|
如何煲耳机?
; D" l4 m$ K: H/ R( k: i. n C' r* @1 m9 X; {( ^
# f& K/ h9 s0 a; @2 s煲机是一种快速使器材老化进而稳定的措施,许多耳机发烧友认为通过煲机可以让耳机的表现更加稳定,音质更好,但来自WIRED 的文章则称,这种做法实在没有必要。
+ E( R' m5 T# t/ X( F0 c9 j$ F2 ?% Q" }3 o' T+ e( I
, Q$ P0 R, P5 o" y/ {" b7 m' n5 X+ ^
煲机的说法之所以可以流传这么久、影响这么广,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量化的证据证明它无用(或者有用),各大耳机制造商们也不愿冒着风险就此发表什么意见,毕竟煲机的做法不会对他们的销量产生很大影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0 r4 u3 w) ^+ k. S7 i
2 \" H* E- G) G9 X) s- M. O: u" P8 Q w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远不是没影响了。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好的煲机方法耗时约为40 到400 个小时,其间还需要按时切换歌曲。煲机爱好者们使用的"歌曲"范围广泛,蔡琴的歌是很多煲机专辑必选的,而且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歌曲,较高品质的煲机方案还包括纯铃声、白噪音、甚至正弦波扫描……
* U" S1 e/ C. Q4 K% r. m
% o- B) { l' {6 w6 q" [+ f坦白讲,任何机械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否是有利的就是另一码事了。
1 w* {2 c) n& s1 G$ H- D# F1 b
- W6 j8 \/ v- i) Z1 V" ^
) S- T% S/ @$ [: i- L4 h3 M `/ q2 w {9 M
许多发烧友所指出的现象和细节在大多数人看来都像"超自然现象"一样,煲机的说法涉及到心理学、应用科学、市场营销,以及永恒而又主观的"音质"问题。这一切组合在一起让煲机问题显得格外复杂。
0 j* g) n2 l: B, L" n$ G. B( K2 l9 W3 b6 k9 W
舒尔(Shure )监听产品总监Matt Engstrom 承认,一些体积较大的耳机的传感器会有老化现象,在"理论上"这种现象会导致声音表现力的变化。但没有决定性证据佐证这一点。
+ z3 l& q i) e$ Z. B+ ]0 m
! v/ k. E q, {* o& y3 v舒尔曾经测试过一部使用很久的E1 耳机(于1997 年发布),结果如何呢?测试表明这部E1 耳机现在的性能指标和当时走下生产线时一样。15 年来舒尔公司一直在设计生产耳机,舒尔工程师们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这个结论,这些传感器的性能在一天、一年、第五年没有什么差别——除非你不小心摔过它。
+ G2 e$ n8 O# m; w6 F% M: T8 s
+ ~8 L# C! m' o$ |. e; p7 y2 Z5 G) q$ z) L
' Y5 G' k+ p1 @3 Z$ s5 h8 ]
换个角度想,如果煲机真的可以让耳机性能更好,为什么耳机厂商不事先煲好,把产品调整到较佳性能再卖呢? w8 f3 r- h4 Y+ R, K
5 q% y- a' o% k5 t$ Q
似乎各种测试更倾向于表明煲机并不能带来耳机性能改善,同时煲机也不会对耳机造成什么损害,它是很一种个人化的选择,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但如果在这项活动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就显得很没必要。减肥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买个耳机听音乐就不要再折腾了吧。
6 ]- ^, {7 W: t; R' ^: o+ D/ y5 c! v% N8 M8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