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乐理] 离调的乐理知识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5

听众

82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7 15:5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离调的乐理知识' t9 F9 p! _! j" H. z2 `, F  Q; j9 d

6 p, g- b2 @/ O, b8 l' K: t% G乐理中的离调可以理解为转调的一种特殊形式,但要注意区分它和转调的关系,不知道大家对离调有没有研究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离调的乐理知识吧!  v  L. L* R: u8 y& k1 j
! ]- {# i) l; e" ^* q
离调的乐理知识
4 e& H" H& k! ]; \  w4 y: k2 h6 b9 ~5 G9 _: q" u
离调的乐理知识一:离调的定义
+ m; L$ g0 P  s5 V; s. |* g/ w3 U. e* T5 D% o9 B( @
离调具体是指音乐作品中出现了某一临时变化音或临时带变音的和弦而引起了调性色彩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只作了短暂停留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调性上,这样的调性变化就称作离调。离调可以用在音乐的开始、乐曲进行中或转调之前。离调由于其编排及演绎的高难度,多适用于弦乐器、管乐器及民族乐器的独奏桥段,可增强音乐的感染力,突出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并不适用于人声。
$ M% S/ \$ T2 E! {5 g5 n$ R2 u/ e& f4 a4 D( g7 M- ]4 P8 ]! r
离调的乐理知识二:离调的简介* d* `4 B; T" ^
8 x/ g5 U" q" Y: N" g2 q
与转调的区别. V& a. D5 ^/ d& a% T3 F
, A6 o! t# `  X, R
离调就是暂时的离开一下原调调性,既不在新调上作巩固,也不作发展,而转调是离开原调之后在新调上巩固、发展、结束。5 p5 G; u0 J5 H0 l% X
7 Z# s# c; Y2 k+ T( }. y8 X
和弦标记5 J2 H+ X+ P6 y. S. ?4 j

+ [2 V4 M0 ~3 [在大多数和声学教材中,离调和声不需要转调标记,而是使用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及副导和弦代替转调标记,在其中,斜杠右侧为副调主和弦,左侧为副调各级和弦。
5 R+ b& V& ~" s( n* x& s$ e! v9 f9 k. z$ R6 x8 v# d; f
运用2 n( ^% C# A' ~0 e4 R" N# J# D
- J+ S, J3 \' c0 O1 j
离调可以运用在乐句的内部,以丰富音乐语汇,扩展和声进行。虽短暂地离开主调触及别的调性,但只是经过性质,称作经过性离调。
* l0 U) N( X% s" D/ J, ^( |6 O3 _$ Z1 l# h* Q6 B# r" |/ R1 J
离调也可以发生在乐句终止处,用以加强终止和弦的地位,或者终止于副属和弦上,其后都立刻返回本调,可称作终止性离调5 }' [& m( O4 @% a3 ~! a

6 _9 c0 L+ D4 z% l4 n5 i以某一离调片段为原型,通过模进形式形成一连串的离调,称之为离调模进。" k: a! c$ _9 I$ b; _; `

6 z! H' H5 W& z  }4 B离调的乐理知识三:离调的种类
: b! Y' z. W, q/ A3 E: ^( u, D% w- t0 `) F4 u
副属和弦
" R$ B. W  E* l5 |: y5 _5 h. a0 o* b/ }' Q! W3 A0 g! j/ \
副属和弦通常用于副调正格进行,形成最简单、最快捷的离调方式。副属和弦多含有“升号”音(大多来自导音),因此音响较为明亮,其中重属和弦的明亮效果最为突出。
) G, N) o) n; `/ _" q  l2 _: P4 E! O$ G- ?2 B. H" w; {. U
副下属和弦
5 w. N. ^% v. S2 P" Q1 v9 c. e/ M6 p& q5 F( h
副下属和弦通常用作副调变格进行(使用副调II级、IV级和弦),或在副下属和弦后加上副属和弦形成充分的完全离调。由于副下属和弦多含“降号”音,并且不含导音,固然削弱了对主音的向心力,往往不可以直接解决到主和弦,故使用时不可轻举妄动,而是要选择恰当的和弦返回主调。这样以来,这种离调方式在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中运用较少,但随着浪漫主义音乐及现代新世纪音乐的崛起,副下属功能被逐渐开发出来。如舒伯特的《诗人之恋》、狄盖特编配的《国际歌》以及班得瑞的《春野》打头曲均采用这种离调方式。: L) G  p8 `' k/ \, c, B- h4 {
* t8 Z: \$ x0 U3 Q3 i" Y
副导和弦
( G" A) s% n, I) ^8 q$ U, D
6 s: N- D  m2 O/ g0 {% i这是在所有的音乐中最常见的离调方式,由于它同时具有副调属功能、下属功能,因此会带来音响上的极度紧张化。副导和弦只有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两种,为了体现和声调式的特点,减七和弦应用较广,并往往用作正式转调前的离调。5 b" R) t" ?+ q* U9 W. c1 K: u) k+ t
4 p. g/ E- t/ a& s8 S
和弦集
" V# Y: D! X) _" [5 C0 }! A, r) i3 h* p- R0 j& Y
这种方式最先用于格林卡的歌剧中,虽然属于自然调式用法,但往往不属于大小调音乐体系,但可以带来新的戏剧性效果,并体现中古调式韵味。使用时只需将和弦暂时用于对应的自然调式,再回到主调上。这种方式起初仅用于自然大调、后来扩展到自然小调。
; ]2 ?# E: t, P% F0 j( J
# T( n' h7 T; ?" j: v和声  s# e1 T# n# z4 B' l9 d7 t
- R" U1 o; I$ G% ]( \% h+ X. K+ W
这是新古典主义音乐、新浪漫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的用法,即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所采用的概念。实用时只需简单地将音符极度半音化,再返回主调。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11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11
2#
发表于 2009-9-20 08:25:5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分享,谢谢楼主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