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避免削波?
5 L% T0 J% j1 d9 L7 j3 @0 U
5 I3 A( r7 B/ O避免削波的方法,其实无外乎两种,一是减小输入或输出的增益,二是挂载限幅效果器。
! _% ?# @- h' }% D7 Z
! x* B9 {: Z! ~. h7 o" A$ f7 D减小增益很好理解;挂载限幅效果器的方法基本只能用在前期的录音上。挂载限幅效果器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一开始就把动态给塑型了,使得我们无法见到音频最原始的模样。
9 [" N8 d- D: O; p9 j2 V9 M3 N" d& x: L9 O, {% }7 T& s. G+ u
4 ?5 f" k) C1 j0 w
9 R1 b1 E; d6 P9 D# I4 L需要明确的是,想要避免削波,就必须要在全流程中都做好相应的措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 X& T [/ G3 L5 x/ k8 n
# K4 D( K) A9 f4 U5 _! k: C2 C) [, M! c否则,只要有一个环节发生了削波,那么其它环节做的措施都会无效。
) I, W7 R3 c' D7 L9 M5 K
* d+ i& i% c5 g6 }6 \( t" r我们可以试试在电脑上把一段音频的增益调到必定会削波的程度,然后把扬声器的音量调得很小。
3 b$ @6 e! |& D7 |
! U1 s9 G6 q% J; V) w1 H: Z# d7 N: I这样一来,虽然扬声器的输出较小,但是声音在传到扬声器之前就已经削波了,所以最终出来的声音就还是削波的,只不过削波的音量也比较小罢了。
3 Q2 |7 |+ @% ^
/ ?( Q8 O* P5 l% Y2 Y039 S* R) o( [ r+ U
5 ^7 Q( y! J5 q1 F% R U
削波的应用
4 U# V5 s/ H/ Y! l$ X% a; B
/ L+ M8 {; Z( z: I1 T& W! g当然,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其两面性。削波固然有其对音乐制作的负面影响,但是也并非一无是处。' ]0 T- S' @. G$ `% l W( s2 [ q
3 ^8 r# V$ c _0 j* [
削波最大的用途,可能就在于音色设计方面了。其中,过载(OverDrive)应该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色类型。这种音色在电吉他的音色调制中十分常见。
# Y% }9 O X# g1 i) E* O1 {, a4 J
; C0 K# R4 x" B# v+ a* \& _4 U7 w! e: n
4 \' \/ R7 m( s! c! e* j事实上,电吉他的失真类效果器的发明也正是源自于对削波这一现象的运用。
5 c$ e+ {( U0 d" m& s7 u" T4 T& P8 i+ q
传说著名吉他手Eric Clapton在一次排练的时候,顺手把电吉他音箱上的音量控制一下子调到了最大,音箱发出的电吉他音色突然间因过载而变得异乎寻常。4 c: G' z; F+ @0 b' M
2 F% U# d- i4 j* J
: a D) \3 u7 D$ S- W! q+ g( d& _; F( j; i2 }
这种奇特的音色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开始注意在之后的演出中采用这种音色,渐渐地这种音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了。
3 l, c+ u7 r+ a- ~. v& G1 F
7 a! C7 L% ~+ y- \$ H6 ?后来,在音频工程师的努力下,能实现前期电子管放大音量,后期进行总音量控制的音箱诞生了。这种音箱可以不用真地让音箱过载而模拟过载的效果。! w' p5 y& P: Z4 [5 |/ c
+ H. ^# T b, f( q1 u' X+ v
4 q% p, x( b) S, o; N' A$ H, w) ~6 c: ?, I$ S/ S( J
既然削波失真都成了一种音色了,那么辨别一段音频的削波失真究竟是音色设计还是单纯的制作失误就显得有些许的必要了。
- Y; j/ v* W6 S C# d) @6 ~. G+ v" }7 y! y7 a: \0 [& M/ a& \
除了Lo-Fi音乐之外,音色设计上的削波失真往往都只会出现在某条或某几条轨道上,而不会出现在全局上。此外,音色设计上的削波失真的音色往往也都比较稳定,不会像制作失误时那样断断续续、时有时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