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兵战:极为残酷的战斗,一般来说双方的伤亡率基本是1:1,这就不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杀技术,而且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即稳定的心理素质。
5 z9 X9 t0 e8 B2 M y v; D1 b0 y( Z3 }0 M& K/ {/ @5 C& l5 ^& o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不仅是一个文明的传承、思维的载体、逻辑的运用,也是情感的传递。
g: i {5 T9 t0 K N3 `$ d
# s' N' U3 e2 d* Z5 A; W当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行业内竞相追逐的新热点。基于人类自然语义理解的人工语音助手,也正被推向科技行业的风口浪尖。从2011年苹果推出智能语音助手Siri开始算起,陪着我们走过“七年止痒”的语音助手,如今也早已不再拘泥一种形态,开始变得无处不在。
' J5 d7 F1 X$ M$ k6 V% z0 H" H) [) Y2 F
8 [% B( L; i6 ?! m0 }继去年智能音箱被行业内视为智能家庭以及服务的入口而迎来爆发增长之后,今年,厂商们开始将智能语音助手与耳机向结合,智能耳机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 G, @9 f& b, u3 V
. w% a0 X w& I, a3 P- j K: w
0 f! B/ h$ |& z; @. N9 \4 ~图为出门问问TicPods Free
, s3 M% N. ^& J
+ A0 N! Z) h9 F4 N5 o在近日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出门问问推出小问智能耳机TicPods Free,并表示“AI无线智能耳机将成为语音交互的下一个引爆点”。于此之外,科大讯飞联合咪咕推出了自家的智能耳机产品莫比斯,而汪峰的FIIL智能耳机则选择了与百度Duer OS进行深度合作。
+ N, X+ w* ]- Q# T* w0 s) Z/ j
/ v {9 i' Z. [# H! A2 `用“智能”装点自己,实际是“没断奶的孩子”
7 X- U% ~* k N7 n% l在苹果iPhone的带领之下,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摒弃了行业沿用了二十余年的3.5mm耳机孔,转而踏入了便携、无障碍式连接、小巧精致的无线耳机阵营。* S5 x/ C2 |. @8 p- G# \
' @: g3 h6 P8 q起初耳机行业所谓的“智能”,与现在的语音助手并没有很大的关系,而是表现在智能连接设备、智能识别场景降噪、智能模式切换等提高听觉体验的功能。
: a w0 o5 w, j( C- r
3 o: i$ z0 B; _- z+ e5 T而当耳机遇上了语音助手,这种新“智能耳机”在厂商眼中却仿佛看到了无限商机:在智能音箱作为固定场景最适合的语音交互载体攻占万千家庭的客厅卧室时,在移动场景下,这个最佳载体的位置就非耳机莫属了。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无线耳机是天生的人体可穿戴设备,其最适用于移动的 Handfree 语音交互场景,未来将会诞生比语音音箱成百倍数级应用机会。”* I/ H& @1 s. @9 E! P
! G+ A7 Q4 \7 W @8 k
于是乎,不少强调语音交互、却在音质上寥寥带过的智能耳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虽然当下智能耳机来自不同厂商,但从形态上其实无非两种:一种是接触式,代表如出门问问TicPods Free、苹果AirPods、谷歌Pixel Buds,通过耳机上的按键、手势或是触控区唤醒语音助手;另一种是非接触式,直接通过特定的语音唤醒词,直接与语音助手交互。
2 }' }6 A0 l4 d+ G3 y+ C
/ b& W' @( C, m1 t& h: H
; ^5 M( L4 W1 E7 e6 ^0 f3 U" j& _4 t图为谷歌Pixel Buds
% J1 `9 u: i b; O( D9 ]3 k
1 {; A% ~* |4 d% b! @: g2 T但无论唤醒方式如何,目前的耳机产品出于平衡体积与功耗的考量,还无法加入功能强劲的基带以及芯片处理语音数据,都需要将语音信息发送到特定手机App进行处理,然后再将收集处理过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耳机上。语音识别技术其实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智能音箱出现之前更多的是应用在搜索上或以语音助手的形式存在,实话实说,即使是Siri体验上也并不完美,安卓机上的语音助手更是显得鸡肋。
O9 u' x. Y& A! r* R! u/ }) ~3 K9 [2 B+ G' X! a/ t9 S
换言之,目前智能耳机都是“没断奶的孩子”,不过只是起到了唤醒以及收发语音的功能,耳机并不是真正的“智能”,真正智能与否全靠手机端App的智能程度。9 [/ I2 m4 E# {6 O
) X# A+ N% _! M; I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推出AirPods时并没有称其为“智能耳机”,只是重点强调了轻便易用的特性,顺带演示了双击呼出“Siri”的功能。而国内智能耳机则更倾向于强调了“智能”二字,可见对于国内厂商来说,相比耳机本身,更加看重其背后的互联网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