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噪耳机要怎么买?不同类型的降噪耳机差别在哪+ k5 \$ u) D, u; J- @$ E
, T5 _/ W& `% U2 y0 r8 {; h) l2 P' X) f4 u* v
3 F1 q# U' o* N; K/ T: X2 k0 `8 }在降噪耳机逐渐被消费者熟悉的当下,市面上数量逐渐增多的降噪耳机,会勾起很多朋友的疑问:现在主流的降噪耳机形态有头戴式和入耳式,两者对比,究竟谁的音质表现会更好?不同类型的降噪耳机我们需要怎么去买?
@! _, q, ~2 I! ~" Z' `% O) a
8 ]9 @# H# s$ U
7 l0 l* S' Q& M, p. j$ w
: u6 |- r& Z |2 B- p7 y降噪耳机的结构的差别
% y2 k- z7 |7 h2 T- ~% M% b `8 c% m+ ]# C* w' s6 \
6 g. r9 m2 L B9 ?/ [6 V- w# o. X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还是来看看降噪耳机结构的发展历程。虽然降噪耳机和大家见面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已经经过了“开环系统——闭环系统——自适应系统”的发展历程。而且这三套系统结构上却有着很大的分别。
$ @2 l6 O9 M, L {/ J. r0 m5 v7 J. F( a
开环系统
* ]9 e$ i4 A! m, i+ z# J4 a
8 T/ Z% S/ G& H# H" n9 u, _
开环系统是通过一个外置在耳机上的麦克风来拾取噪声信号,然后经反相放大器输出得到抗噪信号,再与所需的音频信号混合,最终在耳机换能器中重放音乐,打造降噪的效果。! C7 A) @# U# s
) N* a% T& L" o$ F, e( K6 W2 K! Z, {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麦克风外置,采集的噪音和实际在耳机中听到的外界噪音有所区别,因此降噪效果并不算理想。
3 m" N# [) F0 p- B3 l) ?. W3 T! v; r: R# V. v# D
闭环系统
8 G" [: a4 ?, B8 n9 j# X
7 q8 f1 \3 v0 M6 C3 c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厂商们采用了闭环设计,将麦克风放在耳罩内换能器的前方,以生成一个相对精确的抗噪信号。系统会将所需信号从混合信号中分离,然后对噪声信号,再对反相的噪声信号进行补偿,更好地抵消闭环系统中的噪声。- h* e# b) L3 S# o
1 `* ~3 B1 _3 l, |# W3 F' W E' l由于牵涉到补偿,并且采用的是模拟滤波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闭环系统可能会不稳定。& [0 T. U' g0 e/ Q% d# U1 B. o
+ J; K6 n; |6 @; Y( y! r# B/ j自适应系统# o# q- @/ |+ ?/ D+ J* j- x
( {3 X& D( e& b/ m$ i/ O7 i
对比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都是采用模拟滤波器来产生抗噪信号,自适应系统所采用的数字滤波器的功能更强大,设置更简单。
7 \; O# A, I2 Y" i
% Q. T# _$ {, g9 W, P* q/ S+ z数字滤波器可以通过耳机系统模型的转移函数来预测耳罩内的噪声,同时实现纠正相位错误和幅度错误,而且硬件结构集成度也更高,容易做出OEM级别的打包方案,供此前没有降噪耳机研发经验的厂商使用。* s( ]; W X! N! `) A
) ?! I; f+ C) d) x降噪耳机的发展
+ o5 M" k0 @5 u; n& D' g4 I4 U
- P* {5 | G, {7 {2 P' G2 W1 p, Q$ K$ u2 M$ N
1 c; f3 M4 o" p. T) S
回顾当今主流降噪耳机的做法,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主动降噪通过测量、反向控制、声场叠加这三步,以实现声场抵消,最终实现降噪效果,这个原理是通用,并且没有太大的变化。
8 A; g. s: e2 V+ W+ f
: ~3 F, ?5 b# `5 s6 c y {, D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呢?厂商逐渐开始将目光放在控制噪音源上,对声源或近场域实施主动控制。- d `4 [9 E5 W5 v% n+ E1 a
' N6 w5 q) d2 u3 i3 ?9 H. t
& X( y9 r- R" X8 c5 x- M# M; U" h' a+ ?& k \9 F
在往着这个方向努力,逐步实现更出色降噪效果的同时,厂商还将主动降噪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主动降噪系统的性能,又保证系统控制的性能。
K& V7 {* k6 }7 G9 [9 Y) H1 `, {& V: ]' S4 w
虽然由于结构特点,主动降噪耳机并不能对高频噪音进行降噪,但由于生活中影响收听音乐的多是低频信号,因此也无伤大雅。
u+ [. W& [% V9 ~, _( o( k
+ `8 p6 ]. |! K' K8 s% x降噪耳机必选头戴式?
1 y/ K# U3 ~* W' G$ B; q0 Y, k- `/ m
" N: h" L9 R6 m# L9 y% |6 \( z! S4 E# x O
虽然降噪耳机的发展历史仅有十几年,但由于数字滤波器的成本一路走低,OEM算法也相对成熟,现在厂商已经普遍采用自适应系统。因此,单说“降噪耳机是入耳式好还是头戴式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6 q3 _) O* U1 }1 F) R$ _" Q) x5 c
在选购降噪耳机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厂商研发降噪耳机的技术实力来进行选择。$ P9 k" N [7 H2 N" E2 r
: M/ `' `0 ] C- U9 w% h& [
. D5 ?5 v5 H: x% o/ J
/ _" R1 J# F/ [2 B+ [0 j+ P0 C+ a当然,由于结构优势和适应性,头戴式耳机的确能够带来更好的密闭性,同时在续航能力上也有更大的优势。不过也正是因为结构形态的原因,入耳式相比头戴式耳机会更适合在天气炎热或运动环境下进行佩戴。在选购的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 N6 s$ t1 G3 @6 y. w) H4 X
- N. k" U7 C& M/ V5 k9 J总结3 O6 B& G( \# g4 s
8 y" s& r! `% k* H' Z$ V0 L8 R
3 t- c$ X4 A8 a! C8 L
* L3 i4 V* H5 }+ M1 I0 [
降噪耳机的推出,可以理解成是消费者为了追求更舒适的聆听环境,敦促厂商将电声技术和数码技术结合而生的产品线。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和私享化的当代社会,降噪耳机的地位将会逐渐攀升,而不仅是商务人士的标配。
5 v3 h- |6 L' U0 V
* w' N& |, H5 g6 M无论是使用传统的入耳式耳机还是新兴的降噪耳机,在入手前还需考量自己对“听音乐”这件事的标准。只有在明确自己诉求的情况之后,再选择入手的音频产品,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