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个名词基本归类下
音色:Lead,Pad
合成器波形:Saw
和弦:Arpeggio琶音
音乐风格结构:Drop
制作:Layer
String就是弦乐的意思吧,没啥可讲的
1 音色这个就是合成器音色,具体应该叫做Synth Lead(合成主音),Synth Pad(合成柔音)。
比如打开一个常用的合成器3X Osc(百度这合成器图片,其他的也可以),你会看到从上而下的三个振荡器,Osc1 ,2,3。每个振荡器下面会有奇奇怪怪的线条,那个就是声音的波形。以3X Osc为例,从左往右依次是Sine正弦波,Triangle三角波,Square方波,Sawtooth锯齿波,以及后面的混合波,乱波,自定义波形。这些音色具体有啥特点可以百度,各种原理,应用一大堆,也可以去网站试听下,最好下载个DAW,把里面的点开看看,听听就明白了。一般爱好者了解点就行,比如一说Saw锯齿波,你就知道这是Lead主音下面的一个音色。Saw波用来合成铜管乐器的声音,对Trance来说很重要。
再来讲Pad,就不举例子了,比如Warm,Sweep。Pad的音色都比较柔和,一般用来烘托,或者起到补充的作用。比如Orchestral Uplifting中,旋律下有一些声音很长的,很柔和的声音来烘托,有Pad的铺垫,会显得丰满。
2 Arp琶音啊,这个感觉没啥可说的啊,就是个分解和弦,旋律上下那样子的感觉。百度,维基肯定找得到样本。Trance中最常见了,还是不明白的话下载个DAW,大多数都会有琶音器,随便听个就知道是啥了。
3 Drop 以舞曲为例,就是一个曲子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中心,主要想表现的东西)。
在舞曲的制作中有一对通用概念就是Buildup和Drop,就是Up和Drop这一对。比如你听一首曲子,开头听了一会儿,旋律鼓点突然急促,往上走,这个叫做Up,是起过渡作用,Up之前铺垫的一大段叫做Build,Up之后就是Drop。Up和Drop的组合应用,可以起到一个转折,从而合理的进入曲子的中心部分。听歌欣赏的时候会有拨云见日的感觉,这个Up就起到一个拨的作用,为了就是看到后面的日(Drop)。
PS:Drop在很多舞曲中一般会用到2次
以Dubstep(Brostep)为例,最炸的那一段就是Drop,就是Wobble炸炸的那一块。
48-54秒的部分称之为Up,或者Beat Up,一般是两个8拍,也就是半个Loop长度为主。55秒开始的高潮部分称之为Drop,一般会做两次。比如后面,2.38-2.44又一个Up,后面继续Drop。
以Trance为例,这个和Dubstep有区别,同为Trance爱好者我觉得有必要讲下。
以逼格甚高的Orchestral Uplifting Trance为例,曲目基本6-8分钟为例。这和一般的舞曲3-5分钟长度有了明显的区分,多了这几分钟主要多在Breakdown这个部分。而这个部分被称之为Drop,并且Trance中的Drop并不是Trance的中心或者高潮,他只是起一个铺垫作用。
Uplifting Trance通用结构Build+Breakdown+Theme,还有许多Trance会有大小Breakdown(平时讨论就这么叫的),所以会Drop俩次。用一般公式完整表述如下:
Intro+Build+(接Drop的Up)+大Breakdown+(接主题的Up)+Theme+(可能会有小Breakdown)+Outro
2.33秒-2.39秒俩个8拍Up,2.40秒后面进入的Breakdown,就是那一大段旋律,称之为Drop,但是Trance有咱们自己的叫法Breakdown,所以一般叫Drop就逼格太低了。
5.4秒-5.10秒Up过度下,5.11秒开始进去全曲的中心Antheme部分。
明显可以看到两者的Drop概念还是有区别,但是Drop本身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Up之后所构建的部分。听的时候在感受下拨云见日这个词!
4 Layer 就是层叠控制,多音色同步控制。这玩意就是为了方便制作,我目前这么理解的,毕竟我不是专业制作人。比如写个节奏,要Kick,Clap,Hat等等,分别找音色,分别写出来。那么你可以预置Layer,把这些东西弄在一块保存,用一个就搞定了。我说不太清楚,建议看一些编曲制作教程,会很好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