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7-24 0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 t" K* X, u* b i8 U8 Z7 `1. 忽略相位和极性$ l" C/ }8 _0 s8 ~9 O! m# P( B
在为鼓组层叠处理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是比正确设置更重要的事情了。相位是一个基于时间的概念,如果在层叠处理的时候不顾及相位,会抵消整个鼓组的冲击力,或因不同的时间中发生的打击瞬态叠加产生燃烧呼啸声。关键是要学会用DAW里面的缩放功能找出波形发生的起始点,然后把它们在时间线上进行对齐。
1 W0 U, Q6 `- i3 p: Z: U$ i/ s& T; c$ [2 S- P
2 i0 i7 ?/ {" a2 S' ]一个军鼓层叠(蓝色),起始早于原始军鼓。造成的燃烧呼啸声。
$ i4 |9 U9 h4 d* N' T6 e" A# Y0 q, K
2 R# X& G0 \# m+ m对齐后
! j: Y1 j6 Q, I' } n/ e! r/ X
8 u- ~6 a2 Q2 g. Y$ f' @1 b
# j, R4 r8 [( o+ ?
极性反转之前的军鼓层叠,注意波形上压缩和稀疏的差异。
& ]. D6 ]3 e% w8 V
8 S! B; U- g k2 C9 w6 v) D; A- X
3 s1 t% F$ q& s# w i) `; c极性反转之后的军鼓层叠
3 f; S& ?, I. P: D
6 e! S# _3 w# {1 F# v% k2 y6 U每一种声波都有两个组成部分:压缩和稀疏。压缩指的是空气粒子被压缩在一起的时候,稀疏指的是空气粒子向外扩散的时候。当观察波形时,压缩将被视为声波向上运动,产生一个像真正的水波一样的波峰,而稀疏将以向下运动的方式产生波谷。当层叠鼓时,必须确保层叠的压缩和稀薄同时发生。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粗糙声音。最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两个(或更多)层合并以后,低频响应的缺乏就会发生。6 {" z g, k9 e6 e9 L: w
! Q0 G6 A, k) `3 O2 M5 b7 d* J" i
当一个混音工程师从制作人那边收到多轨工程文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会有层叠上的极性和相位的问题。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强迫症(因为确实如此),我仔细检查了鼓组的每一次打击,以确保各个层叠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如果发现问题,我将把它们切成片段,并对齐每一次打击,使它们变得完美。& R# f% x! F1 {
, E3 s; V7 _* G4 H# L! f" x5 ~) C) q4 i' q
- @0 }) Z! K8 s6 I. M, O3 C# t
2. 没有考虑到音高1 ?9 {% _' K2 ] s7 O; w5 I* ^ v
有些制作人在给鼓组采样定调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甚至要在DAW里面给录音中的原有鼓件和被替换的采样都挂上调音表。老实说,如果你是强迫症型的话,这的确是个很有创意的想法。例如当处理筒鼓层叠的时候(它们有自己明显的音高),音高因素就很重要。但是处理军鼓和底鼓层叠的时候,音高就不那么重要了。我工作的时候会尽量保持采样的原有音高,但是有时候稍微调低或者调高一些声音的音调,能让鼓组在混音中显得更加突出。也就是说,你应该自始至终都考虑到原始鼓组的音高和层叠鼓组的音高。
& r4 ~) {8 L+ z7 J8 O- e Q9 k. ?/ L7 M( ?
1 j: g% N6 y9 ]& b( m9 @
2 |1 p9 t2 T4 u( n1 Y3. 没有考虑到空间
1 V! R8 p! A8 t5 L* ?0 r- t有些时候我会通过采样层叠增加鼓组的空间感。假设我拿到的鼓组素材,是通过不同的话筒摆位录制而成,包括近距离拾音、房间拾音、吊顶拾音,但是远距离话筒录制的军鼓声音还达不到我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我就得想办法找到一个军鼓的房间采样与其它声音融合。或者,有时候近距离录制的底鼓听起来缺乏亲切感,,我就会找一个丰满的近距离底鼓采样取代它!大多数的鼓组插件,例如“Addictive Drums 2”, “BFD3”和Native Instruments旗下诸多的优秀乐器采样都带有内部混音器,允许用户在做出空间内的精确拾音角度调整。有些时候我需要我的吊顶话筒通过单通道输出,有时候我需要拾音角度宽广的房间话筒。有了这些插件,我就能精确调节我的鼓组空间了!
- f) ~1 [7 P& A, w( x$ O4 U# L1 o7 P/ V% V% T% E" r
混音小贴士, `' e1 a: s, P8 l# S8 g7 S
如果你在层叠中需要大量空间感,而不要任何冲击感。大部分的插件都有打击控制选项,能用来衰减一些初始瞬态,这种效果同样可以通过调整压缩器上的“启动时间”(Attack)来实现。
9 w0 F. h U; I3 y7 B
8 T4 G6 W( X5 r
4 p2 c& ]: H+ _5 N1 W( O, I m9 I: b% v {$ m% f
4. 用力过猛
' O0 q/ W5 f. W9 S R. [: z Q虽然我发现鼓组的层叠过程非常有趣味和有创意,但同时也很容易对你的混音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最终可能会偏离艺术家或制作人的创作初衷。所以应该尽量限制在每个鼓件上叠加不超过两份采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仅通过两次精心调整的层叠就能够设计出一个有冲击力、空间感良好的鼓声。如果这样效果不好的话,说明您也许没有使用到正确的采样,或者应该首先解决其他的混音问题。过多添加鼓组层叠不仅需要更多时间和处理器资源,而且产生出来的声音也可能缺乏清晰度和细节。+ o& \( _; q' h3 g( |0 b V
1 f" [) V- z- r) f1 O( h+ I x! \, v
- M: B7 @. h h R/ l
' g% ]0 G2 r8 h, R
5. 没有对不同层次做出适当的处理
' f1 n' b1 U. {1 ?. w有时候我只需要做一个层叠,效果就很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得通过动态处理和音色调节做一些塑形工作,才能和录音中的原始鼓音轨匹配使用。不要抗拒使用均衡器来处理采样,这样做能更好地和原始鼓声搭配。压缩器能够提供更多的冲击力并保持整体动态一致,饱和效果器能赋予采样更多的个性和色彩。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的效果器进行处理,皆是为了服务于最终的混音。
% e+ L7 a% Q. H/ I, ]- \% z, t, W/ T" s. e8 Y `. { Y) j
$ J/ e6 ~- E4 m. `# ?, R0 h
7 E9 L- s4 q, k6. 做层叠的时候被传统思维所限制
2 R( p$ u' l4 _* |8 Y假如我在做一个军鼓的层叠,我不仅仅是应该把“更好听”的采样叠加上去。更应该先系统分析我所拿到的原始军鼓录音素材的特点和音质。并决定哪些音质不能使用均衡,压缩,饱和等工具加以修饰。正如我之前所讲,有时候我需要军鼓的空间感更深,有些时候则要降低军鼓的体积感,有的时候则需要衰减打击感(初始瞬态)。需要注意的是我不是每次都用层叠手法来实现这些目标效果。我在前文说过,除了这几个特定的鼓组插件之外,我自己还花了好多年时间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鼓组采样库。找一个有着高瞬态和快速衰减效果的采样(比如电子合成的牛铃声),可以帮我增强军鼓的整体瞬态表现。
0 B' @. g; R- @9 o9 B% R/ @2 | i% d; r+ e2 t# c
* |4 t3 s, e1 e) o+ M2 }; T& h) g" f2 L \2 A, ?; P
总结* U* D5 _" U& |
我想对任何有抱负的混音工程师和制作人说,适当且有效地运用鼓组层叠的能力,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我建议将上述技巧融入到你的工作流程中。
9 I6 x4 ]2 ^& d$ {9 I- {
. W- ]; b1 ?1 G! Y作者简介:Ian Vargo,制作人,混音师,音频专家,现居洛杉矶。曾经参与过许多知名唱片和独立唱片的录音制作。: x5 x K- r2 T! g
9 c5 B; E1 M8 n, s/ r6 l7 `7 m! l7 S2 C4 g0 b, E& \7 q2 \'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