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歌词的艺术特征
' V! z" S, h! ^0 D# ]歌词直接反映出歌曲的思想内容,而词和曲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以,一首歌词不但要具备其它文学形式的共性,还要具有它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歌词创作不但要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其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为歌曲的创作创造条件,以便曲作者在此基础上获取灵感,展开联想,创作出词曲风格统一的优秀歌曲。
$ p, Y" e# e$ K6 d在歌词的创作中要充分重视歌词的艺术特征,努力使其成为歌词艺术特征的集中载体。; n. y( n: O; Y( N
# L% V: _" \; z' P" l2 `一、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 主题的深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思想内涵的深度和艺术成就的高低,并与作品的集中性相关。在一首歌词短小曲篇幅中。要完整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就必须充分地表现出它的主题。( d6 l4 |1 C( N/ w* ~
% w S( N ^) R1 ~
例如,歌曲《走进斯时代》(蒋开儒词) z; g- I9 O% }$ P3 F2 q: W- Y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虹,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 c4 W$ B3 Y% O8 f4 t4 }作者以充沛的热情,独特的构思,揭示出“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一深刻的主题。9 k: u* R% c+ c$ f e
歌词主题的深刻性,是词作者对生活深刻认识的直接反映,是对题材严格筛选和深入挖掘的结果。一首优秀的歌词,其主题的深刻性往往以一个好的立意来体现,“意刚而文胜”,意高应是一首主题明确,蕴寓丰厚,脉络清晰,言筒意赅的上乘之作的前提。- I4 b1 c8 i' K9 t0 G1 a% {
二、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 f; ?6 _3 I, P. }! A1 i; q. y+ @* B
作为音乐形象的基础而存在的歌词,是可唱的诗。优秀的词作家。多以其对生活敏锐的审美感受,通过“思接千里”、“视通万里”的艺术想象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在以提高形象的具体性和完美性的过程中,更善于把握音乐长于抒情的特点,重视形象的可歌性,赋予笔下的形象便于通过歌唱来抒发感情的素质,创造那些具有丰富情感的形象,以诱发、开掘出曲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激活其构思,促进那些动人旋律的产生。
% y) r1 f0 c& n0 D" ^' r
3 R7 J' \$ o; g- _: }例如:<长江之歌)(胡光伟填词)
+ F/ b& W. j) x# V0 m
; v/ ^7 H; g* T: U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托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T; ]- |5 E* m' L& [
有什么可歌可唱的形象能与伟大的长江相比拟呢?词作者选择的歌唱形象会轻而易举地博得广大听众的认同。
) e* J9 R6 y; C6 K* s) p* I+ }三、感情的根本性、真实性 c9 z4 s# M* @$ R% }. E4 [
真情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一首优秀的歌词也概莫能外。“情者歌之根,歌者情为本”,纵观无数优秀词作,虽然其题材不同,意向不一,但无不是以真情取胜。因为这是歌词与主要是抒发人的情感的音乐艺术联姻的必然条件。那些直抒胸臆的词作,其情感的根本性、事实性,明明白白、琳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就是那些叙事性的词、绘景写人的词和某些说理的词,也绝非单纯地叙事绘景写人说理,而是以其为桥粱,在客观的事、景、人、理的描写叙述中,倾注浓烈的主观感情,达到抒情的目的。
' h( g" z% x* q6 M- O1 D% v+ e ^" l) v! S( e- M* [
倒如:《平民百姓》(邓成彬词、刊干(青年歌声)2002年第6期)
7 s' I* h# Y4 {$ m' o+ V* a最多是你这样的人,人群里默默无闻/日子有甜也有苦,心里头爱憎分明/不求做上多大的官儿,不用出下多远的门儿/盼只盼风调和雨顺,盼只盼四季好收成/啊,平民百姓,普通生活有滋味,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 K/ O" D/ [) o+ D' }) ~2 w: o# _1 F平民百姓——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为平民百姓讴歌,唱出了每一个平凡人心更深处的真实情感。2 F: c0 p$ H b& _* p
# _( L; j; D1 ^8 f3 O* n! W2 K! ]: S
真情实感的优秀词作不胜枚举。正是强烈的感情色彩,才促使词作者写出一首首感染听众的佳作。
0 r1 A- ~# A f5 f% K四、语育的凝练性,通俗性- v" t8 i# a) B- t, C$ Y
歌曲,是歌词与旋律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审美活动是要通过创作、演唱、欣赏等环节来实现的。因此,音乐具有的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歌词叙事状物的功能,使其多为心灵里创造的情绪的表达。加之歌词的篇幅又相对短小,需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引发尽可能多的情感反映,以便为旋律里有更大的抒情余地。为此,歌词需要其语言的凝练。又由于歌曲是唱给人昕的,它一唱而过,应一听就懂,这就需要歌词语言的通俗性。
* T, E8 V$ C9 |( `9 ~0 J! ^) ~ l! x$ P
例如:《山疙瘩》(苏虎诃、刊于<青年歌声)2001年第4期)
! c; O' O0 G8 ?1 o7 v山疙瘩水疙瘩,黄土地里的疙瘩打碗碗花/树疙瘩藤疙瘩,村子里的疙瘩垒一个个家/吃疙瘩种疙瘩。一个个的疙瘩把你养大/人疙瘩影疙瘩,一辈子的疙瘩你离不开它/这疙瘩是庄稼人收获的笑.这疙瘩是山妹子羞答答难出口的话/这疙瘩是好日子结出的果,这疙瘩 反复出现的“疙瘩”体现出了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语言通俗质朴;同时每一个“疙瘩”又有不同的内容和意义,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歌词语言曲凝练性。
3 O2 N- e3 H* q& h e五、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
2 I" \0 ?2 G8 y1 m c1 ?节奏,这个有规律的运动,是一切“美”的形式的基础之一。作为便于入乐,便于歌唱。要同旋律的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有机结合的歌词,当然也离不开它的表现和效果。
& V+ s+ x- i1 W" C例如:(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1 L1 L4 r6 C0 E; M' q$ ^/ m( ]0 h; W
' s# c6 y. ~+ j6 j8 E; p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灭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6 i8 X# h* M' P9 p% K
节奏鲜明,气势逼人,把中国人民求解放,消灭反动统治者的决心表露无遗。
7 T& U, h* l8 D: r) [; b好的歌词应着眼于旋律的不同走势,强调节奏的鲜明性和确定性,以其明快工整,对比变化的多种姿态,反映着情感内容的深刻体现。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不仅体现在歌词的语调的抑扬顿挫上。还体现在它的各部分(句、段)的对称、平衡、长短、对比、统一的关系上。7 W' o- h# p0 E( e
六、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 \' J* E) R3 m7 {0 _+ w/ k
0 I% w( V% F6 R( N% @# `4 O由于歌词所必然地要具有音乐性,其韵律的和谐、明快就更显得重要。韵脚铿锵、琅琅上口、合辙押韵、易唱好记,是多数优秀歌词的共同特点。% \6 [9 A' \- ~1 w2 v* x# p
例如:《英雄的故事》(粱和平词、刊发干<青年歌声)1999年第2期)
) k4 @0 M |. r" _% ^你总是觉得自己普通,你并不认为白已是英雄/你做着白已应该做的事,你把它当作平凡的内容/缭绕在你身边的是那流行的风。东西南北不改你的初衷/圆了众人的梦就是圆了自己的梦,你盼望这世界变得更生动/你的故事已让我读懂,你依然是你,不提那光荣/你的故事总让我感动,你依然是你来去在这人海中。
/ ]/ i* B5 {, r6 o3 t- r关键句尾多以“ong”韵结束,明快和谐、琅琅上口,便于曲作者谱曲,也使听众易听易记。2 F' D9 \0 C) |' W; b) l2 h
一首优秀的歌词,不一定要求具备以上的每一项条件,但至少是上述要素的集中体现。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好首好的歌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