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4 0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谐波失真0 W6 h1 S3 [; o7 b E
, V" y! `! C: g r$ E
非线性失真的一种,信号通过重放设备后产生新谐波分量的波形失真,以输出信号中的谐波成分与总输出声音信号之比来表示失真的大小。研究表明,奇次谐波对声音音色破坏最大,如三次谐波使声音变尖,五次谐波产生金届感,七次及以上奇次谐波会产生极尖锐刺耳的声音;而偶次谐波则不同,如二次谐波比基频高八度,听起来不但没有不和谐感,反而能够使音 色更丰富,现代激励器就是利用这个特性,人为地给声音增加了偶次谐波成分,从而改善了再现声音音色。但任何严重的谐波失真都会使声音发劈、发破、发毛、发炸,要尽量减少音响设备的谐波失真。2 X% n" ~# L; a9 X% D( C* `
- h8 J/ h; F4 @& m听阈2 |7 q7 x {. V/ V3 R6 G0 Y
* e2 w: B N( W0 n 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压,即人耳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听闻上移即耳背现象。2 O4 v0 L( d( P) ?: f4 X
' ^8 ^% I0 ]8 o6 o* B( d削波
. `1 X% k( o; F* J' H
+ ?( X" L: p) ~. J+ V+ Q. A* Y 亦称切顶,由于音频信号过强或动态范围过大,超过线性区而造成的一种信号的峰值顶部被齐齐地切去的现象。削波现象导致信号削波失真,削波失真不仅会破坏音质,还有可能烧毁设备,如随之产生的高频谐波会烧毁音箱高音头,而直流分量亦可烧毁低音单元。避免的方法是适当调整信号电平,保证音响系统中各设备的削波灯(峰值显示)在最大声音信号时不能亮。
: r4 v/ i% e0 N6 k( B6 L- L/ p8 u4 ~ {5 q" C
扬声器灵敏度. Q6 S' h5 m1 ^
' m1 k. r" d( t1 k* R: ]. c 扬声器电声转换效率的参量,通常以扬声器在输入1瓦功率信号的情况下,其轴线一米处酗得的声压级为指标,声压级越大,扬声器灵敏度越高,根据扬声器的灵敏度和额定功率可以推算出该扬声器的 最大声压级指标。: P' B/ y& p- f+ A
6 q2 x0 I; U% I! y" ?延时反馈率9 V( A i2 O' V" L' ~+ k+ G& T
5 L8 d7 {( O+ {5 C- U, i5 X
多重回声随时间衰减情况,可以反映房间界面的吸声系数。在延时效果中,用于控制回声次数,反馈率在0%至99%之间连续可调e反馈率为0%时,为延时效果;99%时为无休止的回声。1 R/ H. g! v' c
' }6 Z8 p! D9 j' m5 i6 s5 O: b6 E扬声器频率响应
; r1 x1 X* F* k& V B! y; j0 V7 C) ~: n8 v8 F6 I; u" f1 P
扬声器输出特性随频率变化的情况,主要由扬声器本身的惯性系统元件以及谐振频率等因素 决定。如声波辐射时声阻抗减少,使低频段灵敏度下降振动系统的惯性使高频段的灵敏度降低。通过对音箱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选用优秀的扬声器单元和音箱材料等。可以改善扬声器的频率响应特性,补偿扬声器本身的频率缺陷。9 t8 D0 M. g+ m' S9 T D4 t
* y3 [. O* y h4 q, |9 a5 Q移相效果7 \; \- s2 ]# [+ }5 N; F
# y# R( e0 W7 W8 _8 `' ~
效果器中的一种特殊声音效果。声音在房间传播过程中声源发出的直达声与延时反射声之间由于 存在相位差,当两个声音遇到一起后,就会产生一种在声学上被称为梳状滤波效应的现象,即在某些点上互相加强形成峰点,而在另一些点上则互相抵消形成谷点。效果器的移相(Phasing)效果就是利用了这个现象, 它设有直达声(即未经过处理的声音信号)与反射声的延时时间量参数调节功能.可以控制梳状滤波效应的 峰与谷出现位置,从而使声音中奇次谐波增强、偶次谐波削弱,或者使奇次谐波减弱、偶次谐波增强,以便达到改善声音音色、滤除某些失真所产生的多余谐波成分的目的。杭状滤波器蜂谷幅度相差的大小由延时信号和直达信号的混合比例决定,两者的混合比例为1:1时相差最大,效果最明显,此时峰点幅度比混合前的直达信号高6分贝,谷点幅度为0。梳状滤波器通常选用短延时,其延时时间在1至20毫秒之间。
3 w. M" V/ o! [6 k) }
1 a' x5 J+ t$ p2 ^$ w d5 v
- w- M8 J8 [8 h- C9 r; M相对混响时间
% J. ~4 A7 X) O* i& _ B" v8 A% @, l# ?8 K
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衰减到人耳听不到的程度所需要的时间。
- o2 a+ G4 h. l( A0 K! @3 Z- S' ~
扬声器失真6 {% S8 N$ t/ w' s2 T
3 I7 P; i6 c! ]' z' | i 扬声器输出声信号较原输入的音频信号发生了畸变的状态。主要由扬声器振动系统的振动幅度与输入电平不成线性关系变化而产生谐波,以及扬声器振动系统的瞬态特性跟不上电信号的变化而产生,这种失真是扬声器固有的。
9 N5 {- e& ^9 O @' |+ u) e! a$ }: ]) k
T: i# e, C7 D/ e音叉
/ e7 Z; W; @0 y- Y; S8 Y; B4 m* n+ S
* V" k, N; O& w# h+ v: n" {8 p3 ` 形似英文字母u的金属又,下端有柄,用锤击其上端,即发出一定频率的音。音叉两臂长而薄,所发音的频 率较低;两密短而厚,所发音的频率较高。由于它所包含的泛音成分极少,声音接近于纯音,因此常用作测定音调的标准,还可以用它做声音干涉产生驻波的实验。. Z7 ?, c* E8 \* h9 z5 H. v
3 e# n+ S! w# ?$ A' t1 U) h, s
双耳效应
) m& f s, f- f7 Z) f+ `9 R/ v) P; u% I! m' h, F0 X$ n i B2 h
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由于两耳朝向、距离等原因,致使两耳听到的声音出现差别,感觉声音来自音量较大、较早到达和音色较好的方向。
; J) ]+ g' P4 {* t8 s/ N% w0 p
) S9 }3 J9 ~5 ]. F1 \; P# D瞬态特性9 m: t2 z8 s% F1 T O7 E
5 I9 _9 \, P2 V 亦称顺应能力,指对脉冲信号迅速而明确的响应能力,音乐中存在很多淬发信号,如钢琴、打击乐等, 它们的上升沿很陡峭,音响设备若不能及时跟上信号的升降变化,就无法真实地反映声音原有的特征,对声音信号的起始段和结束段,必须有适当的反应速度,过慢则难以跟随突变信号,声音听起来拖泥带水,当然过快或过度的变化夸张会带来突兀感,听起来也不一定舒服。3 T& x, q5 `4 u: R7 S
: V2 ^2 ~! ~2 ?! l7 z衍射
+ p, K, t5 {* N: _
% a, K' S: k) ~ 亦称绕射,声波在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近于声波波长或等于波长的物体所阻挡,就会绕过这个物体, 继续行进。当阻挡物较小(与波长相比)时,其后面仍能清晰地听到声音;但当阻挡物较大时,就会在其后形成声影民音量明显减少。
" _. D7 ]. h2 n. s. i4 T7 n. A
% h, w: E; O% A: X2 @扬声器阻抗曲线6 v; T6 T( ?0 {, K
+ v6 \7 i4 Y& R1 v 描述扬声器阻抗随频率变比的特性曲线,在谐振峰频率处,阻抗达最大值,在反谐振垮频率 (谷)处,阻抗达最小值,通常以此值作为扬声器的额定阻抗,当频率高过反谐振峰对应的频率时扬声器线 圈的感抗作用增大,阻抗曲线就继续升高,阻抗曲线对于设计音箱及阻抗匹配等都有一定参考作用。
" N, |. f) {$ |. M
/ M& X3 G: R& Z音程" ^; ]3 k& V1 g! t* p
" u: f3 O' Y; [( d! g8 R
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为度,两音问包含几个音级就称为几度。# ^: B( n( a" g8 C& [' [$ ~; D
% N$ X) K, ]$ S
痛阈9 j3 o }7 o) @4 x
% U* c7 j3 S- L3 P7 Z; l: N2 K 人耳对声音产生难受感时的声压,不同频率的声音具有不同频率的痛阂,例如50赫兹声音的痛阑在10帕左右,而1000赫兹声音的痛阈则达200帕左右,对各种频率声音的痛阂画成一条曲线,叫做“痛阈曲线”。
; K0 {; ^' ?6 X+ k; f7 @2 e, Z# | ]$ q3 F0 J1 j) Z
音域
7 I- c5 G' i9 _* g5 `# T) \
. ]& m! T5 l2 \3 o( \ 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 t) C6 \* v8 S. b, R% }! J; V: K$ |$ U1 w h7 N6 r3 o
. l! x w8 ]0 n0 m: C
音区% m/ M5 Q. K( ^- K
* l6 n1 C( {- ?# P B# Y( r5 ^( z" T, I 乐器或人声的整个音域,可根据其音高和音色特点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音区。指人声时则 称“声区”,音域大都可分成三个音区。1 V& J9 o _( w5 C
+ K9 ]' ]0 K) e) r* L4 x! Y
音频
" k+ I; j0 s$ d5 B3 r3 k T
4 ?; V% {& t2 ` 亦称声频,音频的频率范围定义为20赫兹至20千赫兹。& o0 k2 n9 W) W
( H1 y3 R# Z, V/ n! o2 Y
听觉定位) t: ~' W& I. @: Q& y2 s
! ?' @( z o' C9 g; L$ \5 _) Y: m+ ]1 k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的功能,人耳确定声源远近的准确度较差,而确定声源方向却相当准确。听觉定位是由双耳效应引起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耳时,会产生音量差和时间差,频率高予1400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低于1400赫兹时,则时间差起主要作用G人耳对声源方向的辨别,在水平方向上比垂直方向上好。在声源处于正前方,即水平方位角为0度时,一个正常听觉的人,在安静无回声的环境中,可 以辨别1至3度的水平方位的变化和左右耳间0.5至1分贝的声级变化;在水平方位角为0至60度范围 内,人耳有良好的方位辨别能力,而超过60度就迅速变差。在垂直方向,人耳定位能力相对期差,但通过头部 摆动可以大大改善垂直定位能力。
7 J* v6 r. Y! {+ M: _
4 b* B( |# h8 X$ F隐蔽效应, q/ _! T1 s$ C6 O! y
4 K; i( V: U+ X' L) s8 H
在聆听一个声音的同时,由于被另一个声音(称为隐蔽声)所掩盖而听不见的现象,被掩蔽声的频率越接近掩蔽声时,隐蔽量越大;掩蔽声的声压级越高,掩蔽量越大;低频声容易隐蔽高频声,而高频声较难掩 蔽低频声。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人们感觉不到噪声的存在,但当音乐停止或间歇过程中,人们就可以感觉到音箱发出的本底噪声,这种效应就是掩蔽效应。
) i! w7 n" w- m5 R1 e
, L: t+ a8 G' v5 \音频频段的划分' t; g, o" o* T' p6 Z: M9 }
7 ?9 Z4 i: b6 I9 \# O; S5 g$ w5 X+ N 在音质评价和音响系统调整个通常要将音频范围分为若干个频段,不同频段声音信号的提升与衰减对于听音评价者来说,主现听音感受有所不同,根据不同要求,音频频段可以分为3段、4段和7段等,最多将音频分为极低音、低音、中低音、中音、中高音、高音和极高音等7个频段。极低音的频率范围是20 至40赫兹,负责声音的重度,这个频率的多寡决定了声音的沉重感,合适时声音强而有力能控制雷声、低音鼓、贝司和管风琴的声音,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含混不清。低音的频率范围是40至150赫兹,负责声音的宽a, 吉他和鼓等低音乐器位于此频段,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变得松软,听起来有拖长的感觉,合适时低音张弛得 宜,不足时声音单薄、欠丰满。中低音的频率范围是150至500赫兹,负责声音的力度,人声位于这个频段,这个频段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声淹没,声音软绵绵,过强时会使低音生硬,合适时低音有力度且硬朗。中音的频率范围是500至2K赫兹,负责声音的亮度,包含大多数乐器低次谐波和泛音,过强时,会产生类似电话 中听到的声音,但小军鼓等打击乐的特征音就在此范围合适时透彻明亮,不足时声音朦陇。中高音的频率范围是2K赫兹,负责声音的透明度,为人类听音最敏感的部分,弦乐器的特征音(如拉弦乐弓与弦的磨擦声、 弹拨乐手指触弦的声音)位于此频段,过强时会掩蔽语音声音的识别,不足时声音穿透力下降。高音的频率范 围是5K至10K赫兹,负责声音的脆度,影响声音的距离感、亲切感和色彩感,过强时会使木管乐(如短笛、长笛)和小提琴的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明显。极高音频率范围是10K至20K赫兹,负责声音的纤细度,合适时三角铁和立镣的声音金属感剔透逼真,沙锤的节奏清晰可辨,不足时声音的细节听不到。, l- O4 i' n4 F2 i* b
! c" n% a$ _: r* W. V4 V音高8 ~! u. R$ M. Z# \% H- l6 K0 M: j
+ A0 g1 @7 b7 g0 e! T/ A
在语言学中表示声音的岗低,由声波振动的快慢来决定,决定于人声带的长短、松紧、薄厚。在音乐中称音 调。% |1 n& W2 b3 E
# H) D3 ~# v- N- D折射, J3 }7 o( t6 \; g) g
}* R% W' q- n; q, p$ q; \ v
声波在两种物质(或密度不同的物质、媒质)的接触面上由于声速变化而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第二种物 质的现象,例如声音从空气中进入墙体,方向就会发生改变。
% _! t8 n0 P9 w# g7 `* W. h' k7 \
* p2 c/ T; L( T7 i' D& d谐音
) R; M( o' @' v- d
8 u7 q; s6 C7 e7 o 指复音中的频率与基音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分音,通常基音称第…谐音,频率为基音二倍或三倍的分别称第二谐音或第三谐音等。( D9 {0 M+ M% Z$ ^) ^) N4 g
[. k4 i/ W$ k: B' }: y早期反射声
+ R6 r: J( y4 B8 [$ A u' \: d4 D) }8 [% h4 g
亦称近次反射声,直达声后50毫秒以内到达的、经一次或两次反射的声音。在声场中,合适的早期反射声可以使声音加厚、加重,甚至可以加强直达声,但过强时会破坏声像定位,要通过声学设计,合理利用和控制界面的早期反射声。+ v& {+ }: S4 ^' T
; U3 g8 c0 F# {; x* ?. o
直达声
6 F# N: W2 z* ?! @- i6 _+ j% c$ O# m# r! T" R7 V
从声源(即音箱)发出直接到达听音者的声音,是声音的主要成分。在音响系统中,未经过处理的声音信号也称为直达声。在传播过程中,直达声不受室内反射界面的影响,距声源的距离每增加一倍,直达声的声压 级衰减6分贝,音色非常纯正,但听起来发干,现代音响声场设计要求充分利用从音箱发出的直达声,合理控 制反射声,音箱吊挂是获得直达声的最好方案。在听音区获得音箱直达声的条件是:(1)听音区可以看到所 有音箱,(2)听音区位于所有音箱交叉辐射的区域。
+ x1 W& Z. T9 ?/ ~- Y. W- \& j# y8 H
延时时间5 e3 \. D* C+ j/ J* M! v, B5 I
6 ^; b; w0 m$ H
同一声音的前后到达时间差。在房间中用声源与反射面的距离除以声速即可计算出声音发出后返回的延时时风延时时间短时(小于50毫米)为早期反射声效果,较长时则为颤动回声和回声效果。有些效果器 把早期反射声之前的预延时时间和混响声之前的进入时间统称为延时时间,而不具体分是初始延时还是混响延时。效果器的延时时间调得短时(小于50毫秒),声音近似混响声;在50毫秒至0.2秒之间时,可以创造不同颤动频率的颤音效果;大于0秒时,为回声间隔时间。
5 J [, D* K" m! W* B& O$ s8 W J, f, ]$ b3 Z4 T
有效值
* w7 I; Q4 b+ b) @
5 D8 T% o4 t9 C0 `' ]3 e 亦称均方根值,声音信号的实际音量和强度值,与人的听觉响度感觉非常接近,故一般应根据有效值状态显示,判断声音信号是否合适。1 d8 u6 q( e3 o! ~5 Z6 J$ U% L
- ]/ V r/ h/ p9 M9 N
远场
) P$ F2 X D, J$ f8 ]4 z, ^' D: m, P) B D
大于两倍波长的声场,声波的员长波长(即频率为20赫兹时)为17米p故对于整个音频范围来说,大于34米的声场为远场,尺寸达到远场的房间为大房间,在远场的情况下,声音之间可视为无干涉。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衰减6分贝。 I/ g4 X$ T/ t$ F, a, S. {2 d
9 Z) ]: a0 }4 c$ }/ j2 w" A
驻波
3 D1 g1 @$ R/ |$ x) y
! F1 {; I9 ~1 j- q- l: H& p8 T& S 两列传播方向相反的声被迭加干涉产生的声音起伏变化的现象。声音在介质界面(如墙壁)上,入射波发生反射,反射波与人射波迭加,以及两声源发出的声音相遇等都会形成驻波,驻波是引起声音在空间传播时声染色(亦称音染)现象的主要原因。) q; v7 E+ D+ l; U& T! l, W
" s" U) L$ o2 ~- k" C# m8 w7 g5 P
主观评价
& y+ [' l+ n+ D. x7 o! q4 }6 n! u% I3 \5 J
根据人耳的听音结果对声音进行评价的方法,是音质评价的重要方面,可以对音质做出定性评价, 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但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色彩,对评价者的听力水平要求较高。
3 _: M6 C" c, |; X9 u1 [% h+ G d5 ?7 \& A2 |- N, ?
6 N0 C- e( @3 u# |延时反馈率
" F7 I4 V1 a- h/ d1 a7 ~- h, W5 ]
多重回声随时间衰减情况,可以反映房间界面的吸声系数。在延时效果中,用于控制回声次数,反馈率在0%至99%之间连续可调e反馈率为0%时,为延时效果;99%时为无休止的回声。
# E6 d: W- ~8 H" }- j o
9 U7 A: f& j0 I% l% }+ _0 L转折频率
0 j3 p6 A; H r1 I2 _) k7 A
4 N" ~( J9 f. @: W9 d' G) |3 w& M 亦称截止频率,全电平通过的信号与被衰减或截止信号的分界频率,高于此频率的的信号可以全电平通过,低与这个频率的信号则完全不能通过(实际上是迅速得到衰减)。如在低切或高通滤波功能键旁所标的频率就是转折频率,意味著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不复存在,高于这个频率的声音正常通过,有些设备的转折频率是连续可调的。
, M" A7 t2 {# z& O- x% K8 A- L+ ? `9 N& m
衍射
8 C2 z" J) F* k) S9 L& a1 P
" @9 ^& V( e+ s 亦称绕射,声波在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近于声波波长或等于波长的物体所阻挡,就会绕过这个物体, 继续行进。当阻挡物较小(与波长相比)时,其后面仍能清晰地听到声音;但当阻挡物较大时,就会在其后形成声影民音量明显减少。; S3 i3 G$ l; L" Z1 \
' r8 u1 b1 {/ Y噪声门7 T q1 u& B8 m0 i ?
0 V& I; ?2 }. A 利用扩展器原理制成的一种降低背景噪声的设备,输入信号小于一定程度(阈值)时噪声门无输出,大于此值时正常输出,可以消除声音间歇过程的本底噪声,在音响领域中除了降低背景噪声外,还可以用于提 高声音分离度、处理鼓声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