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44|回复: 1
收起左侧

[耳机] 耳机选购的几个疑问

[复制链接]

113

积分

0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13
发表于 2005-8-17 0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音箱,耳机不科学、也不健康。
9 T* [2 I. ?! |! R
# F# Z5 c  V4 N, B( ?2、耳机“不科学”?
6 d. J! q; _5 {, g0 W3 |) y
/ Y! t' u5 \' @! j  x8 y  f+ b$ u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双耳同时听到,例如有人对着你左耳拉小提琴,你的右耳也能听到。但在耳机中,极左的声音可以做到极右无声,不符合我们平时听音的习惯。' q; p# |8 x4 I, y$ Z
* O9 u# u3 v  r# p
在录音棚中,混音师都用音箱进行混音,用音箱来欣赏更接近混音师的初衷。那你会问:为啥混音师都用音箱混音?因为他们知道耳机不科学...另外也不健康……(绕回来了……)
# a$ @) H( j9 }$ h
: |/ L" s; B: c1 L2 {3、耳机怎么“不健康”了?
6 B' p6 G% w  |. ]  o( L+ x" x9 b/ e% H+ M
由于老外非常怕死,我们看到《时代》与CBS等大媒体对耳机口诛笔伐,用词甚至是“Harmful”和“Dangerous”,包括专门搞头戴音响的 Head-Fi(断自己路啊,佩服~),最有害的数入耳式耳塞、过来是耳机、然后是音乐节和迪厅等大声压场合,与身体的其他损伤不一样,听力的损伤是不可逆过程,毁了就没了。! T5 }+ W% Q3 |% K( x

6 \, J: g% M/ q1 C专业论坛中常有人问:为什么两边耳朵的听力不一致?长期使用耳机的音乐工作者很常见,例如摇滚中的 HiHat 一般在左边或右边,听多了(混音/编曲经常一弄就几个小时),一边耳对高频或声压的敏感度便下降,笔者也遇到过,完全停用耳机两个月后就能恢复。7 N3 S: A+ U# Q" }+ o2 j2 K
8 b, J/ D0 w" @2 e" z. i  f3 b
叉烧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参测的35岁以上音乐工作者,只能听到16000Hz以内的正弦波;笔者当时25岁,能听到18000Hz;而刚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朋友,听力能到20000Hz。比较夸张的是我们了解的一位“全国十大录音师”,一边耳朵已经聋了,只能用音箱工作。希望声音工作者真正重视对听力的保护。
- }$ e& l" x$ p0 a) G" {$ u  ]0 I. [) a: l* x! u
4、耳机在国内貌似很火啊
: y, e; v$ `0 G" m5 f$ l; i9 B7 |( z. Q( c4 p% @) @
Sweetwater 的硬件选购教程有34个分类教程——没有耳机篇,耳机归类在“监听篇”的最后一小段,耳机基本不在专业设备圈的讨论范围内。$ V) B  }9 R+ w: q7 h
: I3 K" T" C4 Y- m' a# C& M% ]
国内确实非常热衷耳机,耳机论坛甚至能成为国内最大的音响论坛之一,一方面,耳机比音箱便宜得多,两千块你能买不错的耳机,但两千块你只能买到5寸的入门监听,听50Hz都有点困难。二是玩音箱关系到室内声学,要么房间够大、要么做些必要的声学处理,国内的房奴孩奴车奴们哪儿有时间跟你玩这个?6 N- B& O7 Z+ ~% m7 z7 d

3 z( c1 {  S1 k9 Q! `3 e5、为保护听力,就绝对不用耳机了?
1 U1 d# U: C1 g7 h2 o" i- g1 q* B- e; ?3 }, o* }2 F
耳机只是建议少用,没法使用音箱的场合太多:大街上、户外采风、网吧里、男生宿舍、合租的单间。刚来京时我与人合租房子,隔壁是音乐人,夜晚工作混音,我是白天工作,因为音量的问题我们差点打起来(不过隔壁现在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音乐人)……, d$ I$ z5 P: ^* }; r7 p

: E2 X- S6 J0 B0 V9 K专业制作圈也需要耳机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歌手录音——当然要用耳机;混音师也需要用耳机做辅助监听(负责任的混音师,会在多种播放设备中试听作品,包括耳塞、电视等,确保所有设备听起来都没问题)。% v# y4 h- Q. Z; A- h
7 z: M% [$ S8 k
近年国外还流行穿戴式耳机,把耳机当做衣服一样来彰显个性,这也是音箱无法做到的。但“穿戴式耳机”讲究的已经不再是音质,而是外观。比起老外,其实中国人很少买东西给自己用,都是买给别人看的。
2 E* V  \3 e; y# i# r( m7 E$ s
) b( {: b8 ~# t% P% ^最后,个人觉得很有趣的是,很多烧友在家里使用一套庞大的耳放系统来“发烧”,这让耳机失去了唯一一个优点:移动性。有这个闲情你就烧音箱了嘛~7 z3 M, L7 F2 j) g

; A' F6 `: R: Y7 W6、专业领域的耳机分几种?怎么选择?2 \8 m. p2 e: R# c: B, C
, ]* T# L& b: o) n) V6 Q
封闭式耳机:纯功能性耳机,比较便宜,特点是不漏音,非常适合歌手录音,音质一般很难做好。
+ }0 S( M$ i# [( I4 U2 C9 U5 v0 f  M: R3 x" {
开放式耳机:比较贵,有合理的声学结构,音质可以做好,主要用于混音师做辅助监听,或发烧友听歌。由于容易漏音,无法作为歌手监听。
! @# P# `6 v5 L' a( g9 I6 @: k# Z- b7 c8 u4 U
半封闭/半开放耳机: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以及缺点,是一种折中方案,也不适合做为歌手耳机。
, Y. h+ u8 `2 Q) c. I. b8 Y, ?6 v( K6 L
7、我需要耳放吗?
6 _- [9 K4 F1 C6 r# `- X; ^* A% c& `& g$ _- \
需要耳机放大器的情况要考虑两点:耳机的阻抗和灵敏度,一般把单耳32欧以内的耳机叫低阻耳机,单耳100欧~600欧的叫高阻耳机。如果耳机的阻抗大、或灵敏度小,普通声卡和播放设备可能“推不动”或“推不好”——这是很久以前了。
& I% i( _3 f0 h$ t8 i) I+ s! w- f* V4 o8 _) D( w% H" v# J6 C
由于科技的进步,耳机的趋势是低阻抗、高灵敏度,以前还有单耳500欧的,现在300欧都少见,新出的高端耳机都采用低阻设计(主要是手机推不动~),经典的高阻耳机也纷纷推出低阻版,耳放越来越不必要,Wiki上“Headphone Amplifier”只有短短一屏,Sweetwater 几万款产品只有一款真正意义的耳放(单通道),其他都是耳分(耳机分配器,多通道),在专业领域中,单路耳放是已被淘汰的设备,比无源监听音箱还罕见。
9 z4 s' e  b; V' x" r$ n% ]" {) j7 @0 Q* {/ y7 {$ J2 M
8、我恰好就是高阻抗低灵敏度耳机……需要耳放吗?+ K* r* ~4 |& X$ }3 }
, _4 H: ]9 A" r% o" J% L
不需要一万以下的耳放。" a$ }0 V5 F- E6 E9 {9 s# C  c
  P) j5 Q* K, X3 s! x/ D
耳放的淘汰,除了耳机的低阻化,还有一原因是播放设备的进化,十几年前4000块钱的MAYA只有90dB动态,现在4000的Duet2已经是120dB,iPhone 都有100dB,运放也大有进步,“直推”效果已不错。
' {; Q8 o4 b! T& `( L/ {  \3 i: n2 {6 [9 V8 `8 B9 J
还要注意提高响度与提高音质的区别,别一听觉得音量大了就是音质好了,如果你觉得声卡直推耳机的音量足够,那就别加耳放,那样只会增加底噪。根据叉烧网评测,目前所有音频接口的耳机旋钮,在一半位置我们觉得都是够的(我们测试的耳机是单耳300欧的 MB Quart)。
/ X; g# v, L5 n2 c+ C  [3 c/ L
! Q) L0 A6 f9 F) C4 X; W& c  a除了设备商,还有一种人会给你推荐耳放——“老烧友”们,看似身经百战、头头是道,但他们的耳朵灵敏度已经严重下降(由于本文第三点),需要很大的音量才能听歌,我亲身经历一回,“老湿”听歌的音量居然比我大了十几个dB,想起来就瀑布汗……听一个耳背的老头谈论音质,还真不如听小孩说实话呢。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380

积分

2

听众

-599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380
发表于 2005-8-24 0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分享,好东西收藏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7 05:11 , Processed in 0.027643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