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22 14: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1、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 {0 f% m$ I; I5 W6 B' C
5 Y6 ~4 c( C9 [" ~. r
22、声级计测出的dB值,表示计权声压级。5 Z( A B1 i. S# f4 v& s; E
( f; G& a1 r! h* Y23、音色是由所发声音的波形所确定的。 y, j' D0 f; D7 p3 y
, r7 E$ d' Q0 e% y) b+ u24、声音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 M- y. |5 y5 `; a' ^! Z) T) Q
$ R/ Z: z7 i9 l. h' L) C) ^25、乐音的基本要素是指旋律、节奏、和声。3 n0 f# \; ?1 L; ]
/ ?8 }1 d* q* ]
26、声波的最大瞬时值称为振幅。
* q* e" N/ z7 x' u* o; Z% D5 M7 r F/ l
27、一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B: g! V* w, Z/ T) u5 I: @
; Q, T' z5 F8 c, p( o28、如某一声音与已选定的1KHz纯音听起来同样响,这个1KHz纯音的声压级值就定义为待测声音的响度。
/ p9 b( `4 P. \5 b) S7 t; E- N" G' N& Z. {
29、人耳对1—3KHz的声音最为灵敏。$ Y+ D y& m1 {+ c' g0 V/ w$ u
9 M/ r5 |/ p3 y) {/ j
30、人耳对100Hz以下,8K以上Hz的声音感觉较迟钝。- H% s" ^$ B+ c, n
( c8 ^/ |1 A C6 J" t8 _) I- x. j) S: k5 d+ L/ _/ B( m0 h2 Y
& V/ B: H0 D* q6 ]$ z. T" A4 ]( _
; y5 n% o8 X9 _+ j( y* U& @31、舞台两侧的早期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加重和加厚作用,属有益反射声作用。8 c8 y9 v1 U) t5 Z
# D5 K! E- n3 J3 D/ D
32、观众席后侧的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回声作用,属有害反射作用。
. A @/ K" M1 o+ ]% S$ n
# u0 S+ |5 [: c9 ^3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M) R5 R$ L, c
; Q7 c) S8 i1 D4 Q" v) q. `) ^34、要使体育场距离主音箱约34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音,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音箱加0.1s延时。
& x* c- ]* W4 C2 J$ q; \6 F+ X5 X( Z2 X$ z
35、反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 t8 k" X! v& F* O. {2 E6 y
5 u; c% u, k: E' G9 s2 o; \36、透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 p, `, ^, L( s! @5 U% }
, v' V# V9 L8 Y$ V# _37、透射系数大的材料,称为透声材料。
* ~; k) B, a) k
9 g s1 F; d% z. W; x% n9 x38、全吸声材料是指吸声系数α=1。
' r" o; p% w6 X! p2 _
" ?6 ]& |. A6 o( l" w39、全反射材料是指吸声系数α=0。2 b* N1 N% w- p" A* Z7 h7 J ]
5 A3 q0 i$ d, i7 f/ I' u40、岩棉、玻璃棉等材料主要吸收高频和中频。
: a+ ]( C4 j4 W' h1 {3 I
3 s5 c& p6 b+ N' p& ^6 k0 Q9 t2 h! ~
# T9 }& z6 D0 B$ u2 l5 s! V41、聚氨酯吸声泡沫塑料主要吸收高频和中频。
j! d& v9 {. O3 \
; g. W1 s; M( d9 Y" @3 w42、薄板加空腔主要吸收低频。
n0 V* M' { _8 ~! b/ G4 r, Z5 d- f' `/ c
43、薄板直接钉于墙上吸声效果很差。
; F# q1 X* @- t
2 Z/ P: P8 |9 R! r2 J/ G44、挂帘织物主要吸收高、中频。8 r" T- [+ ^* K) s
& p* G- q' k* ]8 l. ]
45、粗糙的水泥墙面吸声效果很差。- m# e: F* f+ J( `3 H( u0 H. N) Z1 j
% d( _% m( N1 m$ A6 E46、人耳通过声源信号的强度差和时间差,可以判断出声源的空间方位,称为双耳效应。
- S* {9 {8 t9 l- g& r7 g- R7 O7 P+ i% e5 @3 Y
47、两个声音,一先一后相差5-50ms到达人耳,人耳感到声音是来自先到达声源的方位,称为哈斯效应。
& N5 t+ x8 N; ^
8 W( x& @4 c9 b* @48、左右两个声源,声强级差大于15dB,听声者感到声源是在声强级大的声源方位,称为德波埃效应。
! E. F" C1 M1 Z1 O, \
$ N8 F2 K }- R+ d& B/ w0 ~49、一个声音的听音阈因为其它声音的存在而必须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掩敝效应。
k u r# ^7 o* ~( k$ p. u
c5 }, X M; Q G, q8 H50、厅堂内某些位置由于声干涉,使某些频率相互抵消,声压级降低很多,称为死点。& r3 T" g) Z+ Y( Z5 ]# i
+ g# Y5 C1 E6 Z
2 E3 ~& F/ H4 w' F
1 S$ b; o! X1 }7 @6 b$ k' s" q$ @, j# R( [" \
51、声音遇到凹的反射面,造成某一区域的声压级远大于其它区域称为声聚焦。3 a% q2 q1 t; {# Z1 H; z+ _9 G2 |
^7 w' l/ A& P8 q1 A/ F52、声音在室内两面平行墙之间来回反射产生多个同样的声音,称为颤动回声。7 j! t+ `. C+ V0 D6 H
( ~1 v; y9 ? c/ ?2 M4 T
54、房间被外界声音振动激发,从而按照它本身的固有频率振动,称为房间共振。0 l6 \: l8 X n9 n5 u
/ g, Y& M9 E" z ?$ k2 w$ L
55、房间出现几个共振频率相同的重叠现象,称为共振频率的简并。" ^( c- x, B$ R. n9 W2 b
2 N; c; |% y/ d8 m! z56、由于简并等原因使原声音信号频谱发生改变而被赋予外加的音色导致失真,称为声染色。
6 _* D( @, J/ X0 R, G2 d& Q& Y' @6 l) A+ R& t; P
57、声场中直达声声能密度等于混响声声能密度的点与声源的距离称为混响半径。
1 ]0 J" m. o9 V- a# [0 J$ R. | W2 D- m1 D' }
58、听音点在混响半经以内时,直达声起主要作用。; |- F* O( h; [& h$ Z
3 ~7 ~' N$ `' o; T
59、听音点在混响半经以外时混响声起主要作用。
: M& ?# u( F: x ~, E4 w# s+ W
4 r9 l" `5 M- {% a- V% t60、声源振动使空气产生附加的交变压力,称为声波。! {3 q. ^- p6 m)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