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 o; e- m$ z! Q/ `
4 O& B) r N% H+ r1 D 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法”之前,我还要先向读者们揭示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或者,我更要说,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尤论您的宁间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够让音响发出好声。6 t& e' X6 E* a6 u9 h/ O' U
4 x& i4 M0 W7 i# A, f. h* M6 p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 }, Q2 W P2 h& m" _( ~ 0 k1 c$ n- ]+ c5 C; j, r" W* O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
7 h) e# w- D- E; f& b2 V; H* Z+ h
' O% V l+ p$ B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y# |9 \% L" |0 s
1 z9 ^9 [, S. ?9 B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9 U' l2 j }- |* ]0 c* h2 a3 V
/ J$ v9 h5 b* V* n' M! A效果: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7 v+ M& @& l/ _- Q , {" N3 T1 K- _1 K( K: e
第三法:螺孔摆法
+ a1 j9 [9 d* Y+ k / q4 v, Z4 ~7 `! H! q- A/ i$ N; j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0.5—1米之间。9 X( k8 \$ q0 |3 Z/ N
9 ]* ?" K; b! c2 r! j: {8 ]效果: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音响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i! l2 m' l* P0 R
在你试听某一音响器材的时候,设备的外观、价格和媒体狂轰乱炸的宣传,已给你造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价格贵,进口品牌,都会在您心理深处打上一个底分。所以,在你实际试听时要留神去掉这个底分。但心理现象是一种科学,不管谁都不可能完全摆脱掉。所以专业主观试听要采用双盲法:一是听者看不到设备,音箱和设备都被透声不透光的织物挡住,只闻其声不谋其面;二是操作人员听不到声音,完全按仪器的指示送出声音。人类的生理听觉研究标明,只要音量略大一点,同样频率范围的声音给人的音调感就展宽了。所以,若两只音箱的灵敏度不同,系统不对总响度进行校正,那么灵敏度低的那对音箱得分就会吃亏。商家想诱导你买某一产品,试音时只要音量比别的放大些,你就会上钩。所以操作人员也不应该听到声音,以免把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带给批判者。; a6 z" r, |/ P7 y7 E# S4 i& V/ s
" B t1 \* q5 E- J) E- q: S4 J+ A以前的主观试听采用a-b-a制,先放参考器材,然后放被测器材,再放参考器材,最后打分。后来发现这种程序仍有诱导作用,因为你知道第二段为被测声音,总要想听出些差别。现在较为先进的电能控制主观试听实验室已采用随机送样的试听方法。先给你听参考声,且随便你想听多少遍,再听被比较声同样可以听很多遍,这是训练阶段。进入试听评分阶段时,先给你听参考声,接着给你送另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到底是参考声还是被试听声是由电脑随机给出的,然后由你打分。如果你想再听一次参考声那可以,但要再重复刚才第二次给出的声音就不可能了。4 m) U/ U- g& b* r* J7 Z; `% p
7 s# {7 u! l! ~+ W2 I1 q
这样经过若干轮的评分,计算机就可把结论统计出来。如果第二次随机给出是参考声时,你也乱打分,电脑就认为你听力有问题,你的评分就会不被采纳。只有参考分能打准的人,试听的评分才有效。这样做基本上可消除心理因素的干扰和清洗混事的“南郭先生”这样的操作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还会受到一批有利益冲突的人的反对,推行颇有一些难度。某权威机构预选了一批录音工程师和发烧友来试听,结果八分之一的人被剔除,他们可都是“金耳朵”里的“金耳朵”。另外,在开始训练阶段各人的评价很不相同,而进入主观听觉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听力没问题的人,稍加训练也可以当主观试听的评委。科学的结论是惟一的,可重复的。
- K! e/ z3 a$ ? $ t9 k9 w. b# ~2 m; B
相信自己的耳朵!从生理角度而言的真正的“金耳朵”是百万 中无一的,建立正确的听音观念,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多做合理的听音联系,才是提高评判水平的关键。不过,“耳朵收货”只适用于自己的选择,给别人做推荐,还是少用“耳朵”作标准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