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027|回复: 1
收起左侧

[声学] 了解古琴所须知的基本声学知识之三

  [复制链接]

3725

积分

3

听众

38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725
发表于 2009-12-22 1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了解古琴所须知的基本声学知识之三2 C$ E" g( b: U+ G0 s# Y; q' H
' `% O; ^( Y# x0 C
声音的基本特性之三:音色
3 W& g' T9 r' s9 Z' i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人声、不同的乐器声响都能区分为不同的音色。这是一个既客观又相对主观的指标,由于个体经验、审美趣味的主观差异及每个人耳廓形状的不同,对声音的放大曲线就会不同,从而也就会造成同样的音色对于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听感实际上会有一定差异的,当然这部分影响因素是相对比较微弱的,不影响音色的主要特征。' ^) k7 g; r3 s5 }

2 j" P  c1 Q, h# J, _请读者先认真听上面录音中管平湖先生所用清英琴的两个录音片段,对比同样乐曲段落的两段录音的音色是否有差异?然后带着问题阅读下文。* w& i+ p1 L  w0 C5 A& A
重要提示:请务必使用耳机播放音频,直接使用手机外放播放音频将无法听到对比的内容。转发文中未能发现原始音频的读者请到公众号:築雪山房 中查看原文。
* N) I4 H5 K6 M8 X) e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两张外观完全一样的琴。+ L7 a: g# O# o( F0 S- F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
$ Q; z% {( W1 [9 @! J& s音色的不同取决于组成声音的自然泛音列的不同,每一种乐器、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发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除了一个基音外,还有许多不同频率(即不同振动速度)的泛音伴随,正是这些泛音的多少、强弱、组成规律等决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别出是不同的乐器甚至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重复相同的话时会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据其音色辨别出是不同的人。
2 }: D2 G, N$ ^  l! w  r: H* F1 j% w) l
(上图为篇首录音中第一段落的音频图,读者可与录音对比听审,试着找出频率与音色的关系。)
2 J8 {9 ^$ c9 S! j. W5 O3 k声音是由发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其振动时:整体振动时发出基音,同时其各部分产生的声音组合成泛音,人耳听到的声音是基频+泛音的复合频率。由于部分小于整体,所有不同的泛音都比基音的频率高,但强度都应当相当弱,若泛音的强度大于或者接近基频的强度,琴声必定要偏离低沉浑厚的特色,而趋向于明亮单薄。8 y0 y0 V2 G; t9 K# _( e* ~
但是在乐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音位的基频并不是最强、而某个分频(泛音)的强度远远高于基频,这时会发生人耳听起来这个音的音高突然升高,但校音器上显示的可能仍然是基频频率的现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调到同样音高的两张琴,很可能一张声音听起来很高亢,一张听起来可能更低沉一些,无非就是基频与泛音的关系是否准确,声音的波形是否保持了以基频为底边的金字塔形状而已。
; E  O0 [' }9 f, z. l* U: x1 s9 M2 C! g8 f0 w4 F$ Q
(上图为篇首录音中第二段落的音频图,读者可与录音对比听审,试着找出频率与音色的关系。)& u) X, c' b" D8 ~$ M
需要把古琴的音色与音质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音质”这个词,一般笼统的意义是声音的品质,但实际上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k- ^8 s; f' t) c- S( u
音量,即声音的强度或幅度;, z- G; L* Y. e- b0 b  k8 u* U
音调,即声音的基频的频率;+ g& o# G: w; M6 k) G" e
音色,即琴声基频与泛音的组成、强度及组合规律。
% D8 K4 u! W( y$ H. J9 y从根本上来讲,古琴的音色主要与面底板所使用的材料和槽腹结构有关。比如同样尺寸的木材,松木、杉木、桐木的基本音色是完全不同的,基本音调通常也不相同。
0 B$ y# c4 @: a7 X4 C* O- z同样材质但不同形制的古琴,由于结构不同,其音色也必然有相当差异。即便是同样材质、形制及结构的古琴,由于其材质纹理的疏密、密度与弹性的细微差异,对最终的音色也会产生杠杆式的影响,从而产生巨大的差异。0 h, Q$ w# q! j1 ~* z9 Q" x/ V
理论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木料,所以也就不存在两张音色一模一样的古琴。
( s1 E0 }; [' L. m/ q. e: i! ?任何一件乐器都是有其音域的,比如在正调情况下古琴上最低音即一弦散音的基频为64.5HZ(丝弦琴的定弦若比较低,一弦散音可以达到40~50HZ),最高音的频率接近1200HZ,在这范围以上的都是自然泛音。古琴的音色之所以低沉幽深,与其音域的下限比较低是有决定性关系的。( a/ m+ ]6 J1 D* g2 @/ y4 J% L# I" F* O
从声响学的角度来说,40Hz-160Hz这段频率称为重低音及低音,这个频段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主力。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琴声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显的声音的钢丝味儿明显、声音紧细焦干、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B$ a5 F) S* f9 J* U$ P
此外,这段频率对声音的丰润度非常重要,但是也很容易产生浑浊。有些制作者为了避免音色上的浑浊,会尽力降低这个频段,但结果往往会使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随着这段频率的减少而呈凹陷状态,从而使得琴声变干瘦,缺乏丰润度、宽厚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因为长期接触这类琴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但实际上这恰恰是很多琴的声音不够丰润的主要原因之一。
( h" @1 l2 [: _7 W4 W
+ B( ~5 E& \. n- M4 H* x# Y& o(上图左半图为篇首录音中第一段落的音频图,上图右半图为篇首录音中第二段落的音频图,读者可与录音对比听审,参照本文相关内容,寻找频率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r4 g9 a6 R  [4 S! }% K$ J5 V
近年来很多新制古琴缺少老味儿、声音紧细、韵短声焦等常见弊病,其主要原因与琴声中的低频部分在制作过程中缺失或者比例不合理是有直接关系的,合理处理低频与中、高频的比例及过渡的关系,才是实现一张琴的音色圆匀松沉的不二法门。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6567

积分

3

听众

53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567
发表于 2009-12-22 15: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了,好文章,不错啊,可以收藏学习了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8 19:10 , Processed in 0.02549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