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时哼唱,能根据哼唱来写出简谱,不会乐器应该怎么更好的作曲?& k& g5 C- Y7 O3 y# @3 |1 C
( h; c' _! p2 P- g
$ M" ~4 \4 J; w6 n' u* D1 l' l" }0 h
9 R9 \ \$ r: x) F3 \: a不会乐器的确是很难作曲的,不过能写简谱已经是很棒了,写简谱是作曲创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一首歌的旋律有无限种写法,那么它对应的编曲也会有无限种写法,如果你是零基础的话并有一些乐感,可以建议你去网络找一些歌曲的伴奏来创作一首歌,创作过程中,试着忘掉原来这首歌的旋律并改成你创作的旋律。这样久而久之便会对你的作曲思维有一个良好的锻炼与提高。有了作曲思维后,有条件的话,还是先学习一件乐器为好,因为音乐创作是需要不断实践的。学习乐器首选是钢琴和吉他。, C% r4 C# R# s6 n& Y6 T8 L5 Y
6 o7 M, L) T3 o$ ~2 d/ R5 A' _' w8 Z9 h6 B. o; g5 \. A
4 u6 P) f* z/ g2.一般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 s1 Q- A( [" C% o
( h2 k& I+ H6 O
, E. ^3 b2 m5 J: R% X% O
) {0 J3 m0 R; A对于我来说,是先有词才有曲,因为我想通过看着词,揣摩其中作词人想表达的想法来对应激发出写曲的灵感。反之也有很多音乐人喜欢先写出旋律,然后再为曲子填词。总之适合自己的写歌方式才是最恰好的。0 O" |! V/ [# F2 \
4 {1 J4 K" o# U8 Y9 D0 Z
+ i* ]: C- p' A/ g* T3 ?8 S9 Q8 w
) G$ \5 [, c2 \, q0 j6 N& N3.有什么技巧可以让自己的作曲更有特色?5 X3 Y7 ?' J% \" A S
. w: g7 @ y' v# [7 w9 ^4 C; ]2 `0 `6 s. W4 U1 O7 d5 {
* G- w; x" |" Y" [) a6 y2 q可以通过节奏或节拍的变化来使得旋律更有特点,比如梁静茹的《亲亲》,旋律上用了很多反传统的三连音。另外,一首歌对应的和声选择五花八门,如果有和声基础的话,可以在一条旋律线下更换多种通顺的和声织体,这种办法能直接改变曲子的风格特点。具体如何变化,可以多听听像是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音乐节目中对老歌曲的改编。6 b/ j/ `% D5 x
* U- `" v0 `) o2 v% {) p
; p' w6 R" Y7 _0 s- u& H
$ Z8 V" l7 ]0 [' K! u图片
% |- v0 J' d2 v, ^4 Q, b1 e6 f( Z& F- ~2 U% ]6 `. g
+ j0 y4 V- I0 a5 K6 k) i
0 q' D- Y6 r- n0 e4.请问学作曲之前要学哪些,有什么教材推荐的?) n7 X9 |) q2 c
) r2 Y3 J4 M! m- |& S4 l* j
: o, z: ^. g& |0 t) D/ {7 X6 @
: C0 h7 U6 U5 d& C8 o/ D作曲要掌握的知识面很多,首先,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音乐灵感是需要用乐谱记录下来的,所以我们需要认识五线谱和简谱以及节奏/节拍等等基础乐理常识,才能打下良好的作曲基础。其次,需要学习钢琴。一首曲子通过乐谱记录下来后,最终还得用乐器来表现出来,所以钢琴是每位学习作曲的学生必修的乐器。7 \3 f5 y( _4 B }9 T$ M$ X
5 M; X: }' o' F( _6 V1 m. M
) x# U8 L/ n3 i% t, f/ s, D& [. Z: ]
学会以上的基础学科,我们还需尽可能的掌握视唱练耳、和声这两门学科。学作曲的朋友需要对音乐有着灵敏的听觉,还要具备良好的乐谱和简谱的识谱能力。有一句话说的好:一条没有和声的旋律,就像一幅只用铅笔勾勒出轮廓的画一样,而和声,就是着色,它为线条增添了色彩、光影、立体感。这就是和声在作曲当中的重要性了。1 B6 j4 j m8 R5 U+ { h! z* q
% L- S# D' ^1 u
! o1 H3 m' r- i2 I+ Z% D, C5 [; q$ ]: k5 r: |' p
下面推荐一些传统教材:4 Q0 ]/ t8 ]* s) }9 k8 i O
3 M0 Y. E5 U( q# W4 L1 ^% s- ~3 t; ?乐理书《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或《音乐基础理论》(李重光编);; I5 ?: V7 G# H8 ]2 D2 `! D
+ U% |1 k1 o8 f) X) ?8 ~视唱练耳书《单声部视唱教程》;
6 W/ R3 ]% K* \$ d& V) y: }8 m [( ^6 S6 \0 t- R
和声书《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
/ J/ Z; m) n" [( D1 \/ C) H7 Z/ E! ?( ?+ {
5 Z. N2 c2 c& b' l2 N S6 }7 h8 ~9 X8 o! W4 Q
5.零基础学习电子音乐制作之前需要哪些知识准备?- I, r* A& }$ Y1 w$ f9 W& p
( h/ G- T. F9 y2 V8 n( \( P
2 Z( X2 E) v1 `
5 U( d2 C; F5 j- v2 t, y8 y乐理、钢琴、视唱练耳、和声 四门学科,这是作曲编曲学习的基础学科。当然在学完这些学科之前,也可以学一些简单的音乐制作软件的操作。
6 O! Z. z; R, ^) @ Y& J, F; P# g! O" s1 q
9 K& a" Q. d0 b4 R n% F; x
# S. w+ f& i& }, }( c6.不会作曲,怎么跟着曲子填词?
, ^4 r/ l2 p- Z* k) Q
+ ^+ W1 G" _/ _% j) A" k0 I0 ]
; }7 K! k3 Z/ E" n
1 I8 w( U# I+ a- X: }9 S最常见的歌曲结构有:主歌(A)、副歌(B)、过渡句(插部)(C)、流行句(记忆点)(D)、桥段(可能是续唱、过门、间奏)(E)等组成;如果你能够识别以上几种歌曲结构,那么相对的为曲子填写歌词就不会觉得困难。具体的案例我有在零基础课堂第三课作曲篇上讲到~
# w. F9 v( Y4 D# k# W( f4 i+ ^5 Q5 K0 y0 B$ h6 d
7 y" x6 v$ C! {0 e; k
2 }& p4 v8 W: l! n" Q1 x/ X- `7 J图片+ U" Z' N2 K, [, p
# A! _# g' M: f1 y) C
' ~. E: [9 o @; t' t
7 k0 n- \# v1 P$ ]9 k) f/ m2 K' Y
7.对于已经想出歌曲的一些旋律 如何把一些零碎的旋律拼合在一起?不会怎么接入高潮 再收回结尾?1 J+ W4 o9 G0 C# ^! Z4 H' g% j' d
. e' c4 C5 M) Z/ B5 a! D/ ]
$ g1 ^# F: b9 o6 L! v+ q" F0 Q* K8 G
t+ r& T- f! |; V; H
一首歌曲,就像经历一遍人生;那么一定会有平淡有起伏,有开头有结尾。在大多数情况下一首歌的主歌旋律写作基本是平淡的,就好像人生中的学生时代,过着平淡的校园生活。主歌之后将会进入副歌,俗称高潮部分。就像人生中工作拼搏的时代。有开心,有愤怒,有痛苦,有喜悦;那么副歌应是要体现整首曲子最华彩最激昂情绪的部分,旋律的音一定是写到全曲最高点。
/ n0 \; |5 n% \3 }: R! {/ }2 g( I4 y. q7 C+ n- W
( O4 O# V; w7 j& B: \
: ~0 H3 o, o4 h& V. c0 u
高潮过后,必定会恢复到平淡,那么这就是过渡句和桥段,此时过渡句部分可以不写旋律,到桥段再写。物极必返,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回过头来,如何把零碎的旋律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旋律,不妨先试试最基本的歌曲结构来练习:主歌(A)→副歌(B)→过渡句(插部)(C)→再一次主歌(A)→副歌(B)+流行句(记忆点)(D)→桥段(可能是续唱、过门、间奏)(E)→第三次主歌(A)→副歌(B)→渐弱直到完结。掌握了歌曲结构的分配,就可做一些即兴的创作了。
+ i7 D7 C/ m6 M/ k3 b2 L
6 ?5 B$ L4 ?/ y0 Q4 c! s# z8 P5 E1 V$ K
7 ^ V @; ^, S0 O3 K
8.转调是什么意思( l, G" K) U2 H3 }, ^, N
' G! n8 P* [- k7 J9 c/ Q
% [( s. M' n, K( g! Y4 H
# ^" |, l% @0 ?- J. w; L( R
转调就是在音乐进行中,脱离原来的调性从而进入另一个调性就称为转调,转调是通过合理的和声进行来完成的。转调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能提高音乐的表现力。那么我举两个例子:
: V$ w' B: {4 A9 H: u5 `- F4 \' n- K5 p1 \" K/ J
王力宏的《爱错》2分42秒进入第二次副歌时从降E大调升到E大调,再如孙燕姿的《我的爱》在58秒进入第一次副歌时从E大调降到升C大调;
: _: U" D- P# f# C+ n: T" i$ ?4 g8 C: ?4 C5 k$ Z/ `
/ g- T/ v+ }" X8 A9 f
8 r# N2 _# ]" Z* Z: n; U$ b《爱错》这首歌是同主音转调,即都是在E调的情况下做升一度或降一度的变化。《我的爱》便是近关系转调,即是从原调转向相差一个升号或一个降号的新调,叫做近关系转调。转调一般会出现在歌曲第一、二次副歌出现的地方,转调给人一种旋律升华的感觉,也通常是整首曲子最华彩的时刻。
/ w1 N; [ @7 S/ m ^/ B' ?& Z8 J2 ~7 v! Y% T- a& |. v
( S9 M1 {6 b3 v
+ `$ I$ J' g! d/ ?& Y* {% A: x: D1 J' P0 [1 y) \0 z
" d4 `) ^* z5 _& L. |1 @9.作曲的和声有哪些讲究呢?, H6 E2 p4 r ]. J$ C' [9 M
; L$ P3 N7 I$ c4 j- }* |
% i* N/ j, Z {, z; X# `4 c6 y/ Q3 b+ \3 x% c+ z: U3 l& S& k$ r! x
一首好的歌曲,他的和声进行一定是流畅的、具有推动性的。有些朋友喜欢炫技,例如在本该C和弦出现是最好的情况下,改成Cmaj7、C9、C13等多个复杂的和弦,导致声音变得浑浊,没有了和弦的推动力,这对于一首歌来说是比较致命的。
* ?" j. N5 ~. A" p; }# S2 n& S: I9 f [6 n5 s
1 ?: l5 [: ~1 n' q) Q* N# U- \
1 {6 ]7 n! F/ K, z% B所以流行音乐作曲的话,要慎重的选择和声的编配,不能一味的追求华丽花哨的和弦,更多的还应恢复原来质朴的状态。要是传统音乐作曲的话讲究就很多了,像是大三和弦不能重复三音,不准出现平行五度八度或者隐伏八五度等等,禁止属功能进行到下属功能。
9 v7 Q/ k# `4 n0 _" m8 @* }5 Q; k, M1 |
+ @. o' v/ j+ b9 D
- y- L& F- w( u, N |这些专业名词的解释,一时半会儿可能不能说的特别明白,可以推荐你一本教材《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里面有详尽的传统和声的名词解释与案例。/ C3 Z) ~; B% ~% l
) v" a( n( q: U0 y' M8 N+ j
4 `4 O5 l# g9 K, j& `
7 Q+ H! [" Y! Q( A8 T图片1 A, o6 K& t6 J# Y; U& U: b
; Q- |9 F) S3 K: O% Q* s( l4 z$ z& M& \% b. U& n4 c
9 R) q3 k) a3 i# X1 C10.CM和Cm有什么区别,CM是不是就是C?
; [# L, k* i+ x4 L( Q; {+ @- G( E9 `! d. ]1 L3 D* A, k
8 f5 C* A& U- W. n" Y7 G) X: X
: j5 c- ?0 \2 N: A* @大写M代表是大三和弦,小写m代表是小三和弦,其实C和弦本来就可以代表CM,这里的M是可以省略的。' S1 _) Q6 s6 L0 R. N0 s& s
3 W% ]( b) l2 A( p/ s1 ]
$ S& J- E, m. O9 @; n. F
0 h; X+ N) k+ ~$ m11.要是转调了歌曲原来的节奏型还会变化吗?- o( T7 p( ?6 I2 w2 S p
; k* y! H& @3 g4 u
6 e/ x, ~) |$ U! k8 E' z/ R
7 f5 S1 d: L: [是否变化还是根据作曲者的个人喜好来调整的,如果是主歌到副歌间的转调,节奏型就极可能变化。要是副歌到副歌间的转调,则基本不会变化,因为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一样,所以转调之后的内容也基本一致。
: @+ w6 F5 Z5 K( g4 X7 I8 f7 D% w/ A$ c$ d X$ D9 Z7 U8 p2 J& L
1 i! f" }% C' A, ?# b5 r
+ Y+ h/ R) z: |. G3 Y" ?/ J* r12.有人说每一句的结尾不要结束在主音或属音上,是吗?. A! G. T( q/ v' c. E
3 @: @1 U. \: M8 {
' O8 |& [( `8 x# a: u. q$ N: g
9 I* U/ ^- f+ L3 `$ ]我想是的,但不完全是。一首好的歌曲,他的和声进行一定是流畅的、具有推动性的。要是每一句的结尾要是都结束在主音或属音上,那么很可能导致歌曲的和声停滞不前,从而使得旋律线条变得平淡无味。不过也有一些喜欢猎奇,尝试新鲜和声玩法与旋律玩法的音乐人,他们尝试做一些先锋的音乐,使得句子结尾频繁地结束在主音或属音上。虽然反传统,不过这也是可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