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乐理教学计划及授课进度
b7 [4 p/ Y; s T/ G# n# `9 G7 y" f! t1 @5 v
授课班级 :音乐班6 U# \7 P0 J. I1 U
J& `; T. V. u" |7 {授课时间 :一学年,共计 62学时。共4学分,每学期2学分。
# S$ _6 i' U# b2 Q7 b2 N+ F4 t/ J
) k+ V( w" Z, h- {授课周数 :第一学期 14周,28学时;第二学期17周,34学时。
: v9 r! M5 e: y( ^0 u, A
9 p. A/ K0 x; ~; m' q教 材 :基本乐理,李重光编,共 44讲。
$ e# h" G, K& q% ^# [; w; P3 p) ~* A& D k4 g4 y' V% j
教学目的 :基本乐理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7 q& f: e- j- D% l, u# C6 F) [
9 \) E0 O# X( ?' N8 m' l2 Q2 c- N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以后的和声课、创作、等后续理论课以及表演、
& d$ k2 ~& G% e" Z3 ^, n7 u8 ^7 X) |% t& t
演奏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N4 [& E% |: \- y+ A. N5 Z& e1 G
4 w, @# w! Z5 e: z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抓住课堂8 F1 |$ g6 }5 a' }; v5 [: @
+ m& b l1 I( ]' q1 o& X讲授与课堂练习的两个环节双管齐下,再加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互相交流的教学
$ j9 S$ e) o7 _8 Y
, c$ u- R4 _8 _$ D' B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同步进行。
5 [) k' e6 U ?0 ?- X" u9 {
2 u8 q ]' k- ?2 i教学进度 : ( f# v/ v2 i3 K1 s: M" H. n: H
6 \4 N; j7 x6 E t9 v
第一学期进度 : * |$ ?! B5 q& i' Y
% A3 e1 B) v! q' I4 a
第一周 第一讲 为什么要学基本乐理 $ I( |2 b8 L8 I- g3 F
7 \' S5 D& b; F% u( p7 c4 F+ c第二讲 音及音名
; u& R3 n1 d+ Z- j
3 U/ Z( U) {) W6 S8 F& u第二周 第三讲 音律
; n5 r8 I( v) J9 `& ?! w9 Y* m7 M4 b9 ^9 A
第四讲 记谱法(一) 2 z- C) f ~, G- [ a0 k
: @1 L& l5 K# |: s第三周 第五讲 记谱法(二) 4 x$ B! j9 K7 g, s, \
4 G5 Z2 v* A/ B! V6 [9 G- I
第六讲 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
" f. f* v3 }4 ]8 B( F1 z0 ]
) ]5 d \9 z# Y* Q% g- ], g1 ~7 S第四周 第七讲 乐谱的正确写法 ; g. T, F! D) ~& ?9 D+ u
/ X& @6 w$ t, [6 M( q+ b% }" `3 t
第八讲 节奏节拍
8 f7 F. y4 l* x' G* @9 w9 i7 M. @1 o, `% b, l9 O
第五周 第九讲 各种拍子 # A6 Q. s) d7 e2 S! H4 c2 t" h7 ` {6 t
: j6 r6 f H. `2 F" Q' A& Z第十讲 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 8 F3 W, u7 b6 i* J( ?, ~8 x
# ^# ?0 |3 _7 }% z. S) R0 d! l7 P
第六周 第十一讲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7 ^# K; w1 b {- [
* V8 A, n1 a# \1 F, h第十二讲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 J! o8 G- Y/ ~& H! N' {! C- k
0 _( y% {' I, K) @' l
第七周 第十三讲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5 J; y- F8 Q, }" o9 l \
- S/ t* N$ k. b" Q9 K, S第十四讲 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 ( D3 P3 J, G7 J
3 p* M: I- g8 `8 l6 {! v& i第八周 第十五讲 音程的分类 1 E8 x7 d, k# f% Z, t
5 E- X7 R, i4 T4 B, ?' n
第九周 第十六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 5 |" c. r5 e+ q. G* v5 o
( v% n, o5 F" E第十周 第十七讲 三和弦与七和弦 ; d9 p2 z" Z I& F) U/ \* C
2 r V: ]5 T+ h! h4 [1 P7 n. d$ J
第十一周 第十八讲 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 m4 Q: _7 J$ ?$ u: A! }* t
9 q3 H4 ~: ~% S% g, s第十二周 第十九讲 怎样识别与构成和弦(一)
0 X- K0 U/ g6 y; k) o( D
4 a7 {- M( R- W9 ?第二十讲 怎样识别与构成和弦(二) 6 d; U9 Z1 M7 S8 d4 A8 i
$ E/ J) B6 [" N& d7 F4 Z
第十三周 第二十一讲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 & C; ]7 Q% A. _* `, X' }+ ]3 T
8 _7 W7 p' g- w3 i3 W
第十四周 复习 * c* Q# y3 b8 L) x8 p; s) o
8 R& D6 P( S& d ]第二学期进度 : , P. T3 G7 u1 e0 e7 \
* [( \! H9 l! G! P' a第一周 第二十二讲 大调式
/ j' y1 u. o6 H1 }' J ?9 E& o, W8 n% Y& ~
! Y2 B* x) ~1 ~) L! ~. Y第二周 第二十三讲 小调式(一) ; G5 ]+ T* t! l) Q9 T3 l
+ |: L1 ]9 z. i! `第二十四讲 小调式(二) . b( X% B" ?' i+ s3 F0 D1 z9 I: s
8 r M8 D5 x: ?" Z1 ]8 j
第三周 第二十五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一) 7 i# I' \4 A: x6 H
$ c8 K; R* {, {" w* H; L' e* c" q
第四周 第二十六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二)
0 B9 s E" {. u9 |! W; p
& Y% d/ h- I8 J% L/ |: V第五周 第二十七讲 如何确定调与调式
. ]5 E3 G5 M: x. M" J
) J% B4 t( |* W0 I3 \ Y第二十八讲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7 O- I$ x; w7 q% @( S! [, X$ Y3 A/ }# Q' D* l$ D m9 c
第六周 第二十九讲 调式中的音程 / K6 w2 X! ~! d# x
% g% N/ H$ N4 C$ ?5 x7 k
第七周 第三十讲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 X+ _+ ]! {" R) t- M
& y2 e% {* v4 D6 j# U( v第八周 第三十一讲 音程的表现作用
, O1 D2 e5 T# {' V' d% n8 A+ i7 V }8 w! j; @- q. ^
第三十二讲 调式中的和弦(一) 9 ~( W0 W1 W. f/ | p2 h
, B. q& C1 |' P& f% |& A
第九周 第三十三讲 调式中的和弦(二)
8 W2 ?3 q; \* H
$ y+ n; X2 J: ?6 K第十周 第三十四讲 和弦的实际应用 / E0 u a6 |- x; d0 B4 J ]
" C! _+ J1 K- X7 C第十一周 第三十五讲 调式变音 2 _ G& z, `6 N
5 ?2 Y: R8 |+ L( G1 z第十二周 第三十六讲 半音音阶
# Q3 G& a/ ?4 _+ l1 b [& {0 G$ i
第三十七讲 调关系 . `9 K$ Q& e: l' n$ b
# ?2 J) R6 }# s: V" ^: I
第十三周 第三十八讲 转调 ' L5 Q+ A: Z0 g ]8 X* i4 Y
* O' h: e! s, \& g; g2 L7 @9 y" m
第十四周 第三十九讲 怎样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 }9 a3 b* B7 c. I
& A" p% z) X" o" ]8 i/ `
第十五周 第四十讲 移调 1 ^6 U8 t7 ~0 X' R
. l# j2 p# A* [, N第四十一讲 移调的实际应用
/ V6 B! @( }. z6 |. P5 `. }
7 f" i" y; E& C0 P1 V' ]第四十二讲 装饰音
) e+ {0 ~0 g( p; x; r# y& t
9 B: y- G0 _ `: V- C, x( X第十六周 第四十三讲 关于旋律知识
: ]1 N3 O: W8 `& Q7 q$ J5 s/ l9 U/ r* X3 ?
第四十四讲 乐曲的基本形式 ( U3 [3 s# G# T, N" e$ p: d
/ R& p1 j: z( a6 ], {5 u第十七周 复习 4 u6 Q* w* Z7 y. Y
) A N' a+ [" M i( `1 b
考 试 :考试采取书面闭卷形式。期中占20%,期末占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