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编曲
7 ?+ H9 t4 j2 Y& N2 S
: b r s8 i. V4 I 最近接触了很多新设备,弄的我自己也头昏脑胀,有种落伍的感觉。接触的设备中有奇形怪状的麦克风,有造型普通功能超强的转换器,还有许多是要求我禁言绝对不能透露的秘密武器。可能过段时日,我也就开始写评测了。某些设备我很是不看好。
8 O. q5 u! `! x, w- y5 @. W& Q7 B) l9 I8 U" D( ^3 Y5 n* I
今日终于是阳光灿烂,心情大好。最近听了很多朋友们的作品,也看了很多讲编曲的文章。有一面之缘的陈迪也即将在南京开讲公开课《流行乐编配的建筑结构》。今天我便另辟蹊径,也凑一凑编曲的热闹,权当示好陈迪,帮他暖场罢了。
1 _" L Z: h9 L6 C& O7 |) U6 s
4 ?7 |7 M- G; W9 v 首先我想说的是:好旋律胜过一切。编曲再精致也只能弥补不好听的旋律的缺陷。而且一个不会唱歌的人能轻易毁了整首歌。
. ^, R( N! D$ M, {9 _9 |' c% W$ F8 K3 s U( J5 k! `3 D' \, f: y
关于编曲( \& q! S# `/ f7 D k
6 w9 l' N6 F$ T8 v' J' w) ?9 T! d
1.低频乐器与节奏乐器
% V8 m9 d: K1 S6 N2 K8 R: h1 G: f2 ?( P
这里用了这两个比较洋气的词,为何不说是贝斯与鼓呢?因为随着日新月异的编曲手法,现在的大师们已经不能满足使用单纯的贝斯与鼓来建筑低频部分和节奏部分了。这两个部分也是应该要重视的地方,我讲的重视,不是让低频部分和节奏部分无处不在。而是要视音乐风格而决定。打个比方,如果做道教音乐,低频太重了,就不符合仙风道骨,仙乐渺渺的意境了。
1 U! D- d6 _2 F6 o0 m
; W) j1 ?- Y4 x' I 那说说低频乐器的构成。低频乐器的大哥是贝斯了,现在更多的人使用合成的贝斯,还有合成弦乐的低频部分,合成弦乐的低频部分对于节奏舒缓的编曲,能够很好的将所有乐器连接起来。(即使这玩意儿被所有乐器挡住,它的效果还是在的。听不到不意味着没用。)我最喜欢的低频乐器就是经过处理的人声。加压缩效果器也好,加其他效果器也好,最后降低几个八度,或者降低不同的八度叠加起来。能让你的低频部分充满力量和空间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人声来充当低频乐器需要音准,这点在其他低频乐器中也很重要。音不准的低频部分会让你整首歌听起来很不和谐。
( }6 z, N: D! H z
1 J" r( s. m7 V6 E 再说节奏乐器的构成。架子鼓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也有很多的编曲中使用噪声来充当乐器的,原理和低频乐器中的人声类似。如果你将撞门的声音,或者玻璃碎裂的声音采样并编辑,代替军鼓,需要把握好采样所涵盖的频率范围,有的时候适当舍弃一些你认为好的频率而顾全大局是正确的选择。
1 {' ^% T! \ O# Z; K2 D4 {: j0 f! l' |0 f% X
说到鼓就想说节奏型,有的编曲中鼓编的非常花哨,但是不符合整首歌的风格,纯属画蛇添足。想要整首歌节奏感强烈需要的是对比。俗话说的好:想要甜加点儿盐。所以节奏感最强烈的还是“嗵。嗒。嗵。嗒。”因为你其余的节奏非常容易就能找到重心添加在上面。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节奏型也是不行的。对比说的即是这点。不同段落使用不同的节奏型,八字真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重最后只能让人感觉不重,毫无理由的节奏感强烈最后只会让人感觉到平淡无奇。还有一种能制造强烈节奏感的即是R&B风格中的重拍移位。44拍中的强弱关系为:强,弱,次强,弱。重拍移位的节奏型为:强,弱,次强,弱。弱,次强,弱,强。重拍移位会瞬间造成主观意识模仿规律丢失,效果就是对比产生的“重感”。
9 {. O/ c, g0 r4 R+ {' h( k* `$ j* ?+ s9 M
尹某认为一个做的好的低频部分与节奏部分就能直接撑起整首歌(当然也看音乐风格了)。就像金字塔形状一样。不需要其他的乐器就有很完整的感觉。大家可以去网上寻找一些做的比较好的,质量比较高的分轨文件感受一下。也能当做自己的低频与节奏部分的标准。
( A- E& E0 j% ~! _, }' e
( q6 l9 C8 a& L+ l/ s7 Y PS:节奏部分为简单节奏型,低频部分进行模仿与重拍移位。会造成多层次的节奏感。还有的是节奏部分做重拍移位,贝斯重拍模仿,弱拍留白。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在编曲的时候利用其它乐器加强节奏感。1 L3 [: `; g! _
3 X4 `+ d+ u) j( a7 U4 D0 p 2.音色6 o; Q7 Q! g9 E5 f7 x V7 {3 [* ~
( f0 g& X a# E+ M" O
现在大部分都是虚拟乐器了,虚拟乐器有采样的,有合成的,有采样加合成的。越来越大是真的。经常是硬盘装不下,内存跑不动。关于怎么跑动N多虚拟乐器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参照各种大师们的思路,我就不赘述了。(我都是拿工程文件去朋友那里蹭电脑用的~)
' j6 m, W5 Y! u& v3 i E, ~2 P- V# c6 C, J B& ]
音色当然是越真越好。但是临场感超强,细节超丰富的乐器有可能让你的编曲听起来乱七八糟的。因为整体的音色失去平衡了,选择音色时需要顾及到整体。在选择音色的时候需要主要到这件乐器的功能。有的朋友喜欢钢琴开头,编一些旋律,然后进入人声的时候变为铺底乐器。有的朋友会考虑到开头的效果而选择一些真实采样的钢琴。这样对于开头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是和人声在一起的时候,钢琴那种明亮的音色就会掩盖人声的细节。如果你想让开头有这样的效果,那么进入人声的时候,可以试试弱音踏板的效果。弱音踏板会让钢琴的音色变的不那么亮。如果你的开头是木吉他或者合成音色开头,钢琴从头到尾都是铺底,你可以试着选些电钢琴的音色,并在他们中间加一些大提琴或者加了弱音器的铜管乐器。这样会有很高的契合度。
2 S3 z7 B) O6 `; C
! `7 F n* B# ~2 {: ?! J' ` 选择音色的时候不是单独听起来很好听的音色就真的很好,这个时候你要纵观整个工程,把所有的乐器融为一体。找到一些合适的音色,完全可以存一个模板。明确每件乐器的功能,并把音色选对,即使你的编曲很简单,也能出现出版级的水准。比如lilyallen的某张专辑所有的编曲都用的logic自带的虚拟乐器,随录随编。1 L" F" V( |) O0 |* P
) F" D) }6 t: H1 Y5 Y' w2 Q5 v) J
音色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效果好,就是好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音色大部分时候也能直接的表现一种音乐风格。多听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你会慢慢发现那些经典的音色。- G f4 U7 l; W( P, e
9 k5 X/ F& r# `,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