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1 07: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播控系统可扩展性更加灵活
这方面主要指的是整个系统的开放性,及音频工作站系统的大小,能否在必要的基础设备购置后,后期根据需要,灵活的进行扩展升级改造,避免重复性投资。因为不论最早的音频工作站,还是目前的,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这一功能,在硬件扩展性上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再比如就笔者所了解的,最初目标为了播出音频内容的安全性,早期的大多数工作站解决方案中采用了*.s48的音频格式,这样在使用素材方面,除了厂商统一提供之外,用户使用CD等外来音频内容,必须需要一步转换过程;当前多数音频工作站都做到了可兼容主流的音频格式,例如WAVE\BWF\MP3\MP2\S48\WMA等。2000年左右起,多数音频工作站的解决方案中都内嵌了格式转换和编辑功能,除此之外,用户更乐意使用第三方的专业音频处理软件完成,如cool edit por2.0等。
五. 来自厂商的增值服务更体贴
一些厂商可以给用户每年提供音频数据库更新,通用素材方面统一提供,在播出软件功能方面的完善上,也在不断进步。作为一款播出工作站,软件方面所采用的数据库格式,本身的保密性高不高,对系统的依赖性强不强,非常关键。下面几个永安博PRECIAUDIO安全播出系统中的功能特点,都体现了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性,首先是以安全播出为中心规划音频网络、将集中管理风险降到最低;同样全面支持音频多格式的播出系统;硬件方面,突破单一专业声卡限制、声卡选择范围更大;节目规划、广告安排、工作量统计、节目管理、开放式接口、兼容当前主流音频工作站格式,这样在整体投资和运行维护等方面会大大节约人力物力。
六. 音频工作站的其他新功能
网络化普及之前,广播电台互联网上播出谁都没有想到,现在却几乎是必备的。为达到电台网络播出的要求,实现互连网接入,安全的内外网资源共享,网络直播、点播功能,适应全数字化类型信号接口、传输和处理。事实上有些台站在播出前端,都不可能一步实现全数字化制播,一定时期内是模拟和数字设备并行运行,这就要求音频工作站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两者的兼容,或者说需要拥有数字化后的必备接口。在其他新功能扩展方面,如永安博YAB3000自动化播出系统中,除了传统的PRECIAUDIO安全播出系统,NEWSPRO新闻采编系统,NETSWITCH 矩阵控制系统,ROBOT台网安全管理系统之外,又增加了N&N网间数据安全传输系统,AFM彩条监控报警系统,MULTIREC多通道慢录系统,TELMAN电话采访录音系统以及节目考评系统。
计算机本身的计算速度,内存,硬盘容量等不断提高,对音频工作站影响很大,最显著的特点是技术和投入的门槛降低,硬件要求由最初必备的硬件专业解压声卡,向高质量的准专业声卡转变,由于电脑CPU、内存、音频处理程序的提高,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逐渐代替了之前需要声卡本身运算才能达到的一些功能,音频工作站的门槛降低,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对安全播出,广告管理,停播报警,主备播出,无人值班等一般要求,例如多核处理器、G级内存等应用,可分别采取软件编程技术来满足,并不会影响到整体性能。
以数字调音台为主的其他数字化周边设备,统一了音频制作和传输标准,音频工作站融入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实现了从输入到播出过程的整体数字化,传统的模拟设备,如录音机、效果器、音频处理器等,还可以通过工作站和专门的软件实现整合,整个系统更简洁、信号流程明了,可靠性和质量大大提高。尽管如此,适当的硬件介入也还是必要的,毕竟从广播和制作的质量上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网络媒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型传播方式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广播电视、电信通讯行业之间也不再有一个严格的区分,从空中的卫星直播到地面的CMMB,广播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给技术进步革新提供了施展的舞台,音频工作站也将会多元化,功能方面扩张,不仅限于声音载体,网络、平面、视频、互动等边缘交叉的方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广播技术在软硬件开发和服务需求上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