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克风(Microphone),学名为传声器,也称话筒,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由Microphone直接翻译而来。麦克风是整个电声系统( 包括扩音系统和录音系统) 的入口,如果声音一开始受到污染,则无可救药。如此可见麦克风对整个音响系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1 u, T( c/ ]- q+ `& J: R P
7 o+ _$ K \4 w
; p+ q! ^, Q8 R8 P& }( V
麦克风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贝尔(又是贝尔)等科学家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拾取声音的办法,以用于改进当时的最新发明——电话。期间他们发明了液体麦克风和碳粒麦克风,这些麦克风效果并不理想,只是勉强能够使用。直到1876年,埃米尔•贝林纳发明了碳精电极麦克风,这个外形好似小鼓的装置比液体麦克风和碳粒麦克风的设计更为实用,并且打动了贝尔,使其最后用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10万美元)从贝林纳手里买下了这项专利(可见西方对专利的重视程度),将碳精电极麦克风用在他的电话原型上,以提高拾音效果。% O5 O+ S0 d5 d0 c- s
m& ?& z. M9 }. q% o
, F B4 b- q a2 a$ J& x
贝林纳设计的碳精电极麦克风由两个电触头构成,触头由一层薄薄的碳层隔开。其中一个触头附在膜片上,膜片会在声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另一个与输出装置相连。
6 j6 }* Y0 U! m1 ]# A4 C- h4 s0 R x# X8 c0 X2 d: a
/ g8 W' w5 g: L- f1 `2 ] O
左边的是一个早期碳精电极麦克风,由埃米尔•贝林纳研制,右边为与麦克风一同使用的话筒。在当时来说,它们都是奢侈品。(个头真的不小); B$ b& S; d+ F. i0 `. R- k2 W4 j9 n# _
) f% K! o |( c- F$ S5 Q9 d3 y1 O0 t6 p/ @
自碳精电极麦克风发明以来就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场合,尤其是一些电台和采访中。在WMAQ电台我们就可以发现碳精电极麦克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当时的照片可以看出安装在防振支架上的是一个标准碳精电极麦克风,防振支架采用一组弹簧,吸收可能影响麦克风的振动。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哈尔•托坦为芝加哥的WMAQ电台播报比赛时,他采用的也是早期的碳精电极麦克风,并且还可以看到一些人正对着碳精电极麦克风讲话。这种麦克风具有双重用途,一个是传声,另一个是对声音进行放大。
1 y- T& F5 r" R1 k5 R8 n& o+ R6 f# F% a$ \, v* E
" x7 I# I3 L$ V- g4 F
, b; _- z# [. X# T 1923年,著名的科学家Walter Schottky (沃尔特•肖特基)和他的朋友发明了铝带式麦克风,也叫带式麦克风。这项专利尘封8年后,在1931年, 由Harry F. Olson和 Frank Massa首先取得了商品化的心形指向的铝带麦克风专利。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于1931年生产了铝带式麦克风的第一个商业产品:RCA PB-31型麦克风,并于1932年推出了PB-31的后继机型44A。
$ `# E7 L: a! G0 G2 q" A0 M2 s
6 |7 Q | N3 `* s. R7 c0 P$ p% a
R6 X' S# v$ g( X6 p' u
( Y q' l0 Y& c" w& M7 Q1 ?+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