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28|回复: 10
收起左侧

“镀金”金色大厅:给钱就行?

  [复制链接]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发表于 2010-1-9 10: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提示“登上金色大厅演出!”这是国内不少演艺团体宣传自身实力的响亮口号。近10年来,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国内演出团体中,95%以上只在金色大厅表演一次,而且是非商演形式,相当部分“镀金”的色彩明显。一些演出与金色大厅的风格根本是格格不入,竟然也挤进来,甚至提出“非金色大厅不演”。(人民日报12月23日)! ]; Q( T6 u, |/ m! x0 f6 h
  看完报道,相信很多老百姓才明白,金色大厅其实早已经做起物业生意,除了每年固定的新年音乐会还保留着最高规格的头衔以外,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场地都可以出租。不仅演出经纪公司可以运作,甚至连有资源的旅行社也可以做到。登上金色大厅演出,基本上与演出水平无关,而与能否支付足够的租金有关。在中国演艺团体的旺盛场租需求下,此前一些演出团体以登上金色大厅演出做宣传,实在是狠狠地忽悠了大家一把。
5 ~" l7 j0 E6 y2 j; N- f2 m. W  类似的忽悠,其实还有不少。这一新闻,让我想起了最近在网上热炒的芙蓉姐姐被邀北大演讲事件,芙蓉姐姐在北大演讲没有错,但如果细读报道,除了演讲的场地在北大之外,其它的几乎与北大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论坛,只是借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作为会议举办地而已。这与借某个度假村举办论坛性质没有两样。换句话说,如果这个论坛放在国家图书馆某个场地举行,是不是就变为芙蓉姐姐应邀国图演讲了呢?0 a; w: C! e* C2 `
  但是,芙蓉姐姐的演讲却与北大发生了关系,感觉上,是北大校方组织了这一论坛,并邀请了芙蓉姐姐,还为其授奖。这正是论坛组织的“高明”之处,也是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生意火爆之因。近年来,虽然北大争议不断,可是,很多人都想与北大发生暧昧关系。作为对外出租、运营的物业场地,北大百年讲堂,就成了发生这种关系的最好选择――只要出得起场地租金,活动合法,百年讲堂是可以出租给任何机构、任何人的――不少明星、商家都希望借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做活动,随之的宣传就变为某某明星受邀北大做演讲。
, V' z& c- ]+ ]- C9 B9 o. {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北大校方,还是活动组织者,都不愿意把这种关系点明,或许是双方享受这种暧昧,在这样的暧昧中提升媒体曝光度。除了演艺明星,还有一些学者,也乐于玩这种暧昧,明明只是借北大的场地录制节目,却把这变为与北大学生对话;明明只是出席借北大场地的论坛,在北大会场拍了照,就此宣称,应北大邀请做演讲,感觉很是了得。
1 D, B( \9 L; P. E! E2 N3 r  我国演艺团体选择在金色大厅演出,其用意也是如此。而金色大厅也玩起了暧昧,双方分享着暧昧带来的收益。据报道,在场地可以出租的金色大厅里,中国的演出团体频繁现身。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都有大约10个中国演出团体在这里演出一二十场。仅2009年年初至今,已有8个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或个人在金色大厅演出。$ G/ d2 x" ?9 w* V0 r% O# B
  但出来混的,迟早要还。忽悠到底,那是神话;傍与被傍,不是长久之计。
! B) p, [$ {5 a  ~0 c# \! O  对于北大等高校来说,也是如此,想通过玩暧昧来实现社会服务,最终可能得不偿失。当前高校在履行社会服务功能时,问题总出在这种暧昧关系中,有的机构想方设法找与大学的关系,把办公地点选择在大学边,号称可以共享大学的图书、实验室资源,可以聘请大学的教授做兼职与顾问,而大学也没有维护声誉与品牌的意识。久而久之,大学的形象受损,社会服务的空间越来越狭窄。
5 X* j+ Q- X0 `+ z: Y  bqxiong摘自新浪博客  g% y! F* g( ?4 r9 R; ?( `
  “热帖天天读”栏目欢迎您把您的关注、思考和诉求踊跃投稿或推荐至QQ互动:1424090239;MSN互动邮箱为onenews@live.cn8 q* ?+ k: W* r  I6 f! k" w
  电子邮件发至net@morningpost.com.cn或拨打本报热线96101
4 d2 t9 b8 A# }; B: Z5 \6 V/ k  L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B5 {. ~5 ~! U  j2 x
+ V4 ?! K2 b# e- E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2/28/3178200.htm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花钱为荣誉,有的花钱为晋级,假作真时真亦假,中国特色谁能比!:lol:handshake:'(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演出竟成自娱自乐(文化博客)" S) W" a$ a& Z( Y, v

* V1 C8 Z& C8 \8 M4 ~8 P- J( A博主:陈 原(本报记者)
( E3 c2 }" Z( f' W, w+ {/ m+ b! N# i" I, H' _, b
9 y; o8 v( S6 L  E+ y, E- [

& |1 p) w' J& J' t) C, {( @     12月23日,看到《人民日报》刊登的《金色大厅“镀金”之风何时休》一文,不禁想起了我在维也纳时的情景。    . _" Z: F7 ^. x7 W7 ]! R
+ h% i+ _0 Q  Q2 T5 |8 H8 Z
     金色大厅四周,每天有大量中国游客摄影留念,预告栏里中国演出的海报甚至比国内音乐厅还热闹。在一些中餐馆吃饭,老板和服务员总会问想不想去金色大厅看演出,“这里有票,要多少张都可以!”吃中餐可以搭看中国演出,竟然是维也纳的一大景观。  ( ~4 t" K6 D! m6 U' L. I

! ?: U( b3 J+ U% ~+ O7 l     曾在驻奥地利使馆文化处工作多年的王萌最不堪重负的就是为金色大厅演出送票。“有时候实在送不出去,我们还送到周边国家,比如捷克。”看来,金色大厅正在成为许多人出国自娱自乐的场所!  , n, C% X% F( {5 r8 Z- i
! E' g1 o1 [! k- {
     1998年春节,吴氏策划公司在金色大厅创办了“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并最终形成了名闻中外的文化品牌。不过从明年起,他们准备改到新建的城市大厅举办。公司负责人解释说,金色大厅的名声已被糟蹋了。“由于中国演出竞相前来,金色大厅的每场租金已经翻了几番,从最初的6万多元人民币涨到现在的20多万元。”    2 n, J4 l% w) T  L3 `
' p, ^5 w% s; E: l
     金色大厅本身没什么不好,去金色大厅演出也不能一概否定,这是很多艺术家的看法。广州交响乐团团长余其铿曾说过:“在金色大厅的中国演出也有高水平的。只是大量低水准演出不断涌来,导致精彩的演出也被淹没,给中外观众形成了一种不好的整体印象。”    8 m: j1 i# T+ r% Y- y1 Q; v) _
) U1 c+ x& |! K& Q" D4 a' x; D4 W
     指挥家余隆曾多次率团进入金色大厅,他的体验很深切:“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演出的优秀场所,中国艺术家去金色大厅演出也是好事,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演出团体只要一进金色大厅演出,媒体总是炒作,似乎这里才是世界艺术的殿堂,能来这里登台才是荣耀,将进入金色大厅无限抬高为一种艺术标尺。应该让人们知道,维也纳金色大厅和北京的保利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一样,只是一个演出场所。”    ) k  v( m1 I9 H( ?! n
9 D6 ]9 W. k& M& u& N" R! Y
     国内媒体随意拔高演出效果,将这里当作“世界级”,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其实,这种风气近几年一直饱受批评,但一直没有得到纠正。究其原因,在于有的团体和部门将能否出国当作艺术水平的衡量标尺,只在乎外国人的看法;有的将出访当作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忽视了国内观众。    : |, b! g# ^5 H+ }
5 X1 T$ g* g& X
     音乐评论家居其宏曾多次撰文批评“金色大厅现象”。他说,出国展现中国文化的风采和神韵,当然是好事,但要科学分析,不能看得太重。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开音乐会、与西方著名交响乐团合作,然后媒体就大肆宣传说如何如何辉煌,这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许多出访演出,归国后往往报喜不报忧,只拣好听的说,真实情况和批评意见被掩盖了,这是严重的弄虚作假之风,必须刹住。根据这些客套话和夸饰性报道去衡量艺术的水平,得出的判断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
& O/ L7 R9 m% n+ o/ t& j0 C; M/ h/ j) v8 T" [* n
                             《 人民日报 》( 2009年12月25日    11 版)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再神化“金色大厅”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09-12-25 08:24:31
* g1 h) B# e1 q& L8 @
1 p, ?4 o. F- X$ u0 n8 |为抬高身价,国内演出团体争相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演出的结果是,“观众基本靠组织,门票基本靠赠送,当地媒体基本没报道和评论”。(见23日《人民日报》)
8 X1 I& i% m& R, ~* P$ L/ f  a* {* v) }9 p" t# U8 `
     过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圣殿,是演出水准的“最高认证”,能在这里举行一场演出,那是无比荣耀。上世纪90年代,金色大厅走下神坛,只要出得起价钱,都能登台。今“金”非昔“金”,再把“金色大厅”太当回事,不是被人蒙,就是想蒙人。, N/ p& a8 V* I: ~
) g. t" K, F+ ^* S; d5 \" l
     问题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走进金色大厅”不过如此,再想蒙人已无可能,到头来,必然要遭遇那送票的钱出自何处的追问和追究。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维也纳"镀金"忽悠谁》
# a. |) {# e3 |! e维也纳"镀金"忽悠谁2009-12-26 10:1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蒋萌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忽悠,维也纳金色大厅,人民日报去过北京“皇家景点”的游客,都见过如下场景――一把山寨版的九五至尊宝座,一套脏兮兮的黄色龙袍,只要你花点银子,就能穿上那身行头,在宝座上过把皇帝瘾,再拍个照片回家留念。- D' g1 O$ `4 i4 N* d5 k7 \

; @# x" c0 f) P( J% A# F* F     去过北京“皇家景点”的游客,都见过如下场景――一把山寨版的九五至尊宝座,一套脏兮兮的黄色龙袍,只要你花点银子,就能穿上那身行头,在宝座上过把皇帝瘾,再拍个照片回家留念。这不过是一乐,谁还真把自己当皇上?不过,真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
9 t0 v1 I! U' O, D- L
" F  s! X) @$ g9 O; |. L; C+ F     《人民日报》一则消息说:越来越多乐团有机会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一试身手,只要有钱,场地可以租,给钱就能演。中国许多乐团演出只为镀金,过多依赖赠票,民众审美疲劳,评论基本没有,奥地利并未掀起中国音乐热。
& G. {, v3 I: \2 p4 A0 D& j% ]3 c5 C8 d
     西方不亮东方亮。某些演出团体回国之后却敢标榜已具有国际艺术水准,一些歌手更臭屁得像国际巨星似的。随即,则是演出门票、出场费更上一层楼。其实呢,金色大厅没有给他们镀过一丝真金,是他们屁颠颠给人家送真金白银去了。不过是自己花钱演一两场,自己吹嘘“盛况空前”,而在西方音乐界,人家知道你是哪根葱啊!
/ R6 x" U; C% P$ w0 P9 e9 s  \
% ~2 z1 g& Q+ `& c. H     同样,如今一些人标榜曾在国外名校讲学,实质不过是在人家那临时租个犄角旮旯,雇几个没钱的中国留学生听自己胡侃一阵。这种人回国后也自诩大师,仰仗在国外的几张照片,再加上“办证”加工的学历,到处招摇撞骗。
. b4 [/ E- Z3 X2 ?# B" P$ I; Y, g' j8 K1 H& T
     吹牛不用上税,但造势需要花钱。自吹自擂花自己的钱,别人管不着;凭着“克莱登大学”忽悠人,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如果某些演出团体是拿财政拨款跑到维也纳去放歌,就得另说了。基本都是赠票,当地几乎没有评论,能展示多少中国形象?又怎么掀起中国风?花公家的钱只是为了自己回国后树碑立传,难道不是另一种腐败?难怪有人说,还是公款审批太容易,某些事还是靠大笔一挥。 " }% ^: W5 G0 v- g! u6 v% I

4 z2 l; ]/ K* L     财政袋子能否在短时间内扎紧?这个问题并不是很乐观。所以,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看穿“洋镀金”的把戏,这种事才会逐渐失去市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金色大厅“镀金”之风何时休
6 f$ S& ]" i/ A% ?
5 j: D- j/ l# B2 \( w# R2009年12月23日 07:37:42    来源:人民日报1 ~- M6 n$ [) O

; b( u  S5 ~$ T2 [5 ^2 ^1 e编者按:12月2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以《中国演出“镀金”金色大厅遭质疑》为题,报道了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奔向维也纳金色大厅,而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涌动中国音乐热的现象。现将此篇报道摘编,希望通过此文,读者能了解奥地利金色大厅演出的真实状况,思考中国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如何走向欧美市场。   
+ [: G# \  V2 u8 G7 G, a% W/ G* C! i6 [- A  x
     在中国人眼中,近140年历史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有着金色的光环,那里的新年音乐会等演出有着世界级的影响。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演出商业运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家级乐团、地方乐团,甚至是中小学乐团都有机会到金色大厅一试身手。 2 {% W% O& ]$ e" o& G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2690571.htm: D* m9 k# h  v6 ?7 {( I1 d6 M' s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演出只为国外“镀金”、国内“出名”,过多地依赖赠票,制造轰动效应,已让维也纳当地民众出现审美疲劳。当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地奔向金色大厅时,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掀起中国音乐热。
/ {% J' S, v( H  c* s7 u
! b/ B1 e* P7 e, {6 m     金色大厅也是“金钱大厅” ; }! V/ M, z" ]' o" b

7 d9 A( b0 G4 h: S" p1 k     场地可以租,给钱就能演
6 {/ E; T: [+ [: K+ U  h4 a" A/ j! s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建于19世纪60年代末。在金色大厅进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有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卫星转播,10多亿人收看。“金色大厅”也由此成了一块名声响亮的“百年老字号”。 . @1 K% j3 B  L0 _
- q# ?  n( l- N
     中国人第一次“成建制”在金色大厅演奏还是1998年。那年年初,中央民族乐团在这里举办“春节民族音乐会”,引起了中外听众的强烈反响。2003年,歌唱家宋祖英又在此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开创了中国艺术家的先河。此后,国内一些有实力的歌唱家,也来到这里演出,反响热烈。 1 x5 n' N/ i! g/ }- f  z# v

+ J. }$ X# m3 [7 t- a* M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不是所有的演出团体都有资格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而如今,金色大厅除了每年固定的新年音乐会还保留着最高规格的头衔以外,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场地都可以出租。一些特殊的演出档期,也会出现场地供不应求的现象,要提前两三年预定场地。 2 x# t3 s. a1 B* y7 h6 {- I& A
$ @* |, g8 V* j8 U; ]5 B
     场地出租给外国演出团体,金色大厅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金钱大厅”,不仅演出经纪公司可以运作,甚至连有资源的旅行社也可以做到。
. c) {# X1 ?6 |6 [! I- q7 h# w' C: C" @1 ~' \4 N+ N6 x
     曾在国内某旅行社工作的李女士,前两年策划和组织过国内演出团体赴金色大厅演出。据她透露,一场演出的场租费高达7万欧元,而附属的许多其他费用还并不包含在内,比如乐器的搬运就需要额外的4000欧元,印制节目单等项目也均有明码标价。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场地租赁费外,还要支付金色大厅版权费用约20万元人民币,摄像设备架机费(由金色大厅指定公司负责拍摄)40万元,以及票务费、人工费、装饰费等等。
# T# A0 {/ {6 ]2 y, D1 x演出扎堆严重,95%是非商演
$ W1 @5 K- V5 P) e: I! o  A
8 P( w- D& H' t4 U7 G& v     “门票基本靠送,当地评论基本没有”
: `+ m  T9 S: K! Q. q) U
6 j& n, K0 X; z0 u: d     在场地可以出租的金色大厅里,中国的演出团体频繁现身。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都有大约10个中国演出团体在这里演出一二十场。仅2009年初至今,已有8个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或个人在金色大厅演出。而日本、韩国等国家来奥地利演出,选择金色大厅的,近两年只有一两次。
2 i, f8 D& e7 R& h
( v! A" d  S% r9 X/ Y     中国演出“扎推”最严重的时候,是在春节、国庆和学校暑假期间。2009年初,金色大厅就接连举办了三场“中国春节音乐会”。奥地利当地朋友问记者,哪场才是正宗的中国春节音乐会呢?而在2010年的1月底2月初,已确定有4场来自中国的“新春音乐会”在等待奥地利观众。暑假期间,来自国内的学生演出团体则比较集中。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市场需求大,最近,金色大厅针对中国演出团体的要价也越来越高,相当于外租价格的最高档了。记者调查近10年来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国内演出团体发现,95%以上的只在金色大厅表演一次,而且是非商演形式,相当部分“镀金”的色彩明显。一些演出与金色大厅的风格根本是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舞蹈节目和带有少儿夏令营活动色彩的演出,竟然也挤进来,甚至提出“非金色大厅不演”。
3 t  a0 @3 D0 Q, B% e7 Y
: l- b) U0 ^7 s: t- z3 Z$ C# t     更令人尴尬的是,有些国内去的演出,到场观众大多是拿着赠票去的。据策划人李女士介绍,一旦缺乏了赠票“渠道”,演出现场会十分尴尬,比如一次中国某小学生演出团的演出,近1700个座位只坐了不到300人。只要上座率不错,演出团体就满意,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内关于“此次演出在金色大厅获得巨大成功”的报道。
+ c8 l0 }! d9 q) U( Y
5 z. K/ G% l- I+ R% g7 w" C     与国内相比,欧美文艺演出赠票很少,高级别官员也会坚持自己买票。金色大厅票价从5欧元(站票)到90欧元不等。新年音乐会的票价则可达两三百欧元。据维也纳当地华人讲,有的中国演出能送900张票甚至更多,市场损失可想而知。
+ U' f3 r# n7 N% d  v
8 r2 D8 c2 {/ t/ _+ j     当地华人打趣说,一些中国团体的演出,“观众基本靠组织,门票基本靠赠送,当地媒体基本没报道和评论”。华商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既为能有赠票去欣赏国内演出而高兴,也感到近年来的演出“多而杂”,雷同较多,缺乏创新。过多的赠票会使中国民乐演出“掉价”。   x; R% s& d& T5 e8 r% {
4 E7 J( J8 A9 H
     金色大厅演出部经理也曾坦言:“我们对中国民乐团的水准搞不清楚,不太可能进行任何的艺术认证。一般交了场租并签合同,就能在这里演出。”这位经理认为,金色大厅的演出不会标志一个乐团的水平。 # _- o. _/ F$ z& j" }* [7 P
不要神化金色大厅
1 m8 i: t9 R4 E' y( o: k. s0 f, T' ?/ c* e/ X2 J, l1 h' r
     关键是做好国内市场
) Z) \( S- l7 L7 Q
4 m3 Z2 Z6 @; V7 z8 |# Z     或许是金色大厅的光环过于光亮,几年前,国内媒体在报道它时,喜欢把它描述成音乐界的“权威象征”,认为只有世界一流的音乐设施、一流的乐团、一流的指挥家才会出现在那里,而且觉得那里的观众最挑剔,把一些中国艺术家在那里的表演说成是去挑战、去征服、去升华,甚至是“不辱使命的音乐之旅”。
( ?' @/ e* ^0 M
2 ?8 X5 F1 ?0 e5 D2 E' `2 D     对此,国内一些老艺术家提出,不要神化金色大厅,也不要神化在金色大厅的演出,特别是民族音乐领域的演出,更不能把它看成是代表音乐成就的唯一标杆。
# Z8 m1 h) c3 g  G; C
; w) p& J/ K% _6 J0 M" K  P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作曲家田青就提醒说,对金色大厅的迷信和神化,是近几年在民族音乐推广中出现的重大误区。
5 S$ t7 t; z; R0 v. B, p9 D& b1 n( i+ a# s" k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表示:“国内演出团体着魔金色大厅的现象会逐渐递减。因为民众会越来越清楚,有的演出是有钱就可以进金色大厅。”他认为,中国人迷信去金色大厅演出,既是渴望让世界了解,也是借机提高自己在国内的美誉度。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样做要考虑西方民众的接受度。另外,中国演出团体要消除跨语言障碍,还有一定难度。他建议,先要把中国国内的文化市场做好。 ) z+ g$ {# w9 Z+ L( g; Z# ?+ J2 i+ P
" u) i0 Y9 b) ~* l7 y: X
     纽约一位艺术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演出团体不想闭门造车,把出国巡演当成向西方学习的机会,也有可取之处。但如果在国内属二流三流的演出团体,还是要先立足国内。随着中国人演出水平得到世界公认,今后会有更多西方音乐厅的邀约主动送上门来。
& \: J9 C: U4 i) |; h6 ~$ N
; J( r0 l( K& h     对中国艺术团体,特别是传统民族艺术演出团体走出去,欧美当地华人也认为,只要不是盲目的,不是以次充好,“走出来”是应该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仅仅通过文字或者媒体报道,远远不足;如果能走进音乐厅,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肯定会对中国文化了解得更深。
. M, z2 J3 h$ g7 a" R# o/ Q: k' w' ], P0 p/ d2 m7 |6 Q
     维也纳华商李先生认为,国内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将国内的音乐精品展示给国外观众。他举例说,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也是在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比较多的外国演出团体,每年基本都会举行一两次巡演,每次演出近10场,音乐会表演曲目主要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它的演出质量高,观众群比较固定,完全采取商业演出的运营模式,已发展成当地观众认可的品牌演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令人尴尬的是,有些国内去的演出,到场观众大多是拿着赠票去的。据策划人李女士介绍,一旦缺乏了赠票“渠道”,演出现场会十分尴尬,比如一次中国某小学生演出团的演出,近1700个座位只坐了不到300人。只要上座率不错,演出团体就满意,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内关于“此次演出在金色大厅获得巨大成功”的报道。 ' m' y" O' V, S& ]. E
" D  G- Q( o; o# N' V
     与国内相比,欧美文艺演出赠票很少,高级别官员也会坚持自己买票。金色大厅票价从5欧元(站票)到90欧元不等。新年音乐会的票价则可达两三百欧元。据维也纳当地华人讲,有的中国演出能送900张票甚至更多,市场损失可想而知。 6 u  ]5 ^' r$ D8 d! q

3 @# X: ^( m- \5 S     当地华人打趣说,一些中国团体的演出,“观众基本靠组织,门票基本靠赠送,当地媒体基本没报道和评论”。华商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既为能有赠票去欣赏国内演出而高兴,也感到近年来的演出“多而杂”,雷同较多,缺乏创新。过多的赠票会使中国民乐演出“掉价”。 $ t& K" M  q& O) j4 @
# D. I( }: p; X3 Z: W, w
     金色大厅演出部经理也曾坦言:“我们对中国民乐团的水准搞不清楚,不太可能进行任何的艺术认证。一般交了场租并签合同,就能在这里演出。”这位经理认为,金色大厅的演出不会标志一个乐团的水平。 4 U0 ?) B" ~" ]% {' o) |: z! f
不要神化金色大厅   n/ ~! q. m' Z% }$ M& s

6 I: `3 }- A5 c1 d% T$ `& o     关键是做好国内市场
) ?* y+ L7 F1 Q, f' _
1 Y- v' h! V- {     或许是金色大厅的光环过于光亮,几年前,国内媒体在报道它时,喜欢把它描述成音乐界的“权威象征”,认为只有世界一流的音乐设施、一流的乐团、一流的指挥家才会出现在那里,而且觉得那里的观众最挑剔,把一些中国艺术家在那里的表演说成是去挑战、去征服、去升华,甚至是“不辱使命的音乐之旅”。 * ]: q6 q2 ?  m% J, k" B7 g0 }+ i
" {' [. ^4 u% b( [* i  U
     对此,国内一些老艺术家提出,不要神化金色大厅,也不要神化在金色大厅的演出,特别是民族音乐领域的演出,更不能把它看成是代表音乐成就的唯一标杆。
" n3 c9 Y' L) P9 ^
8 N  n" I7 k2 F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作曲家田青就提醒说,对金色大厅的迷信和神化,是近几年在民族音乐推广中出现的重大误区。   S% d5 J% U9 p; q& p2 v

5 h; p7 f1 u8 M: D/ O. j) a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表示:“国内演出团体着魔金色大厅的现象会逐渐递减。因为民众会越来越清楚,有的演出是有钱就可以进金色大厅。”他认为,中国人迷信去金色大厅演出,既是渴望让世界了解,也是借机提高自己在国内的美誉度。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样做要考虑西方民众的接受度。另外,中国演出团体要消除跨语言障碍,还有一定难度。他建议,先要把中国国内的文化市场做好。
& t' W3 \5 K# \: R  d2 p/ N  E* e+ N% q# ?( U% W
     纽约一位艺术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演出团体不想闭门造车,把出国巡演当成向西方学习的机会,也有可取之处。但如果在国内属二流三流的演出团体,还是要先立足国内。随着中国人演出水平得到世界公认,今后会有更多西方音乐厅的邀约主动送上门来。 - H; e" k8 V7 O& J/ G

* q  r, Q# w2 f, u0 ~     对中国艺术团体,特别是传统民族艺术演出团体走出去,欧美当地华人也认为,只要不是盲目的,不是以次充好,“走出来”是应该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仅仅通过文字或者媒体报道,远远不足;如果能走进音乐厅,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肯定会对中国文化了解得更深。 " Z( l  V- W& n0 y4 m* ]
& ?' w* e6 g, e7 e6 E' j' W) _
     维也纳华商李先生认为,国内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将国内的音乐精品展示给国外观众。他举例说,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也是在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比较多的外国演出团体,每年基本都会举行一两次巡演,每次演出近10场,音乐会表演曲目主要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它的演出质量高,观众群比较固定,完全采取商业演出的运营模式,已发展成当地观众认可的品牌演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63

积分

3

听众

1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金色大厅“镀金”之风何时休
% a, N) J+ i/ J) t" A8 o6 a2 w6 `' F+ L# c: s
2009年12月23日 07:37:42    来源:人民日报
$ h& K5 ?: R$ s" B9 c0 K5 Y- f' R7 y5 a7 f0 \( J  q
编者按:12月2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以《中国演出“镀金”金色大厅遭质疑》为题,报道了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奔向维也纳金色大厅,而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涌动中国音乐热的现象。现将此篇报道摘编,希望通过此文,读者能了解奥地利金色大厅演出的真实状况,思考中国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如何走向欧美市场。   
) v& `$ e9 @& i* y# V
7 K  f  w5 v6 J1 h, O* Q1 }2 s     在中国人眼中,近140年历史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有着金色的光环,那里的新年音乐会等演出有着世界级的影响。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演出商业运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家级乐团、地方乐团,甚至是中小学乐团都有机会到金色大厅一试身手。 - v; C2 @/ l4 _! p8 U0 H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2690571.htm
  k3 R0 v% D; ?8 X9 L3 S* n# l$ {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演出只为国外“镀金”、国内“出名”,过多地依赖赠票,制造轰动效应,已让维也纳当地民众出现审美疲劳。当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地奔向金色大厅时,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掀起中国音乐热。
1 s' a# u  I& |6 ?% |7 B
0 X; g6 @+ }+ [0 q( q     金色大厅也是“金钱大厅”
- ~' Q1 D, P4 C3 C4 m! z/ l. n2 ?
     场地可以租,给钱就能演
* c5 v! k/ d/ H1 J% P2 ]9 f+ M- _4 L: }; ]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建于19世纪60年代末。在金色大厅进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有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卫星转播,10多亿人收看。“金色大厅”也由此成了一块名声响亮的“百年老字号”。 $ ^6 S$ n) x4 c
, C) @! x+ h% k. |, u5 ~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不是所有的演出团体都有资格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而如今,金色大厅除了每年固定的新年音乐会还保留着最高规格的头衔以外,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场地都可以出租。一些特殊的演出档期,也会出现场地供不应求的现象,要提前两三年预定场地。
% E' Z% k) I' K* n# C9 A2 r+ M( p, D' ~% s, ?' v& }
     场地出租给外国演出团体,金色大厅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金钱大厅”,不仅演出经纪公司可以运作,甚至连有资源的旅行社也可以做到。
* e/ X) {$ |* a$ \0 j& r4 q3 q* I
     曾在国内某旅行社工作的李女士,前两年策划和组织过国内演出团体赴金色大厅演出。据她透露,一场演出的场租费高达7万欧元,而附属的许多其他费用还并不包含在内,比如乐器的搬运就需要额外的4000欧元,印制节目单等项目也均有明码标价。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场地租赁费外,还要支付金色大厅版权费用约20万元人民币,摄像设备架机费(由金色大厅指定公司负责拍摄)40万元,以及票务费、人工费、装饰费等等。 0 [; l  R2 ?: \3 m
演出扎堆严重,95%是非商演 " U9 K7 m* h3 W8 `

7 y; G0 F+ n3 E9 |/ X3 ]2 p3 n; @     “门票基本靠送,当地评论基本没有” 3 c/ E2 s/ l$ c. B) |
0 Z# b9 W& n" O* t9 l9 }
     在场地可以出租的金色大厅里,中国的演出团体频繁现身。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都有大约10个中国演出团体在这里演出一二十场。仅2009年初至今,已有8个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或个人在金色大厅演出。而日本、韩国等国家来奥地利演出,选择金色大厅的,近两年只有一两次。 : L1 b1 q9 e+ C1 m7 C' [

. R5 e$ w8 U' k1 o3 w/ j. L2 v     中国演出“扎推”最严重的时候,是在春节、国庆和学校暑假期间。2009年初,金色大厅就接连举办了三场“中国春节音乐会”。奥地利当地朋友问记者,哪场才是正宗的中国春节音乐会呢?而在2010年的1月底2月初,已确定有4场来自中国的“新春音乐会”在等待奥地利观众。暑假期间,来自国内的学生演出团体则比较集中。 % u" t# y' Y/ V* I& T  ?4 ~5 u" R
" A% x# h4 F5 S9 g
     由于市场需求大,最近,金色大厅针对中国演出团体的要价也越来越高,相当于外租价格的最高档了。记者调查近10年来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国内演出团体发现,95%以上的只在金色大厅表演一次,而且是非商演形式,相当部分“镀金”的色彩明显。一些演出与金色大厅的风格根本是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舞蹈节目和带有少儿夏令营活动色彩的演出,竟然也挤进来,甚至提出“非金色大厅不演”。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84

积分

3

听众

112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884
发表于 2010-1-9 1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4

听众

63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0829
发表于 2010-1-9 1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不极读。欢迎来。有时间再来读过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 14:50 , Processed in 0.03637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