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入门学习写歌词
! l6 _' ]6 s! Q% f z' {4 g先说说关于你的作品。(以下观点不分先后,都很重要,我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见谅)
8 b! r7 b9 j( t第一:整体思想6 u& L4 @4 |+ P6 ^- `$ O
一部作品(诗歌还是歌词都先不说,先统称为作品吧)需要一个中心思想,比如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你说再多再海阔天空,无非都是要阐述某一种观点或者某一种情绪。而我读你的作品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感觉:诶,他好像在写字,又好像不是,诶好像就是在写字,但是写了好多不同的帖子。简而言之呢,就是你并没有一个比较核心的思想或者一个有延续性的故事在其中,强行说的话,就是你是在为了完成作业而写。当然,我认为你们老师出这么一个题就很坑爹。就算写作文也好歹是个命题作文,最起码给一个设定好的环境才能写,不能想起一出是一出,甩下一句:今天的作业是写诗歌,就完了。这样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也跟你这部作品没有中心思想有比较直接的关系。
% {; c R- K" \, c这就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写作是要围绕着某【一个!】事物或情绪展开,一个,而非多个。! B* I1 A& ^2 L. Q6 \! V; G5 o
: |& L6 R- F/ s8 |! ^, G' ^- F第二:连贯性/ M' f% f6 ?5 C! S7 ~5 [2 c/ B
一部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歌词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最起码读起来要顺口,或者读起来不要太拗口。尤其是诗词,押韵什么的先不谈,就算是打油诗,读起来像顺口溜一样,也是强调一个顺口。而你的作品,我通读了一遍,实在太复杂了。这样繁复的语句堆在一起就会让人觉得完全没有连贯性。再加上之前说的没有中心思想,更让人觉得云里雾里。) x' H3 D# y9 I: B1 `
6 c( |( n' {, i% {9 f第三:文体7 Z6 {0 _6 i2 M8 u: z* z
无论是歌词也好,古诗词也好,现代诗也好,一部作品的语法运用最起码应该是在同一个时代的。语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风格。你看你的前面几段主要都是用偏向文言文的语法描绘(具体语法对不对这个后面再说),中间却插入“淡风轻轻拂动素色窗帘”这种比较现代的写作方法,就会显得非常蹩脚。当然了,这种方法并不是不能用,像方文山给周杰伦写的中国风里面经常运用到偏古诗词的词汇语句掺杂着现代、当代的语句这种表达方法。但最少,你运用的方法不太对,这个跟整体思路、词汇运用都有关系。
& W! ]7 K: q) e, ]* J5 V$ d) [0 `- Q& y8 m( O8 q& ~
第四:上下文关联的节奏
$ f) T$ C% H3 N4 }这个上下文关联的部分吧,跟我在前面说的中心思想是有很大关系的。你的作品,时而单纯的写景色交代时间空间的背景,时而借景抒情。时而轻柔婉约、时而豪情万丈、时而苍凉悲悯。这个说到底还是没有中心思想导致的。如果非要生拉硬拽的说出一种你想表达的情绪,那就是你在自己的扭曲的小世界里妄想,或者你根本就什么想法都没有。
* t% Q" W7 Z& I: W3 Z0 q3 \' i: ?( \ O" y# b- ?: a
第五:关于语句通顺- ]) G! S( ~ W) m) k7 G7 d
我个人也不是太懂古文之中的平仄等押韵之说,我们就来讲一讲现代歌词中的押韵吧。简单来说当然就是每句话的句尾的字亚在同一个音上,但其实会有很多很多讲究。你的作品因为对仗不公整长短句也比较杂乱无章,那么压不押韵这件事就变得很重要。举一个你作品中运用比较不恰当的地方:
" c+ {' `0 w& T残阳酒中血 倾染苍穹半壁愁,
n! B0 W7 ]1 p: O( a' v! ?( F' P7 @残泪坠玉冷 彻寒催骨心底瘦,
& g4 S" p+ S% p2 r( E* `残天孤雁嘶 暴雨风吼扫千秋。 4 O o* I- W7 B4 e) g0 P! T5 G) j
这个部分看似句尾的字都压在了(ou)这个音上,但实际上读起来非常不顺。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 w% }; y+ d; _0 Y. r) Z" s% B
1. 你句首用了同一个字,而前三个断句处的字音完全不同,后面又强行拉回来,导致整个段落语句相互之间不协调。
U8 c! e e; f C3 q- j3 w, f, O2. 仔细读一下前三个断句的字音,你会觉得这些字就是强堆上去的,放在一起根本也没什么特殊的情绪在里面,读起来也会非常拗口且不通顺,导致语句不协调。. d* ^4 O% n' G4 d$ O9 R
3. 酒中血、坠玉冷、孤雁嘶,完全不对仗,更不押韵。倾染苍穹、彻寒催骨、暴雨风吼这三个部分完全是勉强的修饰它们前面的半句,本身也没什么对仗。半壁愁、心底瘦我们就算他对上了,但是和扫千秋没有形成任何呼应,感觉是不是后面少了点什么。
6 y- u% S" ?& U3 v; @我要说的是呢,语句的协调程度和押韵也是有关系的。不只是字音,还要对仗,句子才能通顺并有意境。句子和句子有了关联,整段才能有画面感。相反,纯码字,只能让语句不知所云,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啥。
& ^' _7 O% U3 v5 F) d* { S& q% v
/ A" o% W2 `. ?在举另一处押韵压的比较值得商榷的地方:
( ?. c# f; O* `6 V- G* S重起疾落长锋当尽新力带勾旋,仙人名山玉泉淙淙幽。
; M- R7 i+ I6 H" d* d% G抑扬顿挫中锋起止侧尖粘碎撇,怪竹横斜闲挂少年愁。
( c. z, v6 R( k. f笔力纵跃银河垂地清芒万点,墨痕无锋淡雅雨夜临仙。 R J! n" g' [0 b- l2 H& }/ u6 P5 b
残迹乱吻朱砂印砌,独濯惊漪一池月。
9 A2 f% a2 G: s6 o7 k; X# }2 }这个就比较尴尬了。先不说不知道在讲什么这部分,幽和愁都是压在(ou)上;旋、点、仙,加上撇、月,勉强都是压在(ian)(ie)等音上,砌这个字没有压任何一个音。这样的押韵节奏非常紊乱。首先你这个部分比较偏古风,那么一般的古风每一段都要尽量压在同个字音上才会最起码比较通顺。我们来看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3 ]" p8 _1 w2 [
《烟花易冷》$ x8 Q" @8 \2 F* d# n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
% w* y! b$ a9 e3 p0 l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
: b! _: k2 I: x$ I如你默【认】生死苦【等】% X% J9 C: ^$ v' } X$ t, F
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t% `' H7 Y/ `0 m
这首歌彰显了方文山先生的写词功力,押韵的点掌握的非常好,是值得借鉴的典范
* M) X0 P# {" ]2 m2 f! L& {* P9 c* T# N8 }& u
' Y" V% L$ t9 K& u! M3 Q码字码的有点累了,我这里早上六点了……那么再说最后一个点吧。
0 c) M7 x/ U" O: J7 r! q7 |8 s第六:对词汇的理解。/ o2 M6 S3 K5 X! T; k
在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之前都有一个大前提,你要对你想说的词汇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 q+ G7 n7 d: q$ ~ N+ V/ t个人认为你有的地方用词比较不恰当,这里就举一个例子吧:) p4 r" r4 ^' H7 n; W, y
“胡器柔于清凤鸣”:胡器:我如果没理解错你想说的是古时候胡人的乐器。胡人,那么大方向上应该是西北方向。西北方向的民族乐器普遍有一种大漠的苍凉感,即便说柔,也是沙漠中的绿洲、或者金庸大侠笔下的香香公主那种美感。这样的话,用“柔于”就很不恰当。凤鸣:龙吟凤鸣,龙凤皆是神物,表达上面一般也是比较阳刚的。那么“柔于清凤鸣”这个构成指的是“清凤鸣”很“柔”,而“胡器”比它更柔。两件不太好放在一起比较,也不适合用“柔”修饰的物件,放在一起比谁更柔和,是不是有待商榷呢。
9 }# k* x0 A0 {) f% y1 \$ u2 ~3 \2 d/ T0 U0 Q" N
实在打不动了,最后强行给出一点点建议吧。
" Z9 H- ~4 N3 [4 l0 H写歌也好,写诗也好。功夫在诗外。
, b) t4 S9 U( V/ b6 @) S0 ~1. 多阅读,多聆听一些古代的、现代的作品,如果不是对文学特别有研究的话建议先从当代流行歌曲开始,首推罗大佑、李宗盛、五月天、高晓松、李伟菘、林夕这样的比较有名的写词人,看那些作家们是如何写作的,慢慢就能从中悟出一些如何结构、如何修辞的小技巧。" X2 c" `# v6 P
2. 出去走走,感受一下世界的美好。你先看书,多看诗词歌赋,然后你在出去旅游或日常生活的某个场景中能吟出应景的诗句,你就升华了。在接下来,你在某个场景中能有了自己的感悟,并能将这些感受写下来排列成一段优美的话,你就又升华了。在接下来,你能把这些感悟加入自己平时的积累写成一段押韵的语句,排列成诗词歌赋,你就到位了。
) X; V9 m3 b2 t. X# {总而言之,工夫在诗外,要写诗歌,不只是知道很多很多的词汇,要理解,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某种情绪。要见过世界,见过世间万物。见得越多、积累的越多,就越能写出好的东西来。这是需要时间堆积的。
9 R& a' B J# j& |, y/ r
$ V! Q& P$ m( X就写到这里啦,希望有帮助。也欢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