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声知识( h0 t( z d) p( y
% n& G! Z9 m: v( g* a% k, w
2 T+ Z3 z4 G! e" t大小和弦的旋律位置5 N" u; q. t) F6 O; V) r% u
+ c r5 h Q) V和弦中的哪一个音在最高声部,这个和弦就是什么旋律位置。大小和弦的三种旋律位置,即根音的旋律位置,三音的旋律位置,五音的旋律位置。
4 @0 f6 k8 J2 ?8 ~- n# G
+ F4 ^& D: Y5 \0 M大小和弦的排列法
$ L8 W' ~: D7 \# k- F% d% X# ]- b& P
大小和弦有密集的与开放的两种排列法。 密集排练时,上方三个声部中每一对相邻声部(高音部与中音部,中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是三度或四度 开放排列时,这种距离是五度、六度、八度或以上。论是哪一种排列方法,低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都不受限制,可以从同度一直到两个八度,甚至可以更远。 注:关于和弦的混合位置将在以后再讲,它主要与重复音的改变或声部的增加有关。
$ H/ V1 v' [2 @4 o, x& c' {& d
' f0 p$ T" F. e; Y1 Q声部交叉- \7 Q2 ~" D% K& `" J2 c' j+ p
; ^" Y! c3 ^ p& }( b& |
在实践中,无论密集排列还是开放排列的大小和弦都不允许出现声部交叉。所谓的声部交叉就是次中音部高于中音部,低音部高于次中音部或者高音部低于中音部。
" J$ Y% G5 G/ f r y
U3 ~7 i0 v+ M- ~' {$ v# P各声部的进行
$ o. T2 e: e$ I& A/ v# N, H# q K& R
单独一个声部的进行是平稳的,也可以是跳进的。 声部作一度、二度(级进)或三度进行叫做平稳进行。声部作四度、五度、六度或更大音程的进行称为跳进。2 Q! ^8 k4 O1 i4 n5 o+ ?! ^4 H
2 `& k. C2 q4 p. j) S T2 \
声部和同时进行1 F7 |# p* d9 X* C6 O0 Q# P. x
6 ^' J2 v2 ?' k# O2 ^6 ^
两个声部同时进行有三种类型,即同向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 两个声部向同一个方向(上行或下行)进行,叫做同向进行。 同向进行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是平行进行,在这种进行中,两个声部的距离保持不变,也就是两个声部以同样的音程进行, 两个声部作相向或相背方向的进行叫做反向进行。两个声部中,一个作向上或向下进行,而另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叫做斜向进行。上面列举的两个声部进行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多声部中,会构成几对两声部的同时进行。 在大部分正确的和弦连接中,各对声部同时形成同向的、反向的和斜向的进行,相互之间取得平衡。( D' H; }7 V% T6 q
. Z# h- q# N2 R6 l! c; Q和弦的相互关系、共同音
8 M% G3 l! i- _+ J" X9 U1 @, z9 C7 B; F
不同的和弦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就是和弦之间的关系。四度、五度关系的大小和弦之间有一个共同音。三度关系的大小和弦之间有两个共同音,二度关系的大小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
4 E: O3 _$ {: X$ c; v: a) m7 O7 J2 j6 S+ r) p
大小和弦的连接法
# _' Z$ f8 D) j N" d1 M8 t9 K( _7 j
和弦,有和声与旋律两种连接法。和弦连接时将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中,叫做和声连接法。 三度关系的大小和弦按和声连接法连接时,一般有两个声部保持不动。 四度、五度和声连接法,在构成第一个和弦后,先确定第二个和弦的根音,再让共同音保持不动,另外两个声部作平行的级进,如果是从主和弦到下属和弦,这个级进应该是上行,如果是从主和弦到属和声,就是下行 注:密集的,开放的都可以。如果在和弦连接时,没有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即使在有共同音时也是这样,这就是旋律连接法。 五度关系和二度关系的大小和弦作旋律连接法时低音不超过四度进行,上方三个声部与低音部作反向进行到后面和弦中离自己最近的音,没有跳进。
- [" A# b/ O, O z2 n3 V1 x
9 H/ r" K7 a2 V; V和弦的转换4 M5 `) Y- [1 V$ w/ `+ m% `0 v( z3 @6 Z
* ^; ~. L! M* K1 w. B和弦的转换及其作用和弦在反复时改换另一种形式叫做和弦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是旋律位置的改变,也可以是排列法的改变,或者是两者同时改变。旋律从一个和弦音换到另一个和弦音称为旋律位置的转换,这对旋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可以在不变换和弦的情况下保持旋律与节奏的运动,从而避免过多地变换和弦而形成和声的杂乱。排列法的变换经常伴有旋律位置的变换。排列法的转换有时还有技术上的作用。" O: [1 y" X" b9 r
9 I; L; D7 z) `7 Y \5 n和弦转换的方法
$ ?% c2 j* z, W$ W3 I1 q4 q- k8 P
- o- f1 p l" i. [: \8 m当旋律作三度或四度进行时,可以有两种情况:中音部与次中音部向同一方向 转换到最近的和弦音,排列法不变,中音部保持不动,次中音部与高音部相互反方向转换:当旋律作五度或六度进行,中音部也向同方向进行,次中音部保持不动:注:当技术上需要时,也可以保持高音部不动,让中音部与次中音互相交换,甚至可以让上方三个声部向同一个方向作双重的转换。+ e" {! V) w% c* Z
3 r3 s# _6 b8 k$ L2 n
三音跳进
7 A I4 D2 r t {2 z# m/ a. I( |' r$ s1 d
高声部的三音跳进当四度、五度的大小和弦作和声连接时,在高音部可以由一个和弦的三音跳到另一个和弦的三音,这样形成的向上或向下的四度或五度跳进称为三音跳进。 这样的跳进时排列法为发生变化。( T m" {# M* y0 k
7 ^, \. {1 \- d7 x# o* w% ]/ J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 b9 E- V" y( r. y5 U- _7 Z
n9 s8 N' Q7 o9 ]同样关系的和弦(同上)作和声连接时也可以在次中声部作三音到三音的跳进。这种跳进也会有排列法的变化。注:中声部不采取三音跳进,因为那会使和弦形成错误的排列。
' c- Q1 t5 R/ L, R- A0 I2 h8 [. {# S1 M8 _. P d% ?5 i
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 T. q4 a- w5 @1 f
7 M" i+ A' V1 y% {, I2 }' A) V1 m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重复根音或五音,最好不要重复三音,即使要用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与四度、五度关系大小和弦连接用和声连接法,声部作平稳进行,不用跳进。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与二度关系大小和弦连接时,不论第一个和弦重复的是根音还是五音,所有声部都要不稳进行:如图是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连接到二度关系和弦 如果是大小和弦连接到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低音应作减五度下行而不作增四度上行。; k2 T9 n/ p4 Q8 f5 D
" n l( x' k% e5 L
转换
o' l9 d5 j) K1 }
& w: _4 A7 W8 P同一功能的大小和弦与它的第一转位和弦的连接构成另一种形式的转换,低音由主音换成三音(或相反),同时上方的某一个声部则相对地从三音换成根音(或相反),它的第一转位和弦还可以自己进行转换。9 }7 E1 V! X, o
/ [% e( T* L7 K. ]( X8 x+ [" M+ n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重复三音
/ f c3 i* J7 V9 ?, V0 [+ o
# f8 T. J" _% y* x: e8 R# L- Q如果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是在它自己在大小和弦之后,这时可以重复三音。% t+ R! K' {0 q5 w
" z0 x1 G; _) x1 |( P低音的旋律性
" Z/ H4 M8 [5 }3 W$ |
( m/ ?; G1 f8 t% A3 D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的应用明显地使低音部的旋律线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而这个声部的旋律线在重要性上仅次于旋律声部。
2 M3 j7 W" U2 r* A" X( {& l/ s3 ^* Y1 J
大小和弦与它的第一转位和弦连接时的跳进! L0 K7 {+ t, @2 {! q
4 e6 `5 a+ r! N% ~/ P2 j根音与五音的跳进* [5 I! W' y& W2 P( O5 o0 v
8 X m, l, F$ e6 T1 H3 h
当四、五度关系的两个和弦连接时,可以从一个和弦的根音跳到另一个和弦的根音,或从一个和弦的五音跳到另一个和弦的五音,这时没有跳进的声部都不作超过三度的进行。这种连接法一般都是和声连接。 在同样条件下,跳进也可以放在内声部,在需要时,可以采用根音到根音,五音到五音的双重跳进,但这时根音必需高于五音。大小的弦的第一转位和弦连接时可以在它们不同种类的和弦音之间形成六度、减五度、偶尔还有七度的跳进9 `% o2 B% P p7 @- B/ a
: G, Z" I: t8 c6 c7 `7 i2 K3 X/ e
两个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连接! k' _% i3 _& x& H8 \3 s9 S
& v+ }+ E1 I# D- X
当两个大小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是四、五度连接时,低音部就形成了三音到三音的四度或五度跳进,在这样的进行中,一般采用和声连接法,可在两个声部中使共同音保持不动,如果共同音只在一个声部保持不动,那另一个声部(一般是高音部)就作与低音部平行或行向的跳进。
- A/ V8 [% ?$ x7 j7 h: D/ j: R3 b( t. ~# k0 t" q+ {0 R
二度关系
7 g# @, A: ^1 Z! x' F
; f6 S5 K0 i- d前一个和弦要重复根音,后一个和弦要重复五音在三个声部中构成平行两个和弦的进行,另一个声部反向进行前一个和弦要用根音旋律位置
! k. X/ i1 N$ x, m2 g" R9 Z3 R2 S. V6 {* v
属七和弦
5 o$ a [& Q! z/ ?' }5 k6 R/ c; r. v
属七和弦可用完全和不完全的,不完全的属七和弦省略五音并重复根音。 属七和弦的解决(进行到它的主和弦)在完全的属七和弦解决时,按照调式倾向性,应采取这样的声部进行:七音级进下行五音级进下行三音在高声部时级进上行,在其他声部时可以级进上行,也可以三度下行根音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 不完全的属七和弦解决时,七音也作级地下行,其他声部:三音级进上行根音在上方三声部中的话,保持不动根音在低声部的话,可以向任何方向跳进到主和弦根音5 h2 A* I. F0 ?6 O) h5 v9 y1 E
2 T# `+ I- r% U转位的属七和弦
6 _* o1 i. b. J
2 Z/ ^0 s) o- `. ]/ B# V! r一般用完全的和弦,并且根据各不稳定音的调式倾向性解决到主和弦:七音与五音级进下行三音级进上行根音保持不动5 V2 K. m. l# _' _8 ?
- y. i M' b) g( Y转换$ t" I) `1 W7 ^; s
3 m- p3 |. R* _) F' f属七和弦与它的转位都可以进行转换,一般七音保持不动。! Z! ~; [- D/ v: ^* q+ k8 D
3 ?; y: e j& g, T: C2 }' o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跳进
) ^/ }: o! [$ d
; L! f p0 x: r- m. i! L. C8 G属七和弦的第三转位解决到主和弦的第一转位可以由五音跳进到后一和弦的五音,这种跳进主要用在高音部,前一般要与低音作反向进行。 注:中音也可跳进
0 H) y2 {3 d' ]( Y
) B8 b5 t! {/ R7 Q双跳进
' M" U( H. c2 u/ |* F$ Z1 L- Z u* C- I0 Q7 d* [
在上述的这种进行中,与五音跳进的同时还可以有根音的跳进。上图也是一种双跳进方式。( g& n' O6 l; Q+ E" C5 o
( h- Z, c$ O; ~ I& W属九和弦
; K3 x0 X, _6 g
) D( A+ ~; g# y9 X5 ^! R属九和弦几乎只使用原位和弦,应使其根音与九音分处在不同的八度音区中。
. ? ?) c0 v( ~# l5 R4 E
6 C* z6 d b! [& _2 U/ S0 Y( R属九和弦解决到主和弦, a& E$ ^: V/ x4 Y" ]& P1 ~6 f
6 O9 M' D$ ]# `7 u$ B
根音进行到根音三音和五音级进上行到主和弦的根音和三音七音和九音下行到主和弦的三音与五音形成一个重复三音的主和弦 注:黑色音符为重复部分有时主和弦也不必重复三音,具体做法是变换排列法。 在四部和声中用不完全的属九和弦,即省略五音。这时不完全的属九和弦用同样的声部进行解决到主和弦。
' r- H1 o- y- ~5 {
$ o2 G; {) q# W6 R7 }属九和弦的转换
; _8 q. \6 |% S7 @" H; b) A3 K0 Z# Q/ r) p
与其他和弦一样,属九和弦的转换是由改变旋律位置和排列法形成。但是在任何一种转换中属九和弦的九音都不应和它的根音(低音)形成二度。! L* n: D1 Z6 M- ^7 S; d! b6 T4 G
s/ `! }: ]" q&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