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44|回复: 4
收起左侧

[乐理] 电脑音乐制作中民族管弦乐的编曲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6

听众

-1497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58
发表于 2009-7-5 08: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脑音乐制作中民族管弦乐的编曲
- d; _* l- P; X' Y( i) e6 {
2 l( f* M7 O2 T6 M6 X* q7 G
3 P  h4 K# k$ r: O, f& r+ X“编曲”可以说是一个新词,早期音乐界中,编曲的意思是根据已有的原始素材如民歌等等进行改编的创作过程。而现在的“编曲”一词,其实是包括了配器和电脑音乐制作两者为一身。( I( O5 W2 T8 t9 n  S& i
/ A! }; Q; W/ e# ]1 @, D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最后都要体现为具体表现的音响上。他可能是人声,也可能是传统乐器、电声乐器的声音,或者是电脑音乐的音源,甚至是其它各种能够发声的器具。可以说,一个作曲家,当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和音乐动机的时候,就是带着最初的编曲概念出现的。比如在创作过程中嘴里的哼哼或者是在键盘上的弹奏,这时作曲家的脑中绝对不是只有一个单旋律,而是已经有了一种大致的、模糊的配器概念。比如“开头这是个唢呐”、“这里是咚咚的大鼓”等等概念。而这种概念已经就是配器了。虽然它并没有体现到谱纸上。( L3 A; b. }4 r$ h; r$ f% K5 H

  Z- @# ?* ?2 R0 C. [" [8 @# e; y1 R1 {
% S' ^; b2 b0 I; W- U
所以,可以说编曲与旋律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往往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同时出现的。编曲就是一种创作,而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更不是商品的包装。
$ t9 i- q! T7 Y. V
1 Q7 S: I5 c2 s6 h0 L9 B8 z% L- S6 ?5 o1 y6 U# {1 T. O: f

! U  E" f% \1 v" h5 m在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课程里,配器是作曲四大件技法之一。是作为单独的学科来学习的,就如同复调、和声、曲式一样。但我们要知道,即使你的每项课程考试都得满分,你仍然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著名配器大师彭修文曾说过:“创作这东西是根本不能教的,所以配器也是不能教和学的。能教学的只是前人做过的一般方法,而这是不能代替你自己创作的。”) i+ ~; V" p- [' t; q: s

& u* @  Q1 H4 @
" d3 M9 N1 x# d! \& n1 |# O1 R2 r' _5 d# H; s
目前,我国音乐院校的作曲系几乎都是只学西洋管弦乐配器法,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社会歌曲还是通俗歌曲,民乐都是相当重要的成分。而且一些纯民乐的音乐比如戏曲音乐的制作也是经常会遇到的,这就要求音乐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民乐功底。6 \" v5 G: Y& |7 Z9 S

( _9 D9 @5 Q+ X1 m- {2 |$ m3 i/ k7 G
4 m: K8 D* s- B+ n
1 L5 J3 U! u; o# W8 P: h
$ q! u& u' `" c

( D0 O9 ?0 Z' @0 {5 Z2 n* g3 Z9 u
6 R: N" N) t3 |( X! `% u一、电脑音乐制作(MIDI)里的民乐音色
5 u$ x! a& N! Z
; V0 Q" ]2 X6 D7 Y" D& k: ?+ ]4 `
9 P7 e# w8 ]% D2 M( O: L& J2 Z
6 O: B  N; t7 i电脑音乐对于现代作曲的学者们是一件很方便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数字音乐聆听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运用这些音色进行MIDI音乐制作,即使你对于音乐的整体音响把握程度不够,那也不用担心,电脑音乐可以弥补你的不足。
7 T' g, I9 L. N* @  V) g- N/ n; P' t8 p
0 U- m6 s, x/ q3 T7 I9 k
2 j  n( p* c) R, i8 n, V; s) k
当今的MIDI音乐制作,是运用作曲软件进行MIDI音乐制作的,通过软音源插件(如VST插件、采样音色giga),调入软件里,就可以制作你想要制作的音乐。
. @8 u- C1 P6 \9 w& X( J+ V' [2 I9 y( a4 z7 c1 [
0 k0 ], h( }; g& R/ |7 \/ s# a
/ F3 {& C/ A0 z
MIDI制作里的民乐的音色盘主要有GIGA、SampleTank、KONTAKT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音色盘来确认民乐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继而进行MIDI音乐制作。当然,如果有条件,建议一定要去了解真实乐器的音色、音域和演奏特点。毕竟这些音色大部分是数字模拟音源,不真实。一般在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民乐的时候,用MIDI编完曲后,更多的要求民族乐器实录音的。所以作为编曲要掌握总谱写作的能力。
. \( s9 a6 D' W: p) D  {4 w% c9 x: S/ w4 C! a% ~( p" Q

" F, g7 B% j5 b1 F
9 d, ?7 }) ]# d* }" @1 d9 a3 }% @# jMIDI音乐制作我只做简单介绍,毕竟它只是我们进行创作的工具,有了工具,更多的是要求作曲者自身的配器功底和配器意识。基于电脑的技术运用,有了配器的意识,通过大量的实践写作,最终才能达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音响效果。毕竟我们没有太多的条件去请民乐队拉奏你的乐曲。# J" {6 j6 H$ f
$ M" K0 ?" J, T
- F+ \; W1 x: G1 D6 N  _
3 E# i: ^$ c- q5 \: I; ~. g
音频应用

2万

积分

6

听众

-1497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58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8: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4 p9 w( G( s& M二、民族乐器的几种特性
' ~1 g6 G+ C* g/ l1 h' \" X% ?5 R  g' T

% f3 ~4 W* _+ l/ J0 Z* Z2 d( Z! m" s* _4 G, V2 g
1、色彩性
3 f7 W9 R7 ]5 i3 @
) _, {, a/ M( [3 m: t0 M/ q' P- D* R4 J

% b( G2 q' R% i色彩,是经常被用来形容配器的一个词。比如说某作品色彩艳、色彩丰富斑斓等等。可见色彩是配器中很重要的,就如同绘画中的音色。它是要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紧密联系的。举个例子,如果把《江河水》这首乐曲,用《喜洋洋》的织体、节奏等等来编曲,那结果不想而知。其实,仅仅是把编曲稍微改动一下,音乐就会有很大变化,比如把《喜洋洋》的两只小笛改成两只唢呐,那就成了喧闹而不是喜气洋洋了。9 X) s* O/ Z0 \+ b

3 L, E& u8 |/ ~" x1 L* d
  j7 ~* R) Y. p* a. C  t7 G2 q
9 Y' g" }& L) {# ^6 j因此编曲的色彩性是很重要的,它一定要紧密联系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要运用准确。9 v4 Q) B; S0 y& c5 j1 ^
% A9 p$ s& Z* P+ G, h4 K8 u+ A

: S' O% \1 j' j% R. B$ x& b4 D
5 J2 {4 `4 O. O% u5 X2、表现性
5 C) ]( s; ?2 @. H) p8 h9 i7 i$ f5 P4 V

2 u4 E5 f. u; L2 T: N
5 f3 |6 _9 c( X; G. ?/ l民乐乐器不同于西洋乐器之处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每件民族乐器都非常有个性。因此合理运用民族乐器的表现性,就是很重要的。
7 e8 e9 C, G1 o; w4 F) p' G* H4 [8 k. l1 H1 Q1 i$ f# S4 n
  X4 C; X$ ^1 n$ s) L! \; |8 |

$ [+ L$ z6 b: s, c: {0 K, ^; k$ n下面,是一些民乐创作中常用的手法:
$ P3 L; }- _8 @! N& {
7 J9 Z# R8 g( ^& s" g2 @% d& r
+ }$ c+ a+ Z3 `0 ~/ J) W0 w8 c9 B) Q2 e$ e
早晨——用笛声;水声——用古筝的滑奏;节日或热闹的场景——用吹管乐和打击乐;欢快场面——用柳琴等弹拨乐和笛子;情绪的增长——用埙、编钟、铝板琴、木鱼等;惊慌——用笙的不协和和弦;风声和波涛——吊钹滚奏……等等。
9 K* c- d! d# ~3 \2 i, s( v
5 T& r2 X* G  `7 r9 {& J: U9 P+ F6 X' H# Q% O0 [+ N5 f6 L8 p

0 ]7 y: Q' s% ]+ S4 B) _我们要知道,这些惯用的手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然而却是一般化的。要是成了模式,就没有独创性了。艺术作品,就是要有创造性和个性。而不能成了工业标准。* S' b$ {8 F7 e
. A0 Q) g" A8 S6 m& M* k

% N6 F4 K4 b7 ?% J  h5 }& b4 z. _4 [. E- }: ]
我认为作为一个作曲家,他的编曲作品不可能每部都是完全不同的,但要尽量少用点现成的模式,尽量多一点新鲜的东西,哪怕不是很新也最好不要去用那些被用滥了的东西,但这个阶段要短一些,成熟之后就切忌去模仿。
# Y; u+ V+ V: [% B5 b. |" k+ ?
, l5 o' `- |! i9 s

" m9 {2 K1 x& \% x' a+ P* P3、对比性
/ J2 a- U) o/ V+ ^% f- m2 f; ?: t+ t, L

" B5 w" A$ y/ V9 i
: Z7 ]; V0 j/ q7 P在音乐中,对比是非常关键的。编曲切忌完全一样的大段拷贝。变化不一定要很大,但要有。当然,这也要看音乐的具体内容。在编曲中,对比手法主要有三种:$ H9 H' P) u3 ]1 ^$ W) x( m1 p/ S
. ?3 @/ e$ N& v0 y# n3 b$ D: h
4 Z# t4 U6 p5 j
5 z# h) k5 g9 h0 [5 b
(1)不同情绪的对比。比如《春江花月夜》的前一段是大全奏、大力度的演奏、而后一段仅用了琵琶、萧和木鱼三件乐器。这是反差很大的对比,反衬出后段悠然自得、有缘深邃的情感。也可以运用音的强弱的增减(借术语及记号使音量增减)。和弦的变化,乐器组的配合,是整个乐曲音乐色彩基于转变。
; v! _# b8 D5 l/ j+ m
/ v, A" p5 Q5 K" {
" d* w; W) D5 u' T# f
3 ?+ p0 ~$ G! U$ v6 H% v  c. ^1 |(2)旋律相同而配器不同。相同的主旋律,但使用不同的配器,就把同一个旋律做了多侧面的表现,使音乐表现出不同的感情.或是更深层次的发展。
) o* A. `  P* {$ E0 P- S: C
' k2 F  S, E4 q3 n# x7 h/ y: n+ D5 E
; ]/ L* C$ T3 ?% f6 C3 S% i  s
4 x3 v. e$ B! h) @2 f. L(3)乐器的传递:此方法简单的讲,就是把简单的旋律的伴奏乐句连续的依次在各乐器上演奏,这样可以使短小的旋律句,显示出快活的气氛。
% q* w) e! p( l5 G$ m3 k
$ T( R) p6 J) R/ j, k) u3 w) \7 ~4 n( H( N. L( g# ?

6 F* z& B; v  P9 D3 H! p4、技巧性
7 N" m) [; T4 Z0 ?0 {0 h% R2 H: T. I! ?( d1 u4 W! \9 _6 M8 A
# D8 [. j) N. B* z# }0 q  ?5 l3 K
4 T! t( V5 y2 l% E$ c; @) ]+ _
技艺是研习编曲者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技艺性包含两方面,一是演奏乐器的技艺性,也就是演技。二是动用乐器的技艺性,也就是配器的技能。前者是演奏者要研习的,而后者则是我们作曲者要研习的对象。但是,如果没有对前者的了解和熟知,后者就无从谈起。打个比方,你连古筝有多少根弦都不知道,就在编曲中使用古筝,这就很可笑了,并且写出来的音乐也不是理想的。1 c0 Q: }- ~) c. N6 V( q5 Q* V6 h7 ^

7 o; f0 ]2 y  U0 N, u" v& D8 f" P& Z! i# o7 V+ F
6 e+ L6 x$ g% `0 B9 \" F6 ^3 t# G
关于各民族乐器的性能和演奏技巧,就是民族乐器法了。比如这件乐器的音域、声音特点、演奏技巧等等,我认为这些知识,是作为一个中国的作曲家所必须熟知的。作为一个中国的音乐人,连自己的各民族乐器的性能都不知道,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也是可笑的。所以,我希望学习作曲、编曲的朋友能够尽量多接触一些民族音乐,多听,多看,在校的作曲专业学生应当多接触民乐专业的同学,去了解民族乐器,当然,还有很多民族管弦乐法的教材可以学习。这些其实是基本功,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希望学习作曲的同仁们能够重视这点。
* i" o& n7 {# Z8 _5 K2 D3 Y+ I9 l( Z0 I, Q  b! q

, S! j# Q6 e0 i7 v" _& E7 {
% y5 L( |& g7 G  _5 `三、配器写作应具备的条件与音色融合# B/ W4 l7 z" |6 T: C: A" J7 H

/ |) }1 e0 i% o8 h% i! i! r) X' u* Y+ Y7 ]- i
8 V" z2 e! U; E
在进行配器的写作前,首先具备几个条件:* m) U* s6 d& x/ k+ }2 m

$ u1 p0 W" j2 O2 |% N/ p+ z
' ?( @9 E" f% C' l8 U" V+ l: B5 V. }8 W( R% Q0 j  N9 p8 e% ~/ |2 W
首先是乐器的知识。这一点确实是重要的。比如弦乐、弹拨等各种乐器的构定弦、演奏技法、音域以及管乐的佳良音区和极限音区等等。都是要必须知道的。+ G, a. h) p6 h$ K& n+ f4 m4 O. ~
) O* z! z! ^: k% {' d

1 x5 d2 m; N: A0 g- U
/ W0 ]* o& E+ o0 e其次就是记谱。民乐中有实际音高记谱的乐器,也有高八度或者低八度记谱的乐器。还有一些乐器用中音谱号记谱。作曲者要确定自己的记谱法,确定了就不要再更改了,以免混乱。如果是简谱来写总谱,那么首先要确定中央C在自己写的音乐中是哪个调,哪个音,是否要打高低八度点。这些都确定了,再按管、弹、打、拉的次序计入总谱。
1 w; e9 |: ?2 {( c& U/ g! h" J) M- C* M* `0 v& j" a2 U  G

! {/ @4 m1 m. O* E" t
& k" }/ r' ]1 _" @$ W如果记谱上出现问题,就会给排练和录音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简谱的总谱,有的作者几乎是一行一个标准,要是转调就更乱套了,简直让指挥家头疼。作为专业的作曲,民乐的总谱应当用标准的五线谱来写,给演奏员一般是简谱总谱。6 F& t+ G+ N9 x! g$ B  O
9 s2 ^6 `- s! @) c1 g6 Y/ p3 \

/ J! X9 R; ^- @2 b# m# `: G9 W8 v9 g
音频应用

2万

积分

6

听众

-1497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58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23: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说一说作品的音色融合。  q: I2 L1 G; n! t8 a
! d/ ]" {. A# i$ @1 I. \
# K% K/ l, ]  C; B

' w# w& |- D- x音色融合犹如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一样,不同乐器的组合,可以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或者说是歌曲的意境。以下谈谈根据乐曲需要而组合不同的乐器组。
5 e) w; S* |  d, y# p6 G+ {* |  p* c- j2 k& j2 w' |/ }  A
" o- ~3 p. T9 I- C5 W2 A

8 V, X$ X& s' h8 M6 D# R$ o) j(1) 弹拨乐器与拉弦乐器结合的旋律
) ?, ?7 E' R  {
  ?7 ?+ |% R. N: z! v. U! o
: y3 |* u6 q: s3 |: R# O, \# n9 M. _+ ?+ Q- |
这两组乐器间的各种旋律位置的配合进行,一般都能产生较均衡的共鸣效果,音色自然,音质、音量相当调和,因为弦乐的柔和会被弹拨的清脆所补充,而弹拨的颗粒,又会被弦乐的拉弓所软化,因而不少优美动听的大段旋律经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用弦乐与弹拨的混合音色来演奏。. A6 n6 ^' W$ ?

4 q# X  Y# @: E& Y1 Y6 p# O+ i) h. Y. X' S( k/ i
1 U7 Y* V9 _8 O: h1 u- U
高胡+柳琴 刚劲
# A- l, f) r: _1 U
- @# h3 x- R7 ~1 o; r+ y. a0 K6 C! }' x% V% m

; v6 }8 z; j. N. J4 E& W( L( [高胡+扬琴 透明
' S- p5 v& S! N1 ?& Z% p( E/ @# R4 a5 c5 C$ k, F% c9 v" ]# I

! \% r) h0 K- m+ h% M" y8 Z7 M$ P# r7 E
二胡+琵琶 优美- H  u0 @& }! O6 r- |

1 C2 K" u, `5 q) b7 Q; g  e, W4 G
1 S9 j, {2 n+ h) C& e, N; m4 s$ e% Q. Z, p5 S
中胡+中阮 含蓄
& h: B1 Q6 f# k* Y+ f# c4 |
6 q  {9 k! |6 t3 V6 T( m% v- A# i& h: D# P5 {* b8 N

; g' H% P' r" G. X* I% [; s) e大胡+三弦 雄厚
$ ^) p; n* t) h; ?
* ]% N' s) b9 o8 g; X3 c# i1 @* \2 X1 f& J0 O# H
1 G% @* x+ |5 D5 T
(2) 拉弦乐器与吹管乐器结合的旋律7 |  e: l8 w! }. c5 q. Q
5 R& a% [% |; [" k9 U' W" l

4 R0 @  L+ J4 F
" T! D. G8 k+ a拉弦乐器与吹管乐器结合特别融合,在管、笙、笛、萧、唢呐等管乐器中,最易于与弦乐组合结合的是笛、笙两种。在编制不大的民乐合奏的戏曲乐队中,拉弦乐器与吹管乐器的结合,是最强有力的旋律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 I! x0 B; z1 X: A* b1 J3 i" `( y

7 X2 d! Y3 _& v% Z# L) U# V2 E( P' H
同度结合:
) q6 y! @& U. V: K# e8 N/ B- [
9 M# h3 s, y! J/ Y6 K& |7 \6 {- Z. F) K/ I. j
& A6 K! q9 [& ~
笛子+ 板胡 锐利
, z, F8 i) n4 `9 j4 d/ g3 E
) v" O: G2 V1 `+ `( [/ h
. v- A8 j4 {* A/ p( j5 j  m. ]. [* L) @9 {% J# J
萧 + 二胡 柔美
# @1 k8 a4 s: Q' u2 _4 U# G
$ O$ w" E; i! F7 F$ {" p  r9 ?$ }* c2 a1 P( @  U6 z0 A# G- w8 }: p# B

2 X/ P9 h. h! f, C+ y5 x高音笙+二胡 甘美8 {$ P- b  X+ d2 z1 y" E1 O
8 {5 f9 C, i0 M7 ?# r6 c8 |

" Z! u; ~0 K' e  ]8 U' \7 G+ @! w1 W2 @1 B' b' w' n9 u
低音笙+大胡 厚实9 j% z) F7 O) e" q; `+ ^

! ?" ?1 R& J7 P) |- J% E, l( t! n; [. o5 B1 P
6 u/ v' M# |' ^# K* ^) K
(3) 吹、弹、拉、三组乐器结合的旋律) N" w8 F  _4 a4 \& M& K

6 m* K. Z  r: J7 V: ?. \: X
3 {7 f8 Y) y! N% C/ l* t" `. j0 p5 }$ q1 m" q+ D
民乐队中三组全体同奏旋律是常见,它的音色协调,音响效果坚实,圆润并丰满,在乐曲关键处用旋律手法能把音乐形象清晰而有力的表现出来。这三组乐器大多数情况是分别组合使用的。它能充实旋律,增加共鸣,强化管乐,融化弹拨,在写民乐队时常常采用三种混合旋律音色的配法,在各种乐器间如果选择得当,其趣味无穷。
5 @$ {3 `) Y& f0 R! c& i' m! e/ c9 ^# ^. T2 ]

# Q8 v8 _% u9 _. F, @. c
: {: X) M! p: A% T  y' Q3 T+ m把吹、弹、拉、三组乐器中的某些乐器作同度、八度齐奏的用法,是民间丝竹乐的基本配法,各个乐器的旋律可以有些差异。而在新型的民乐队中采用时,则常作严格的重复。其结合可分高、中、低三个音区来处理:
8 v7 y( q/ z6 D% ]7 X; p
$ ?( G# g3 l; q/ _8 H  ]: y  z+ c9 R  b
6 l+ G+ _! k1 ^- |
高音旋律:
" q* v' \' g+ F' P  ^+ X( R. j: b, S1 P
  s1 N$ {$ |7 C

4 A& v" c& B7 u1 n吹: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高音唢呐# V# H& m5 c& Q" A6 L  s
: r2 P+ I* U- W7 h9 t
# Z6 a+ t# ]0 S( J& `$ }
( E% s* u! }1 ~8 m! `5 Z
弹:柳琴、扬琴、琵琶
8 [/ M" [$ D% g  {* c6 V$ m
) E: G: M/ t( a" ^
. B/ N, z9 ?$ F+ U( \4 x6 }0 r, d9 j2 Z6 g8 R
拉:板胡、高胡、二胡; c  b$ I' ], |- M( O9 E; b9 G
" \  w* d+ D5 ?0 Q+ u0 ~" s7 y. k

4 @( O) @/ V4 |. ~* t6 q; \: Z$ C4 U& B, k
中音旋律:, [5 g! F3 {0 R1 e5 p. R5 p  F

+ _; [  u4 K% T. C8 Y4 \$ L7 R) {9 y2 Q: c2 {; h0 G
) T! q% s/ ~, l* p
吹:中音笙、喉管、中音唢呐& C( i' g! X  H6 i3 C$ P

% S  v- k6 e2 T
2 V- R2 E( T8 B2 a) J3 t+ Z$ K% l
8 c+ {1 M$ ^+ U, Z. _& s7 k% |弹:中阮、三弦、琵琶、扬琴% c) L: y' R3 Q

+ J% x/ Z) X) I9 q& d8 _4 J9 c! l& |/ V: A" k9 Q( F

. x6 Y& s& j! p" b! V/ z拉:中胡、大胡- J+ P' N* U* |  K' |

, i/ o; {. I, f' A- K: Z+ y6 H5 ]* t
8 V, r1 Q. E7 l
低音旋律:
1 K8 A( U. V# @
$ q7 L" c9 M1 {4 s; A; i$ G  A2 a. i5 j$ J

+ B* [& s! g, y  K) B+ @) q3 u吹:低音笙、低音唢呐、低管: s/ M& z4 V/ i# X4 A

' B' |6 A: a! v* h* M% B4 G$ z& M+ N7 i" V7 d! a
, j# j$ {, x8 g
弹:大阮、三弦、扬琴' N0 m/ c( k, a: h: j$ |
7 x/ g, N8 E# V5 M
4 Q, {" o- S  _7 u. U
! y; l  Z* c5 P( E. i3 z: Q
拉:大胡、低胡
8 @! ]- A) x5 ~! d3 @$ A( V1 ?
  w) G( c" v. m7 j; h3 N& P' U+ ^* P6 _1 s6 x( D

, B$ i/ t3 ]& z总之,弦乐群善于表现歌唱性旋律,也可以胜任欢快轻松的旋律奏。在合奏中无论是混合音色还是单一音色都能产生美好的音乐效果;弹拨群是民乐中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乐器,由于种类繁多,使得色调丰富,演奏节奏明快、生动、活泼的旋律;管乐群则因各自个性较强,音量不易控制的弱点,所以使用起来要特别小心,一般用于突出旋律,在造成高潮之时往往动用三组旋律音色。
3 {( H7 L  u( C. m3 B$ D( p/ z, m5 _
6 P2 A' M8 N8 M+ f. i8 D
6 r' `: s9 h+ r: H$ O  c+ F- D
四、如何修饰作品9 T) ]3 \+ L0 E  b
% Y" q4 M" ~, F' z# ]

, X  |* R6 W6 B/ B* N) D* @% [3 A
当作品排练的时候,或者是在电脑上使用采样音色编曲的时候,如果你觉得某处配器不尽人意,可以立即修改。比如,一般旋律由竹笛演奏,如果音色太亮,不适合这个旋律,你可以进行修改,更换乐器演奏。选用高音笙在中低音区演奏,就避免了尖锐感,而保持了一定的明亮度。如果改成曲笛在中音区演奏,情绪色彩就又变了。可见,乐器音色选择的变化,对音乐的表现是有很大影响的。
! F! ^" p, v' Q, c! Z4 i: R) c" \% c  S% A  m
4 D- j& u% d; y7 A% I

9 k* |+ x5 [% K# L4 \' [! U  r在民族风格的音乐编曲中,由一种乐器作为主奏,担任旋律声部的情况很多。除了旋律乐器之外,往往使用其他“铺底”乐器,比如弦乐,或者各种合成PAD音色。旋律乐器在音乐中的位置一般有三种:8 r0 k' _/ O: s2 m; ]4 ?

# s2 O2 B! N- ~5 n8 v9 J9 o* f$ M
" V& N" E/ g& b& p% u3 E1 ~! K
% V3 G3 i) o! e2 b+ a旋律乐器在和声之上,无论和声是由一群乐器或者一件乐器,或者合成音色的铺底,这种情况都叫做“上置”。比如一支竹笛在PAD音色铺底上独奏。4 i/ B* A. L7 {8 O& C

$ \2 j6 c% }* x# {9 z. J9 K) j( `' x6 T) l2 O: ^) H% ?

: t6 t# u" z1 L$ O% f% W旋律音色包在和声之中,这种手法称之为“下置”。比如一只萧的低音区和弦乐群的高音区。
  p' L  D6 s; o% I+ ?6 {' m
7 E$ p) \9 g. e7 H/ @  X  y# F! c7 U7 H" {" Z/ Q

5 F7 x# C6 e/ A" N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办法是可以用生活语言来称呼的,由于现在我们录音都采取分轨制的办法,各声部在音频编辑系统中都各自是独立的音轨,因此在编曲中可以随意进行编辑。下面说一些手段:3 s8 i/ S3 F. T8 Y# C$ [2 f  W8 M" L4 S
* |9 B: K5 ?9 K' |. p! v
, E* a& O1 G/ |

- z* n" U2 [! F0 _% ?/ N- B(1)“开天窗”:由于旋律上边的配器太厚,覆盖太重,旋律听不清,于是把覆盖主旋律的声部取消,旋律就听清楚了。当然,不能做有损音乐的事情,比如覆盖的部分中有复调因素或者承担着重要的和声效果,就不能删去。1 p2 H7 S7 l3 Y2 U/ z( J! ~9 I
3 v) `. f' \. B
/ A$ k5 F' Q! H% p' O) a( j' t0 d
. E0 V- |6 R  m; S# U! b) Z
(2)“塞枕头”:这与上面的例子正好相反。旋律清楚但总的音响发空、无力,而这又不是作品所要求的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填充一些内声部的乐器。通常是和声长音,比如PAD类音色等等。
0 O5 @+ W1 T7 R. R# ^! C/ p2 p
3 I% k) V* t9 v5 s' m) I
7 b" }2 O' r1 q3 C0 ^
+ t  X7 Z8 J) c(3)“加厚”:在音响显得单薄时,用同族的其他乐器做同度的补充,如高胡不足就补充二胡和中胡。柳琴不足就补充琵琶和扬琴。另外,也完全可以尝试其它音色,包括合成音色和西洋音色。比如二胡群显得单薄一点,给它叠上一轨弦乐群音色,马上就饱满了很多,但又不影响二胡的感觉。听上去依然是二胡群。+ q! Z3 R4 Z2 f! \' l1 s( G7 x( I
, v- r, a* g& v  s& S+ v
! |: k% {' g0 S9 n
( _, e, C% J, k* s
(4)“去薄”:和上面的相反,如果声音浑浊笨重,可以去掉一些低音声部或同度重复分乐器,直到声音清晰、比例合适为止。5 @: O8 s$ a- |+ e& O

0 v- [! O* B" V' L' ?( y0 S
4 h7 T( q+ u0 j4 F5 o+ @9 |$ ~1 u
: o1 m+ d( x; V5 z. g# @" U编曲和作曲一样,要依靠作者的灵感。编曲重在实践,更重的是音乐人的心,用心去编曲,不用心的编曲只不过是体力劳动,根本不是艺术创作。
0 A% C- C7 I' P# y
2 e; T0 o  A1 k' G6 `  y' s6 D8 X) I$ S! J
! o* k! {6 r' a$ v( Y3 h+ {6 z" a
五、民乐编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n; t* E2 o3 c/ D
6 R; V" @; |4 h+ W3 @
* a+ N) z' n2 G( {) t! s( o7 o" U1 C" _
1. 不要用提琴的写法来写胡琴
/ U& f7 x, u  Z4 r7 T
' q6 q" I$ b* U$ {  W
$ M" p4 E" t, L+ i# Q5 _4 O* f# ^6 m
现在的作曲课程都在学西洋管弦乐法,所以很多作曲者对民族乐器不是十分熟悉,所以编民乐作品的时候,时常用提琴的写法来写胡琴,或者用弦乐群的手法来制作胡琴群。这种做法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发挥不了胡琴的特点,如果超出了音域还会闹笑话。要知道板胡、京胡、高胡、二胡和中胡这五种胡琴各自都有不同的音色和个性,在演奏上都擅长表现不同风格的音乐,很难合群。因此写作的时候要从胡琴的实际出发,提琴的一些用法可以参考,但绝对不能代替。
" ~+ O6 M* }% r$ u7 q3 C* j; P8 x0 G) n4 U+ P; p
* C% A; l9 K" B: |* I

% w) Y% }! }+ e$ V6 e" _. ~; {2. 弹拨乐齐奏要注意. Z( h: U0 K' E* D& O8 P
9 }/ v# V/ F( u, B/ K
. j( }. q6 {7 B4 Z9 X2 i' @
$ N2 T# X* n  h8 u& Q2 S
弹拨乐器是民族管弦乐中的一大特点,这是西洋管弦乐不具备的。作为民族风格的编曲,要善于发挥它。但我们必须知道,弹拨乐的声音不是线条,而是由“点”的滚奏构成的。然而,每件弹拨乐器滚奏点子的密度又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琵琶的“轮”和阮的“滚”,点子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三弦的滚奏速度与前两者又是截然不同。就拿琵琶来说,琵琶的“轮”、“滚”和“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必须要统一密度。否则效果就会不好。尤其是在有MIDI制作的固定节奏鼓点的时候,弹拨乐的点子密度就要注意,这些可以标注在总谱上,录音时,让演奏员注意把握速度和滚奏的密度。如果是使用音色盘来编曲,就要换用不同密度点子的音色,甚至使用音频软件对其进行时间的拉伸和缩短,以配合音乐的节奏。
5 b$ B; C8 E. a% }# `' d8 R# g7 P! X9 N
- o$ H' Z7 F3 s. t. E7 j+ F5 G) P+ t6 m/ Q
$ b$ o3 @- h4 a1 E; h; W
另外,各种弹拨乐器在演奏的时候,其右均可以在琴体自由上下,造成音色的变化。在琴体中部弹奏的时候,声音虚一些。靠近下方演奏,声音亮,杂音也大一些。这虽然是演奏上的一些技法,但和音色有关,作为作曲者也是必须应该知道的。
8 J* {# F2 L1 Q; \* F% N! C/ L! n. R2 O

& D% `- A$ b( V" c' `
8 y  U* Z1 H6 e# x7 ]& Q3. 管乐器的音域7 z# Q5 T% ]3 V& O* s4 i) s( `4 A( n
$ |/ F( u1 C( h* J, p( |6 Q9 D
- h6 v8 R9 ^. h( ~8 X5 ~' [7 C
3 V: A( y7 U" U6 _8 s
一定要熟知每件乐器的有效音域和极限音域,尤其是管乐。其他声部也是一样的。不要经常闯入极限音区。管乐器是靠人的气息来吹奏的,如果不熟悉乐器的演奏法,不仅会给演奏者带来困难,同时也会影响音乐的效果。要知道,唢呐和笛子都不仅仅是一件乐器,而是有各种调的一套,选择哪个调的管乐器来吹,也是关键的。因为每种调的笛子或者唢呐,其音色都不相同。另外,千万不要用写铜管的方法来写唢呐。* U" C  h. E6 W4 w7 u/ |0 W
% i6 T1 u7 O, C( f6 ?" }

7 l" r! q' D/ `$ K8 d' D, D, r- d- \& a; q9 M9 i, j. g
4. 掌握民族打击的特点
' Z; q( p+ Y* E' M% f
0 Q" L* C1 [( i$ y7 S- P- h
3 \: ?& E  g$ C# Z% [$ r/ q& X! u: d  w: y
民乐风格的编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民族打击乐。尤其是戏曲类的音乐,打击是很重要的部分。司鼓在戏曲乐队中相当于乐队指挥的地位。对于打击乐的运用,我觉得作为一个作曲者,必须应该认真学习几套戏曲和民间音乐中的锣鼓,背几段锣鼓经,最好能够演奏某一件打击乐器,这对于制作民乐以及戏曲风格的音乐是大有好处的。现在年轻一代的音乐人往往对戏曲和民间音乐接触得太少。
8 v% o- e# |  J) p/ p$ F1 E" z% N  Y7 A( k

1 i2 M4 ]; o- ]( p
) @, R  [* m' |6 X有人这样来比喻编曲:弦乐是皮肤和脂肪,弹拨乐是骨头,管乐是肌肉,打击乐是血液。虽不一定很确切,但确实有点道理。
7 a6 A$ ~; w) d  t2 v8 ^% c* o( V: Q) t

) T. G0 Y9 u7 z7 v' r) D& c" X# I2 M6 V: M& [" w
5. 和声与齐奏
& u5 J. e* u6 b# N7 ^/ T: M# G- H* _% v
, X% [( F/ o8 ]8 A

: T! \. \) t% K- v. H, {各种音色都是要根据音乐的需要来合理使用的,我们要会用单一音色,
2 N1 ~0 i0 U6 j, Y3 d- e6 N; E$ D8 ]% ~  D5 N- F

: K! H% U( b* h4 ]- q$ I. |: o0 `; U& M0 y+ Q; e- ^
千万不要混合音色到底,很多音乐就要适合齐奏,尤其是吹打乐风格的音乐。如果你非要给它加上和弦,那反而不是个味了。戏曲类的也是如此。很多纯民乐或者戏曲风格的音乐,不要像做流行音乐那样给它加和弦,那样是画蛇添足。总之,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 c5 K& b- E5 a+ q, O
2 ]. T* L) V! j5 K3 s
. f, k* p2 |! Q5 t7 n6 ?$ D& ^( D+ S, y% z
总结
) ?. e9 d5 u, R; v; i6 d5 @7 I
6 I! m# B' H8 `( {6 U& @+ R3 F& d" z8 \/ s

5 q$ ~! P3 W$ ~, A2 ]编曲需要实践,需要创造。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是有用的,但不要成为教条,而是只作为一种参考。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我的配器是从排练场学来的,而不是在教室里读书本学会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一定要多接触民族乐器。现在,学习作曲的年轻一代,往往熟知西洋乐器的配器、和声,或者精通电脑音乐制作的软件、合成器,但是对于民族音乐、戏曲音乐掌握得极少,有的甚至是一窍不通。而目前民族音乐的编曲将是经常会遇到的工作,掌握和了解民族音乐,不仅是对自己音乐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音频应用

496

积分

3

听众

5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96
发表于 2009-7-8 1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欣赏,学习了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2

听众

1375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5464
发表于 2009-7-8 1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了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8-29 11:25 , Processed in 0.03231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