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25 14: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3)常用的低频声陷 $ v. F/ O0 W) y
a.赫尔姆霍兹共鸣器 # X9 x/ T5 |$ L6 f& R8 ^
赫尔姆霍兹共鸣器,也是一种低频声陷,不同于玻璃棉构成的声陷,其可以吸收更低的低频成分。其拥有可调节的空腔结构,对某一频段的吸收非常有效。吸收频率范围与品质因数Q有关,赫尔姆霍兹共鸣器的空腔结构吸收带宽公式为:f2-f1=fr/Q,fr为共鸣频率也就是最大吸收频率。通过添加玻璃棉或者增加几个不同大小的开口,可以使吸收频段变宽。赫尔姆霍兹共鸣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的设计是使用一个大盒子,内部填充玻璃棉,前端覆盖一连串间距不同尺寸不同的薄木板。这种设计称为狭板共鸣器。虽然赫尔姆霍兹共鸣器可以有效吸收某一频段,但是它的可吸收范围有限,并且使用多个共鸣器拓宽其频率吸收范围会对声场的活跃产生影响,所以使用起来必须非常小心。 ; _/ G2 B/ T, n/ M; u4 f
b.面板声陷
8 G8 k7 J+ x3 Y, d4 z6 H$ W& M 面板声陷是一种窄带声陷,其可吸收带宽为大约一个倍频程,它可以使用一连串一平米左右的面板声陷去覆盖整个低频,而不必使用非常厚重的材料去增加吸音范围。由于低频成分有将近4个八度,所以可以通过不同厚度的面板声陷的组合来吸收不同频率的低频,并且由于高频成分可以被其面板反射,所以安装多个面板声陷亦不会使得声能被全部吸收造成声场过于沉寂。前面板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或者组合,若安置在后墙上可以达到一定的扩散作用。 \) f- n5 o5 D6 z
c.声学悬挂体吸声结构 3 {/ S4 w" ]$ e' F: a l. ~" ^) N
由于低频辐射范围广、能量强,所以当低频声波进入悬挂体系统时,各悬挂体受其影响一同摆动(肉眼观察不到),从而将其动能转换为自身动能及热能。又因为各悬挂体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声波的传递方向也随之改变,这样,就相当于一个声音的迷宫。声波在其中不断地碰撞、被吸收,直至消除几乎全部能量。 . w6 v$ \4 k$ j2 W
声学设计要达到以下4个目的: 7 E. G" @, j9 S2 I, y" _( C
1、
. z: D* b! g; u, g6 _1 t" H 防止驻波与声波干涉,保证频响的平直。 & _* `2 }0 R8 F* u
2、 7 S' W0 m* q+ S9 P( K
减少小房间的低频谐振,使声场分布均匀。
. F0 O( J% F5 F+ c 3、 % F; ~2 z4 Q- T' e3 h" I, u
减少大房间的低频混响时间,获得较好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 o, i( i7 b5 O6 U$ c 4、
( W9 w0 z9 R, W; W$ X! a 利用吸收或扩散,防止回声,改善立体声定位能力。
: E5 d9 S) j' S8 ]5 y0 e$ h: g 5、
1 d8 w& I$ X5 y) S 隔声需要满足录音控制室的要求。 , \5 ^7 x8 I5 ~7 ] ~; m' R
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6 q0 y7 e2 F# E( e
1、早期反射 ; T# F, g( h, }% ` o! C
初始延时间隙是指直达声与首次室内反射即头次早期反射的时间差,如图所示。在主观听感上,初始延时间隙会带来房间特性的感知。例如,当我们处在一个封闭黑暗的房间内,通过拍掌,我们便可得知房间的大概尺寸。这正是由于听觉系统感知到初始延时间隙而传达给大脑一个房间的信息。当初始延时间隙大于20ms时,房间会有产生空旷感,而声音传播20ms大约等于7m。大中型控制室的侧墙早期反射点距听音点至少为3-4米,所以一定要对侧墙进行吸音或扩散处理。 3 ]: ~, y( M+ F7 p
0 y$ c0 {4 F# Y& P' ? j' e5 \
# N/ N3 p2 I* r1 ?" k 早期反射对听音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早期反射可以带来相对活跃的声场,而且适当的早期反射对提高声音的清晰度有一定作用。50ms内到达听音点的早期反射声会提升声音的清晰度,但是由于控制室不能过多的加入自身房间特性,所以早期反射应尽量控制其能量。选用扩散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可以均匀扩散早期反射,使得声场提升清晰度并具有一定空间感。高频反射同时有助于提升响度,而低频反射会使声音浑浊,所以扩散体应只扩散高频成分(中心频率大约在1kHz),对低频反射应尽量吸收。 ) x0 C8 N }, J& s* x! v
不过早期反射也会带来梳状滤波等声音干涉问题,影响声场定位及听音点频响。很多人对于早期反射声是很抵触的,认为反射声对直达声有严重的干扰,会影响前方声像定位,然后便很教条地将所有的反射点全部使用吸音材料覆盖,更有甚者将整个房间充满吸音材料!这样只会更多的衰减声能,致使我们在混音时不断地提升响度并提升混响。 $ D u, W% j( Y. J1 j7 I
我们在控制室里进行缩混以及母带处理,需要一个标准的空间环境,各频段混响时间以及房间的频率响应尽可能保持平直。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各反射声不会互相干涉形成梳状滤波或影响频率响应。
/ \# d4 a% s( K3 p2 Q( K 2、房间的尺寸与形状 0 ~- F) O3 p+ \. Y" U9 s8 o
房间结构给听音带来的影响有: 2 Y& `* k3 L8 P# v) k4 z. z9 H# T
平行墙面产生的驻波引起共振问题
$ q P2 Q; r% ^6 S* U2 s0 n 非对称结构对定位的影响
% ]. c# Q: |/ K: B; v (1)驻波与共振
6 i6 L' q5 J! r ? 驻波是由两列相反方向、同频率的声波相互叠加而成。当平行墙面间距为半波长的整数倍,即产生轴向驻波。同时,还有斜向以及切向驻波。当驻波持续存在时,会产生共振现象。房间的共振频率通用公式为: 0 W( Q( ?3 |" ]6 G% q s$ f9 S1 k
! p# o" Y+ e, U9 w, ~1 r6 u
) \; _0 C$ u7 M! O& m
其中c为声速,lx、ly、lz为房间长、宽、高,n为0、1、2、3、4……。 2 u# c' _- d2 s
当几种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会出现共振频率简并现象。出现简并的共振频率上,那些与共振频率相同的声音被大大增强,这会造成频率严重畸变。在低频范围内,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 H% K! N. U7 g
(2)对称结构 , J; l2 Q4 }) S$ j
由于产生立体声定位的原因在于两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的音量以及时间不同,所以,为了保证原始信号的定位准确,双耳接受到的房间信息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度。也就是说,当扬声器播放一个单音测试信号时,双耳应接受到几乎相同的反射声信号。若房间为长方形,则音箱应对称地设置在较短边长的前端,使得监听位置远离后墙,这样便可以避免处在后墙附近声音干涉最为复杂的区域。下图是一组对比图,左图为正确的对称结构,右图为不理想的布局结构。对右图来说,左音箱的中高频成分可以直接反射至听音点,而右侧音箱一部分声音通过左墙反射,一部分通过后墙反射,从而导致听音点两侧的反射声不同,造成声像定位的偏移。
2 x9 V) P. }1 @7 B
$ `( f6 N6 h, X. y
6 b( G% c. c) u, O% E 4、测量验收
6 _1 ?* \4 T6 U9 t 标准如下: " n0 y& M: z5 t4 H. w5 i
(1)隔声量:55dB以上
+ h; x' G; J: K (2)各频率混响时间:T=0.4s(125Hz?4kHz允许+-0.1s误差) 8 p$ {' Q) f8 d* e
(3)听音区频率响应:不均匀度控制在3dB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