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9 09: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区二:开“音乐处方”% A; g' e5 a& U% p6 L3 [! V. y3 r$ P# T
# ?/ C$ B1 T4 ]( @. {* g9 W- i “音乐治疗是不是就是研究出一批曲子,‘对症听曲’?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刘明明说,现在微信朋友圈经常会有一些音乐治疗的处方流传,比如什么时辰听什么曲子能够有什么样的功效,“音乐对我们人体作用的原理和机制,与我们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吃药之后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7 W2 [* T8 Z) p# z A( M; H: w; f( q& h$ h6 c5 \
刘明明解释,实际上,音乐跟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直接相关。“比方说,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在他的记忆里童年时光是闲适地跟着爷爷,听着收音机,里面放着的也许就是京剧、胡琴或者是其他的地方曲艺,这是这个孩子一段幸福的童年记忆,同时伴随着这个频繁出现的音乐信号,比如京剧,对于这个孩子来讲,就印记下了爷爷给他的安全、温暖、祥和的童年生活。音乐治疗中,我们会经常使用音乐承载情感、记忆的这种作用。可是你不能简单地说,哪个京剧选段有音乐治疗作用。所以音乐不能像开处方一样,说哪首音乐解决什么问题,因为每个人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D7 o; W" P) x; J
3 q; H9 O2 o# j7 D& c5 N. ~ 音乐治疗有针对音乐偏好的研究,摇滚乐甚至是重金属音乐,对于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有减压作用。刘明明说,有时候在地铁上遇到戴着耳机的青少年,耳机里传出“哐哐哐”的声音,“我能想象那是什么样的声音效果,但是对他来讲,这个音乐让他放松,可是你不能把这个经验直接介绍给其他人”。2 o$ y! x! l6 e
* q* l- d, N+ r) z 但同时,音乐也有共性。比如中速偏慢的、旋律柔和的音乐可以让人放松;“简单的乐器组合,也许就是钢琴在底下有一个稳定的节奏,上面漂着长笛的线条,就大多数人的感受来说,总体上来讲有放松作用”。
) T% ]* ~/ c" d0 s7 g, ~# Q: T+ T& w9 a& D3 K- }- L) g1 v
“可是这个是不是我们所说的音乐治疗?”刘明明进一步解释,如果向医生询问怎样的饮食有助健康,“也许他们会给你一个基本的建议: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刘明明用这个比方来说明,最基本的音乐的使用,就像你听到一个医生嘱咐你的基本健康原则一样,它其实不涉及到针对性的治疗建议。8 w2 o" Z) n, }# i( `
- V% W+ B) ]+ s( p% V/ j 误区三:给身患疾病的人演奏乐器是音乐治疗
0 e' Y4 ]5 m4 \: K3 ~' w) B, D" s; ^# H% ]) J, N: Y7 Z' G0 B9 \1 A' g. x
现在有一些机构和热心人,比如音乐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去医院给患者演奏乐器。“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去帮助别人,但演奏音乐与音乐治疗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刘明明说。
0 \0 Z4 c A0 |) D7 c4 f/ o9 D r& z" k L# U& K
高天在其著述中写道:“在音乐治疗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音乐的临床使用的价值和作用,然后才考虑它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有时,“在治疗中常常遇到的情况是,治疗对象不具有理解复杂高深音乐的能力”。8 F) O- Y+ Q5 ^8 {; C
4 O/ [3 @& F1 n9 T 刘明明描述了音乐治疗用在临终关怀时的一些方式。在这样的案例中,音乐治疗师更多的是希望帮助对方整理情绪,实现一些心理、精神层面的需要。“如果有一些遗憾,有一些渴望,在有生的这段时间又是不可能实现的,音乐可以有很多方式去实现他们内心的表达”。
) b9 K4 m+ K8 P2 v/ e! r
6 g7 t7 \- K( Y% ? S4 } 刘明明举例说,比如有一些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由于内心的隔阂,在生活中他们天各一方、形同陌路,但是人在临终的日子里,这个主题会变得比以往更重要,来访者渴望化解心结。“我们不能替他去弥合与家人的关系,但是可以使用一种叫做歌曲创作的方法来帮助他。音乐治疗师可以引导他哼哼唱唱,创作出一段自己的旋律,也可以帮他给一段熟悉的旋律填上自己的词。创作这些词的过程就是帮他慢慢梳理、表达出内心想要表达的那件事、那份情感。这两种形式最后可能都可以变成一首歌曲”。
* X2 q3 e: e# r% k* P: M, U
5 P2 Q8 s" ?% Q7 [' ^- h8 d “歌曲写作这个过程里有听、唱、创作等音乐的部分,也有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和事情的谈话的部分。”刘明明说,“创作出来的歌,可以跟他一起唱,也可以录制下来。因为临终关怀这个领域,使用音乐帮助的是两边的人,一边帮助了临终者,另一边是其家属——当家属失去重要亲人的时候那些悲痛的处理。”1 Y4 A3 h2 t' ~% w& M, f
# ]$ U3 K% l- h0 D'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