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7180|回复: 2

[乐理] 中国诗词发展概况(4)

[复制链接]

4756

积分

2

听众

-82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756
发表于 2006-10-25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中国诗词发展概况(4) 7 V5 V6 k6 m) n2 i/ @; f0 V" N: u
梁陈时代作诗的人特多,但诗风每况愈下。梁简文帝提倡新体,好做艳诗,宫廷诗人庾肩吾、徐樆等人朝夕献诗,披之管弦,于是产生了所谓宫体诗。宫体诗以描写女色为主,词藻浮华,风格柔弱。自梁至初唐,其影响相沿一百多年。
* w: @0 M$ l4 z' o0 x. @% c在宫体诗泛滥之时,有少数诗人的作品还值得一读,如吴均的诗清拔有致,为时人所效仿。何逊、阴铿的山水诗也有清新之气。
: w- |3 z5 S, Q* ~, S/ |( _+ R) V* V, P7 r$ [( H
      北朝文人多宗尚南朝著名作家,多事模仿,很少创造。由南入北的庾信却是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作家。他前期出入于梁朝宫廷,多奉和、应制和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浮艳。后期被迫做了北朝的官,生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多抒写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屈身事敌的羞愧心情。其代表作《咏怀》诗二十七首多方面敌反映了他的亡国之恨和身世之痛,内容充实,情意真挚,风格苍凉沉郁,兼有南方文学的秀美和北方文学的刚健。庾信的某些五言新体在声律上已暗合唐代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加上他的诗对仗工整,用典繁而精妙,因而对唐人的影响最为直接。; S( s" H, H7 G4 S- H4 Q& U
  A+ v7 h  K6 f% G* `  }
      东晋、南北朝又是乐府民歌发达的时期。南朝民歌包括《吴声歌曲》、《西曲歌》、《神弦曲》三部分。它们产生在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和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南朝民歌几乎全是情歌,体制短小,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情调宛转缠绵。
. R. T% z  W  F1 q
* [3 F1 q$ h8 f0 F& o; A      北朝民歌风格则与南朝民歌迥异。由于南北朝长期对峙,北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尚、自然环境与南朝大不相同,北朝民歌题材较南朝民歌广泛,诸如战争、尚武、羁旅、人民的贫寒等内容,都有所反映。北朝民歌语言质朴,风格直率豪放。8 m2 f" f' g& P' ~2 q  N
) i/ ^. I! W  y6 F- n2 {
      纵观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总趋向,慷慨任气、刚健爽朗的建安风骨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偏重于追求诗歌形式的倾向却愈来愈甚。故后人对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所批评。如唐代陈子昂说:"魏汉风骨,晋宋莫传......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但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魏晋南北朝诗是从汉代古诗发展至唐代近体诗的中间桥梁。这时期出现的著名诗人,如三曹、阮藉、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庾信等人,也各有其独特成就,对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 4 l! c4 \' M" b9 R) O

' S/ P5 L, O1 A! h2 Z, D: S' t中国诗词发展概况之三--------唐、五代诗词概况
7 ?( {# Z7 e) ]6 V. F
; [1 _, {. D( i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不但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数量超过了西周至南北朝历代之总和,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题材领域的拓展、创作方法的多样化、体制的完备成熟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白花竞放,蔚为大观。# a, G6 d# b! X# H

- C. r  p/ I; I, R      唐初三、四十年间,诗坛上依然弥漫着“以绮错婉媚为本”的梁陈宫掖之风,即使雄才大略的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尽免。只有极少数诗人,如追慕晋宋间质朴率真余韵的王绩,他摆脱羁绊,自拔流俗。高宗、武后时,王勃、杨炯、卢照邻、萝宾王、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等相继登上诗坛,风气逐渐变化。沈、宋虽多点缀升平的奉和应酬之作,但在离开宫廷、贬谪荒远之后,也写出了一些较有生活实感的诗篇,而在律诗形式的定型方面,亦功不可没。号称“四杰”的王、杨、卢、骆。位卑而才高,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塞漠,虽在词采上尚未脱尽南朝的绮丽,但气象毕竟不同。其后,刘希夷和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表现了鲜明的革新精神。
8 v/ z* m8 P- F, ^7 x+ U& j" G. t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大历初年的半个世纪,通常成为盛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不论是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还是五、七言近体诗,都呈现出特异的光彩。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继承陶渊明和二谢(谢灵运、谢脁)的传统,诗多取材山水田园。孟诗注重总体印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冲淡而富于韵味;王诗擅长描摹幽静空灵的景色,着笔成绘而时寓禅意。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派诗人,则较多地描写边塞征戍生活。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也反映了军中的矛盾不平和征夫思妇的幽怨。高、岑均擅长七言歌行。前者尚质主理,气骨遒劲;后者尚巧主景,奇瑰峭拔。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人的边塞诗,虽多寡不一,形式有别,但也各有特色。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李白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豪迈不羁的性格、神奇莫测的想象、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伴随着对政治黑暗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猛烈抨击。其歌行打破了初唐整齐骈偶的拘束,淋漓尽致,清雄奔放。其五、七言绝句则深远醇美,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有“诗史”美誉的杜甫诗歌,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情怀。是其最突出的崇高理想。杜甫总结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拓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生的创作道路,又“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抒情叙事兼工,古体近体并擅,确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756

积分

2

听众

-82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75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
中国诗词发展概况====================
: [& k4 B6 p8 A# q- S
; R# v5 H/ I" Y7 k5 K6 g' I随着以“双子星座”李、杜为主要代表的诗人们的隐没,唐代诗歌进入了中唐时期。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是巨星陨落后的相对沉寂时期。当时名声颇高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实际成就并不大。步武王、孟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较有特色。元结、顾况等人反映现实的作品,可视作杜诗的同调,也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桥梁。从贞元中到文宗大和初约三十年,为后一阶段,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高潮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诗人相继出现,对诗歌发展的方向,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努力创造一种“质而径”、“顺而肆”的诗风。与此相反,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等为羽翼的一派诗人,尚古拙,好奇险,标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另辟“横空盘硬语”一路。除了这两大派之外,李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很有成就的诗人。李贺大量运用比兴,更注意锻造新警奇诡的诗句;柳宗元的模山范水之篇比王、孟更着意刻划,诗风峻洁而清腴;刘禹锡则又不同,他力求在文人诗与民歌之间闯出一条新路,可谓别创天地。
- W: o6 ]' o) V: ]/ ?( x
$ f+ L5 o4 S% A5 |      从文宗大和、开成之后直至唐亡的七、八十年,史称晚唐。这是唐皇朝的黄昏和没落时期,也是唐诗的晚霞余照时期。随着国势的衰危动乱,诗坛面貌也有很大变化。前二、三十年间,以杜牧、李商隐最为杰出,无论古体、近体,都有成就,在艺术上有新的发展。杜牧的七绝熔清新俊朗于一炉,咏史、感怀、抒情、写景,无所不胜。李商隐尤长于七律,深婉绵邈,自成一家。他们的诗歌无论是忧时悯乱、抒政治怀抱,还是写身世际遇、爱情生活,常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调。后五、六十年间,诗人数量不少,但造诣均未臻一流。诗风则渐趋华艳纤巧,转向超脱一类的审美追求。这一阶段,有一派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传统的现实主义诗人,值得重视。比较有名的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他们活跃于黄巢起义前后的诗坛,自觉地实现着“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的文学主张,感情愤激,笔锋犀利,语言浅近,成为唐诗颇有光彩的结响。* C- r7 w5 ?$ l4 L% {
5 X" v; j" T5 `% [9 G: ^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中唐以前,文人词的创作还不普遍,张志和、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作品,大都具有清新明畅的特色。相传李白也曾染指,但至今未有定论。到了晚唐,涌现出了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人词家,温庭筠是最著名的代表。温善诗,与李商隐齐名,又精于音律其词用语秾艳绵密,造境隐约幽深,在词体的艺术特征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题材偏于闺情,虽律精韵胜,但类不出乎绮怨。
8 G; R7 w/ |3 x$ b' W
0 K# a: h$ V4 ~! V      五代词有两个中心,一个是西蜀,一个是南唐。西蜀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就是这一派的结集,多“镂玉雕琼”、“裁花剪叶”之作,有相当浓烈的宫体气息。其中韦庄的词较注重心灵的抒发,洗去了过于浓腻的脂粉,风调清丽疏朗,具有比较真挚的感情。此外,欧阳炯、李珣、孙光宪等人,也有部分词作能跃出艳情的藩篱,都是比较可取的。南唐词风与“花间”稍异,大多情致缠绵,吐属清华,在春恨秋思、男女情事的咏叹中,往往渗透着国势飘摇的危苦心情。主要词家是冯延巳、李璟、李煜。冯延巳唐五代词人中作词最多的一位,他逐渐摆脱了对女子体态服饰的描绘,多托儿女之词,抒家国之慨,委婉情深乃其特色,对北宋词坛影响颇大。以亡国被遣入宋为界,李煜词大体可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宫廷生活,未脱燕钗蝉鬓,并无出奇之处。后期的作品,集中书写了从肺腑中流出的、由血泪凝铸而成的深哀巨痛,语言自然率真,意境开拓深沉,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和感染力。在词从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的历史进程中,李煜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6 ~! A1 O* m" n

! t5 `8 i. W- f* G; H=============中国诗词发展概况====================
( a( s& \+ T- W$ X2 C) \中国诗词发展概况之四--------宋、金诗词概况
4 p9 b, R0 z: }3 m/ j. B8 U$ ^+ `. ~1 W7 j/ _6 V7 d  ?! H, ~
鲁迅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鲁迅书信集》下卷)这是极言诗到唐代,已达极盛而难继的境地,亦即清人蒋士铨所谓:“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辨诗》)然而,由于宋代的特殊历史条件以及自具面貌的社会生活,宋代诗人自有其不同于唐代的生活源泉,宋诗人并非只知在唐人之后亦步亦趋,不少也能在唐诗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再作开拓发展,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面貌。吴之振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尽落,精神独存。”(《宋诗钞.序》)肯定宋诗有其“变化”和“自得”,乃公允之论。9 D* G' y0 S) z! j# p, h( }
8 c9 n" [4 {. E6 r6 i) @
      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激烈。内部力量得虚弱,使对外战争连遭败绩,宋廷只能以巨额得银绢“岁贡”向辽与西夏求和,这一沉重负担,加上“冗官”、“冗费”的种种开支,当然都是取之于民,受苦最深的就是农民。饥寒交迫的农民铤而走险,起义反抗,于是宋廷又以“守内虚外”的政策加以防范压制,“冗兵”的费用仍然取之于农民。统治阶级内部的改良、变法运动迭起,革新派同保守派以及其他各种斗争长期不断,整个社会充满了深刻的危机。( {+ |+ L6 V' q

4 H( R6 a' o! I. o+ c' Q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一部分具有正义感的诗人,在他们的诗中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宋诗中能深刻反映现实的作品并不少。另一方面,宋诗也在表现情感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宋初统治者尚能重用文人,文人待遇优厚,但仁宗、神宗朝,党争不断,不少诗人遭受打击、贬谪和迫害,不能不使他们的作品带着忧郁愤慨的色彩;仕途风波、党祸和文字狱的酷烈,又使一些诗人潜心佛道,无奈的旷达与内心的悲观相杂糅,往往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0 u# [" _% u5 v& L) u4 l

3 C! q3 g1 D# S( y$ x7 G      北宋政权的对外屈服妥协政策,使自己深陷积弱的境地。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掳,北方长期沦入女真政权之手。高宗南渡之后,不图恢复失地,但求偏安一隅。北方沦陷区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伏彼起,南方统治阶级内部的主战派也力主抗金北伐。在这样的形势下,爱国诗人们写出了许多忧国伤时,力主抗敌外侮、系念失地的优秀诗篇,形成了南宋诗坛的主流。南宋政权覆亡前后的那些无比沉痛的作品,则是这一爱国主义潮流的余音。5 k# w, U" D7 M

  ]! R) x6 O( K' z      宋诗从唐诗发展而来,但其艺术特色一般显别于唐诗,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概括得相当准确,这就是“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q' T1 ^$ v! w( P
6 q0 C$ ^+ k+ L/ v
      “以文字为诗”就是诗的散文化。唐诗中,杜甫已肇其端,到韩愈更有发展。宋诗人尤喜将散文的手法和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这样,固然在叙事和议论上有其长短,但直叙和铺排太多,赋多而比兴少,亦难免使形象性和韵味受损。“以议论为诗”与宋代社会矛盾多端有关,不少作品专论社会问题甚至触及具体政事,哲理诗与禅理诗也很兴盛,其中不乏佳作,有些则很乏味。“以才学为诗”表现为爱好使事用典。. b' N8 c; T3 o  J; g4 \# v) v( Q

- r4 b: x9 q' s& v1 v      宋诗的这些特点既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以拗峭瘦硬、长于思理,区别于唐诗的浑雅圆融、长于情韵,但议论过多过直,书卷气过重、生硬晦涩等弊病,亦往往使其艺术魅力一般有逊于唐诗。5 z  U1 n% j8 t' W0 R7 T
6 E, B: u/ z$ z  R- Z
      宋代诗人与流派很多。以派别言,北宋最初有西昆体,后又有理学诗和江西诗派,南宋有永嘉四灵、江湖派、隐逸派等。以著名诗人言,则有王禹偁、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叶梦得、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其中,王安石、苏轼的关怀国计民生之作,陆游的爱国主义之作,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在艺术上的影响也不小。
6 [( D- O9 K$ X
% }/ X) E, d: g4 I( s3 I; I1 s      诗歌虽也是宋代主要的文学体裁,但后人却更多的赞赏宋代的词,宋词甚至赢得了与唐诗并称“一代之文学”的地位。* ]/ _! K6 i- s! b- B

/ H8 F5 p3 E( Z% r5 h! p4 D      词兴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北宋时代,虽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都很尖锐,但相对来说,局势尚较稳定,农业有所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对文艺的需求日增,歌词创作随之兴盛。北宋最高统治者对臣僚采取厚俸政策,对文臣待遇尤为优厚,他们仕途得意之时,往往征歌选舞,不少歌词成为他们娱宾遣兴的工具。& W3 `! z. `( K" h/ ]7 Q( g

, L' ], I1 ~( p3 u' a. O% Y7       
# V: [% V7 N* \' h=============中国诗词发展概况====================
! w9 `3 d; D4 E( c: c     由于词被视作“呈艺”、“侑觞”之具,因而早期北宋文人词的主要内容不外是反映个人享乐生活、流连光景、感伤时序,或写都市的繁盛等。但是,由于仕途并非都那么平坦,宦海之中时有风波,因而,有些词人转而以词写身世之感、浮沉之叹,或写出羁旅行役的况味。当金兵南侵、汴京城破,皇帝、宗室被掳,后妃相从北辕,繁华凋零、百官星散之后,大量反映遭受侵凌的悲愤,表达杀敌立功愿望的词作纷纷出现。但由于南宋执政者多奉苟安政策,志士请缨无路,于是词中多写北方沦陷的悲恸,对统治集团表示失望和谴责,在感叹自身境遇的同时,亦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而由于经过南宋初期的几次战争后,金政权受制于内部困难,无力南侵,南宋政权亦无意北伐,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达官贵人又多醉心于湖山游赏,歌舞流连,上下成风。吟风弄月、饮酒赏花又成为词作之大宗,精究声律、分韵酬酢亦成风尚。当元兵灭金后,乘胜南下,攻破杭州,击败了抗元武装之时,爱国词人发出了悲愤的歌唱,宋政权覆亡后,南宋遗民的词作更唱出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吟。% ?: `) Q( G, _8 j" c( H* Y! [

0 u# {: s: ~8 ~8 k7 F8 _      在两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其题材尽管有以上的变化和不同时期的侧重,但爱情与闲情实是一以贯之的大宗。古人多有文体分工的概念,在他们心目中,词属于“缘情”的领域,与“明道”的文、“言志”的诗不同。词作为“诗余”,没有讲“理性”与“道学”的任务与资格,只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封建社会中,长期以“理”压“情”,宋词正由于其长于写情,寓理于情而博得不少人的喜爱。
/ @- @; ^  }7 M- E' Y% _
. A# o; L$ y2 q0 H# e3 L      毛晋《宋名家词序》说:“夫词至宋人而词始霸。蔓衍繁昌,至宋而词之名始大备。”这种情况,不仅与宋词反映生活面较广,在体裁上颇多创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关,还由于它有突出的艺术成就。- ^' C) g* t- e- i9 {3 J. w

5 E! G9 U2 t3 n      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慢词,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之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于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隐幽的感情,每以芳草美人的传统材料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故使宋词风格在婉约与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0 N$ U, t6 m- N2 n! b; U( @6 ^+ \' l# U8 [7 M1 w9 w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多承晚唐五代词风,善于即景抒情,颇饶韵致。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善学民间语言和音乐,对长调颇多创制,并善写市民生活和羁旅行役之情。秦观与周邦彦在结构、语言、手法、音律上进一步提高,将北宋文人词推向艺术的高峰。北宋词坛上主要由苏轼以其创作首先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指出向上一路,开始革新词风。汴京沦陷、宋廷南渡之时,词坛随时代而剧变,出现了大批感怀故国和抗战杀敌之作,分别以李清照和张元干、张孝祥为代表。此后,辛弃疾继承了苏轼对词的革新精神,抚时感事,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体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风貌,并将苏轼以诗为词的“词诗”,发展为以文为词的“词论”,而且,还以他为核心和领袖,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影响甚大。与时代风尚相应,稍后于辛弃疾,形成了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其中,姜夔的清空、骚雅,吴文英的密丽和潜气内转,王沂孙的寄托深刻,张炎的清远蕴籍,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成就。7 B( T5 H  `1 S* G# H8 m

* A( V; {& c5 `0 ]" f( W4 ~      总之,宋词虽被称为“诗余”,但创调数百,列体盈千,不仅反映了较广阔的生活,更是抒情文学的精品,其成就与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U" C+ v9 }1 P7 F

& t( ^9 E5 f$ p* Y      当时分别由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的辽和契丹,在与宋人的长期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但尚未产生成就较高的诗、词作家,作品数量也不多。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则继承了北宋的诗歌成就而自具面目,元好问是最重要的代表 .
4 ~/ {' ?/ {- J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034

积分

4

听众

-381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8034
发表于 2006-10-25 |

为什么看不到咧!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