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8332|回复: 1

[乐理] 中国诗词发展概况之一--------先秦两汉诗歌概况 (2)

[复制链接]

6521

积分

2

听众

-88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521
发表于 2006-10-18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中国诗词发展概况之一--------先秦两汉诗歌概况 (2) & M' b: j+ |/ o" ]5 _! ~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中国历代的诗人"莫不同祖风骚",其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v- ^% H1 F6 O& o! S
      / I) d  K; U9 W" X! l
      秦代由于时间短促,加上焚书坑儒,思想统治极为严酷,因此主要只有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d# |( _7 K& @/ I( ]
8 A+ C) E% f8 E* Z0 |' a
      汉代诗歌在先秦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也取得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其代表作为汉乐府民歌以及五言诗体的成熟。
2 I! }2 a8 v$ y1 j- w, q# ~      汉代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其所载录的西汉民歌篇目即有一百三十八篇之多,而现存两汉乐府民歌总共不过四十首左右。但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篇章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8 I5 g& E6 n$ \$ t+ b/ ]汉代乐府民歌以叙事为其特色。这同《诗经》民歌以抒情为主不同。这些歌辞描画了惨重的阶级压迫与剥削,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淫与腐朽,反映了长期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人民对封建婚姻的抗议、对自由爱情的热烈向往,为后代提供了一幅幅生动具体的汉代社会现实生活图景。汉代乐府民歌善于通过戏剧情节的铺叙,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塑造出特定环境中富有个性的典型形象。汉乐府民歌是中国叙事诗成熟的里程碑。
. \2 I$ p9 L! m( R0 T      汉代乐府民歌是继《楚辞》之后的又一次诗体革新。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卷一)汉乐府民歌形式自由而多样。其杂言体从一二字到八九字的句式,接近口语,富有表现力,在诗体中别具一格。而其创制的五言体诗,后来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虽然其间要经过文人的加工与提倡。9 O( x. A- Y/ N5 U. j
      
0 N4 f. ]% Y1 ]5 K4 I% i8 U) r$ }      西汉文人诗坛,颇为寂寞。基本上为模拟四言和骚体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有汉初高祖刘邦的骚体歌诗《大风歌》、韦孟的四言《讽谏诗》等。相传为枚乘、李陵、苏武等人所作的五言古诗,都不可信。
) i- P4 W& w* Z* h& N9 x      但是到了东汉,情况就有转变。早期作家班固写的《咏史》诗,虽质木无文,而采用的却是五言形式。后来张衡作《同声歌》、秦嘉作《留郡赠妇诗》,在五言诗的技巧上更有进步。而七言诗的创作也在尝试中。张衡的《四愁诗》虽没有脱尽骚体影响,但已具有新的气象。在班固、张衡的倡导下,东汉文人注意学习乐府民歌,五言诗创作更趋成熟。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风神已逼近汉乐府民歌中的优秀之作。
0 h+ A  b8 k7 Z2 f6 L3 v
( k0 @2 H1 M4 w      《古诗十九首》可以说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正确地概括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指西汉)古诗,皆在其下,是为《国风》之遗。"(《说诗睟语》)这些古诗表现了浓重的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 S) l( F* C4 v' R- ], g# {
      《古诗十九首》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这些古诗长于抒情,善于比兴,象征衬托,所用皆妙。其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往往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其语言实为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具有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 b% G8 C7 R% ]6 E  U; r' N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建安时代,由于三曹七子的提倡,终于形成了"五言腾踊"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诗的创作便成为诗歌的主流之一。因此人们曾评《古诗十九首》为"风(指《诗经》)之余,诗(指文人创作)之母"。梁代锺嵘曾经阐述过这种从四言到五言的转变在艺术上的必然性。他说:"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诗品序》)这些话对后人辨认诗歌前进的趋向,是有教益的.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034

积分

4

听众

-381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8034
发表于 2006-10-18 |
也很精典呀!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