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5153|回复: 0

[歌手] 回味上海三十年代经典歌曲

[复制链接]

3736

积分

2

听众

3459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736
发表于 2019-5-24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回味上海三十年代经典歌曲

  其实,好歌曲现在非常稀少了!

  何止好歌曲,甚至连好音乐、好小说、好电影都很少了。我指的是那种稍微能称得上小经典的、引起一度风靡的歌曲、小说或者电影等,出现很少。好歌曲出现,往往和好书、好电影同时代到来的,是靠一定的文化和经济的相互滋润的结果。就好歌曲来说,必须有好的歌词,而好的歌词必须要有好的歌词人。

  这年头,专门写好歌词的人少了。那些不会习琴不懂和声的歌星,都乱七八糟自己写歌填词了,他们像北京填鸭式的充数自己的主打歌曲,听来都好像是一样的调,缺乏旋律美、和弦美和歌词美!虽然他们的歌曲数量惊人的多,但是没有一首值得我们聆听的。目前的流行歌曲都有滥曲之嫌,总体缺乏创意、没有技巧、调性雷同、词意庸俗等,尤其可笑的是,那些流行歌曲的歌星,总是身怀绝技:唱歌、作曲、作词、演戏、广告、写书等,几乎样样能行。

  因为没有好的歌词,所以,好歌曲现在几乎也没有了。况且,一首能真正留传的好歌曲面世,要经历一定时间的酝酿和作曲人的灵感。比如,苏东坡的词《但愿人长久》直到上世纪中叶,才有人给它谱成新曲,成为经典中国歌曲。好歌曲产生的速度缓慢,或许是符合音乐创作的艺术规律的。

  相反,歌曲数量出奇的多,多到泛滥,就遭人唏嘘了。

  一个人只能做好一件事。艺术的表现也是这样,要想在艺术的所有领域表现一番,这恐怕不是在搞艺术了!我们有这样多失败的例子:拍了电影后要还要当歌星;当了歌星后还要成为作家;成了作家后还要当电影导演;当了电影导演后还要画画;成为画家后还要经商,等等。一个人是否有涵养和耐心,把一件事做好做下去,这大概和社会的文化氛围及个人价值观念有关。

  陈歌辛

  当然,没有好歌曲诞生之前,还是有好歌曲让我们欣赏的。上一次中国集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歌曲,是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在五四的新风前后产生的。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在我们回头聆听那时的歌曲,会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歌曲的力量、诗词的力量。那些歌曲完美的程度,后来无一超越。笔者小时候就喜欢听一些非常经典的老歌,其中一首《恨不相逢未嫁时》百听不厌。

  “恨不相逢未嫁时”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句诗,张籍诗《节妇吟》里当然表面上是写怨妇的,其实是托词自己对仕途的怨尤。张籍此诗是表达自洁明志的意思,自比为妾,面对赠送的双明珠还之优雅的托词,而其末句的“恨不相逢未嫁时”则成为名句: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好几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读到张籍这首诗时,尤其读到这句“恨不相逢未嫁时”诗句,情愿相信张籍不是借妾托词,而是一种真正的抒发男女情怀。这句诗的动人之处,就是一个“不”字和一个“未”字上,强调已经过去的情怀。唐诗里用“恨”字的特多,唐朝诗人亦臆淫恨情,恨边塞狼烟,恨仕途不济,恨宫女妓女;还恨好时光的消失,恨好东西的不得,和恨好情怀的鼓捣。所以说,张籍的“恨不相逢未嫁时”情怀,并不完全是诗的托词,至少可以确定他生活当中有过这种男女情怀。

  名句“恨不相逢未嫁时”后来一直被青年男女夜读唐诗时,成为不朽的摘句。笔者读大学时,在图书馆里亲眼看见一个女生,在她的笔记本上一行一行地抄写“恨不相逢未嫁时”诗句,而且排齐、工笔地抄写,抄写满一页纸她就愤懑地把纸撕下来,揉团团了扔进纸篓里。我当时注意这个女生发疯地抄写这首诗句,是纳闷她抄的是《节妇吟》中的诗句呢,还是一首歌的名字。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不清楚这首诗句是谁写的,出处在哪;人们也不清楚有一首歌名也叫《恨不相逢未嫁时》。

  陈歌辛和爱妻金女士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如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华彩,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歌曲、近代文学和中国电影艺术等。在这二十多年里,上海集中出现了好多大师级作曲家、小说家、艺术家的作品。艺术歌曲《恨不相逢未嫁时》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诞生的。这首以张籍诗句命名的歌,是一首让人过耳不忘、且极具艺术歌曲风格的歌曲,它不仅曲调非常优美,而且它的歌词也美到极致:

  冬夜里吹来一阵春风

  心底死水起了波动

  虽然那温暖片刻无踪

  谁能忘却了失去的梦

  你为我留下一篇春的诗

  叫我年年寂寞过春时

  直到我做新娘的日子

  才开始不提你的名字

  可是命运偏好作弄

  又是我们无意间相逢

  我们只淡淡地招呼一声

  多少地甜蜜辛酸失望苦痛

  尽在不言中

  单看这歌词就明白,这是一个高手作的词,也是一个高手作的曲。但是在很流行这首歌的年代里,人们并不很清楚这首《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隐秘出处,其实这首歌曲是有点来头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文艺百花齐放,其中形成最大的艺术派别就是蝴蝶鸳鸯派,这个派别里的大师及其大师的作品,在当时红透了半边天。以前对蝴蝶鸳鸯派的作品和作者,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偏见和看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宽容,我们从流传下来的堪称经典的作品中再次叹息,大师就是大师,只有大师的作品会流传。

  《恨不相逢未嫁时》这首歌当初发表时,作词署名为佚名或金成,所以造成当时一些出版社、唱片公司一度吃不准这首歌词的来历,甚至一些港台出版物一直把这首歌的词作者写为佚名。但根据上海文献的记载显示,作词就是当年上海著名的作曲家陈歌辛,而谱曲是当年上海资深作曲家姚敏,第一个演唱这首歌的人,由当时著名的美女歌星李香兰演唱。

  李香兰

  李香兰当年唱过好多陈歌辛谱曲的歌,李香兰越唱越红,他俩在公众面前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在他俩神搭档的交往中,当然会有男女情怀的出现,但陈歌辛和李香兰俩的友情只“发乎于情,止乎于理”。因为在他俩创作和表演最火热的时候,陈歌辛已经有家室的人了。再看看陈歌辛写的《恨不相逢未嫁时》词,他虽然是诠释了一个已婚女子的相见恨晚的心情,但我们情愿相信,这是陈歌辛假托张籍诗句的女子口吻,在抒发他自己的情怀。可见,当时陈歌辛是不想让人们知道是他作的词,他担心人们看出他的私情,而署的别名。

  李香兰演唱这首歌时,她和陈歌辛的感情及交往已经式微,只是这首不朽的歌曲成为了他俩友情的纪念。学过美声唱法的李香兰,把这首歌曲所诠释的情怀、心境和复杂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人难以企及。李香兰晚年有人提及这首歌和陈歌辛时,她脸上洋溢着美好和深深失望的表情。美好的是那段深深的感情,失望的是后来的悲喜两界。

  五十年代陈歌辛被押送安徽白茅岭“劳动改造”,他的儿子与他断绝父子关系,但陈钢子承父业创作了风靡全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闻儿子的音乐作品问世以及港台歌星不断翻唱他的歌曲,陈歌辛百感交集。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临终前再次应验了“恨不相逢未嫁时”苦涩味道,他未能看到儿子的《梁祝》的签名总谱,也未能听到群星翻唱他不朽歌曲的歌声。

  1961年,陈歌辛于劳改地饮恨而死,享年才四十七岁。

  值得记述的是,这位旷世奇才的作曲家陈歌辛,把他的生命献给了音乐,他是上海人音乐精神的标杆,他的人生的灰暗和不足已经可以忽略,因为他的音乐已经飞扬中外,响彻云霄。在当今华人欢聚的世界任何地方,都会拣选《玫瑰玫瑰我爱您》来欢欣鼓舞,将来的音乐史上肯定会注释一笔:陈歌辛,中国作曲家,上海浦东人,开创独具风格的华语歌曲,影响深远。

d043ad4bd11373f0b706dfadf12494fffbed04f2.jp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