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4444|回复: 0

[转帖] 采访前高通团队开发的声卡厂牌 Buckhorn(跳羚科技)

[复制链接]

1357

积分

2

听众

103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357
发表于 2019-3-7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采访前高通团队开发的声卡厂牌 Buckhorn(跳羚科技)

Buckhorn翻译过来是“鹿角”的意思,这个品牌在音频行业里面估计大家还是第一次听到,我为什么对这个品牌感兴趣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创始成员和他们做的事情。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这个品牌的介绍。
8693_1551801512_thumb.png
4558_1551801513_thumb.jpg

从官网www.buckhorn.com.cn摘录:
“在创始Buckhorn之前, David Yin是高通模拟设计团队的高级副总裁,他是一位世界级的模拟电路专家,他带领一支完整的设计和CST团队打造Buckhorn产品。作为音响领域的新鲜血液,Buckhorn还面向ODM模式,将有助于我们的客户快速设计和生产完成他们的新产品要求。
我们的硬件、驱动程序、固件和工业设计团队主要来自高通公司Atheros,多年来专注于消费类有线/无线宽带电子产品。我们的软件设计团队是Windows/Linux驱动程序方面的专家,负责有线/无线网络接口卡,Buckhorn的团队能够从硬件到软件全流程设计生产,我们与美国的合作伙伴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中国最好的设计团队。我们从消费音频设备开始,将以团队在FPGA和ASIC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转向专业音频设备,并且有一天我们的专业音频芯片将诞生。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新的中国本土创业公司在音频领域出现。我们将与竞争对手一起参与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使中国生产的音频设备在学校、家庭和录音室越来越受欢迎。”
是不是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呢?中国的音频行业有这么顶级的团队参与进来了,相信会对中国录音产品市场和专业音频处理器市场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据查国内目前还没有完全自主研发的录音声卡产品和高阶的基于音频处理的FPGA设计团队,国产品牌基本主力还是生产话放、耳放、功放类型的产品,在数字调音台方面也还没有比较强的设计生产团队,虽然我国是代工大国,但一直处于产品的电子制造组装阶段,很难有市场的控制权。在录音声卡品牌中像ICON这样的品牌,驱动都是依托于德国公司进行的开发,国内只是主要做硬件生产。Buckhorn去年上海乐器展已经推出一款产品,近期见到PRO12 1进2出的声卡上市,激起了我对Buckhorn的兴趣,正好有机会去上海,顺便对他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通过采访能了解这个音频创业团队的信息,以及他们的一些故事。以下为部份采访摘录。
非常遗憾本次采访,David Yin回美国了,没能跟他碰面,所以采访Buckhorn另外两位主要的成员。
陈:Buckhorn总经理 陈杰
张:Buckhorn 技术总监 张飞
音频行业相对来讲是个比较小的行业,据我所知Buckhorn团队都是从高通的网络部门出来的,Buckhorn为什么会定位到音频行业呢?
陈:“首先,Buckhorn团队里面的同事都非常热爱音乐和音响,有的同事玩HIFI,有的同事玩直播,当我们决定做音频行业,大家都非常有兴趣,就参与进来了,同时通信行业是个竞争非常激励的行业,给初创团队的机会不多。当然进入到专业音频领域也是因为我们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认识了乐王股份的明总,当时他把Platane Audio和龙健集团的朋友介绍给我们,讨论了音频行业非常多的问题。经过一轮的市场调查和论证,我们感觉到团队还是能胜任做音频专业领域的,因为团队里面对于FPGA、驱动开发、超低Jitter时钟的设计,特别是David在模拟电路上有非常高的造诣,在他的指导下,模拟的部份就非常有信心了,同时我们在基于网络的传输方面应该说是比较有优势的,David在高通的时候主导开发了高通的千兆路由器的芯片等产品,对于我们在将来做基于网络多通道音频传输的产品的时候应该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就这样进入了音频行业“。
Buckhorn的第一款产品是一个网络主播用的声卡,为什么挑选这样的产品呢?
陈:“PRO12是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当时为了考虑开发周期的问题,多通道的声卡因为涉及到FPGA等关键技术,如果用FPGA来搭系统,需要USB的IP核等,这都是非常大的协议,再加上MADI 等协议,我们还是感觉开发风险过大了,团队的成员虽然都是音频爱好者,但是毕竟没有开发过专业的音频产品,所以还是先从我们认为最相对简单的产品着手。虽然说PRO12简单,但是实实在在的花掉了我们团队1年半的时间,硬件的设计花的时间还不算太多,但是驱动方面的工程量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同时我们也希望去挑战成本与品质,因为消费量的产品需要我们有严格的开发预算,BOM也需要控制在极限的范围内,还要达到专业产品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硬件就开发V6版本,话放、耳放、控制、时钟都推翻了好多次,同时我们的产品经过了非常严格的实验室验证,防静电,高低温,防尘等都达到了以往高通公司消费类产品的要求。从目前PRO12成品的指标参数来看,达到了主流的录音产品的要求,同时驱动的延时也达到了主流竞品的水准,在话放的品质方面,在这个价位段的产品来说,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在高通的工作经历对音频产品有帮助吗?
张:“高通是世界领先的通讯类公司,十几年前我们上海的团队设计了全球第一款千兆以太网芯片,由于功耗,稳定性,die size都异常优秀,以太网芯片迅速占领了全球1/3的市场,软件部门在迅速完成ndis2/ndis5/ndis6/rpl bootrom/pex bootrom/packet driver/novell driver/linux driver的同时,也在多个国家申请并获批了多项专利,Switch 芯片也相当优秀。再后来软件部门并入wifi软件部门,可以这么说,您如果使用过电脑和智能手机,那么您就运行过我们团队以前写的代码。这些产品技术对音频并无太大关联,但开发流程和品质体系,却极有指导意义。此外我们也考虑领域交叉,利用网络接口的大吞吐,低延时,802.3Qav等技术,发展新的产品系列。”

Buckhorn 在开发驱动程序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张:“专业声卡的软件不同于电脑板载声卡,第一,专业声卡需要超低延时通道,也就是ASIO; 第二,针对主播和录音市场,专业声卡需要提供虚拟多通道;第三,专业声卡对音质有高要求,这不是板载和市面上那些便宜的声卡能做到的。这些就要求我们软件开发过程中,既要熟悉Application开发,又要熟悉WDM驱动开发,既要研究usb/pcie/thunderbolt协议,audio 协议,又要研究windows kernel stream架构。此外音频流不同于网络流,音频流对同步的要求很高,这个同步,从驱动到ASIO,无处不在。在windows 驱动层面,由于多核多线程和多优先级调用的存在,这就要考虑另一个层面的同步,这个是windows 驱动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到产品稳定性,处理逻辑不严密的话会出现蓝屏。得益于在高通成功开发有线/无线网络设备驱动的经验,得益于期间我们学习到的品控流程,得益于我们的自动化测试,前期我们做足了压力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我们过微软的 WHQL认证时,在大约四天的测试中,我们通过得非常顺利。由于驱动中支持ASIO / WDM / 虚拟通道等较多功能,整体下来软件代码已经超过15万行,花了整整1年半的时间才做出目前的稳定版本,当然我们还在不断的优化和做更多的功能。由于我们以前不是专业做录音的,也是跟乐王的团队边学边做,乐王的团队在产品定义上给了我们极大帮助。现在可以说团队成员对于录音声卡的底层软件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了。”

在未来的产品系列里面有还有什么计划呢?
张:“首先我们会先把PRO这一条产品线补充完整,目前2进2出的PRO22已经开发完成,当然有些新产品目前还不能对外讲,未来主要还是围绕FPGA进行开发,FPGA天生适合实现数字滤波器,可以带来更多新功能。多通道未来也会有的,目前也有ODM的工作在进行中。音频产品目前品类还是比较少的,在音频领域我们是新人,还需要做很多技术积淀,我们也是做5年10上的规划,我们团队的技术成员都比较年轻,David也鼓励我们把技术做所实,不着急。我们正在经历“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蜕变,我们有底气让我们的设计使音频产品越来越精彩。”
你们对目前国内音频业界有什么观察呢?
陈:“目前,我们是一支新兵,对于行业还需要学习,也希望能跟行业的大佬前辈们多交流,现在电子制造业在国内还是非常强的,可以说在欧美,他们要制造一块大尺寸的PCB电路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现在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基于产品的生产,中国的产业链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只是音频产品这一块,国内比较缺乏高端设计和开发,比如像UA的产品,都是在国内工厂生产的,但是基于FPGA的音频算法和外观设计还是国外的团队做的,国内要想做出这样类型的产品特别是基于FPGA的算法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我们周围很多FPGA高手,但是他们都在从事现在最火的芯片开发工作,很难下决心进行音频行业。同时音频行业是一个跨界的行业,特别是专业音乐产品,对我们产品经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要符合音乐性,符合音乐行业的使用特点,又要是个科技产品,不过Buckhorn有业内领先的乐王团队做我们的技术支持,我们的产品都会给他们的工程师试用,提意见,我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开发环境还是有信心的。“
跟Buckhorn团队聊了很多话题,从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支内心特别干净的高素质的科学家队伍,虽然他们目前做的产品,还是比较入门的产品,但是从他们聊起产品,那种坚定的目光和自信,感觉到了他们在这个行业中可能潜藏的力量。是啊!从华为最近在世界上的技术突破可以感觉到,中国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站起来了,虽然陈总笑言Buckhorn离RME、UA等目前这些主流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还是选择相信他们对中国的音频行业将带来一些希望和变化,希望Buckhorn能够长久的走下去,做出一流的产品,在NAMM SHOW的展会上看到一流中国厂商的身影,因为他们的官网www.buckhorn.com.cn是个英文站点,陈总坦言他们的目标就是“国际市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