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9|回复: 3
收起左侧

[资讯] 关于黑胶的几个认识误区

[复制链接]

4902

积分

3

听众

-27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902
发表于 2006-6-27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g) F" ?9 K# B) T. Y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角度,讲几个关于黑胶的常见认识误区。
5 Q8 \' N! C. k7 j( m" U
) ~1 N. p7 m: J2 j  R' x, B: R  F# f7 y9 V& w7 l5 m8 g

" q* J2 b+ d" u: s/ R  N* M第一,黑胶的声音就是温暖、糊。
' w! B: R2 i& U! u8 ]7 x7 g( b! d4 E! t8 s, Y# g& u
3 n( v% x, Q0 k4 ^6 H1 g
6 @+ y9 k+ c3 s* S0 \* P' `: X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关于黑胶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式的错误认识。很多人对黑胶就是如此理解的,但它事实上并不正确。只能大致地说,低档的黑胶唱机,声音一般呈现为偏糊。就像低档的CD机、低档的数播等数字音频系统,声音一般表现为偏薄、偏亮。
( U( X4 p7 f- q' K! H1 Q# l; f. W1 k# p' t8 J
* `& `) v8 F! f, m7 G/ d8 e

5 ^4 m8 [, P7 Q2 d, Y( P* w对,这样的意思我说过不止一次:低档的数字音源,和低档的黑胶音源,一般而言声音表现为,前者偏薄偏亮,后者偏糊。低档的东西都会有明显的自身局限,不同类型的东西,局限性的具体表现也不一样。. y" [- I* w+ l+ @, N% O$ l9 e+ m
& X  X5 k. l8 A' j/ H
. Y. }9 W% Q! C# o8 f/ H3 x
- u; {/ X" k. ]7 v! [
但是中高档的黑胶系统,声音不糊。就好比中高档的数字音频声音也不会薄和亮。“糊”不是黑胶系统本质、固有的特性。在各个环节都到位的情况下,黑胶系统播放录制优良的黑胶唱片,声音可以非常鲜明锐利、高度解析、速度快、瞬态好,和“糊”完全无关。' V& ]+ L) F9 a8 Z( M7 o

; O: d- w2 ^- \% j2 u, g) E
6 z1 w2 q& N  k. D; C& d- C4 h, f0 |3 k# M& t4 j+ z
所以不要在没有听过好的黑胶系统之前后给黑胶贴标签,认为它一定糊。很多人只是缺一个机会欣赏到中高档黑胶系统罢了。
7 @: L6 n' r; i6 C
9 q" u; m$ E: R% V: K
* @! t8 {# L* s0 r! |0 U% ~% |
; z* d) u- v0 E: q  f( k5 f+ P3 h& {* u6 U; y
' g- I- Z0 f8 N- ^
第二,黑胶放起来就是各种豆声、杂音。. T) Q# ~) H6 Q; p" B$ F

+ M, N' e( y+ d$ C
& ]. \1 s1 `0 T, K2 L5 x
: Y4 W( h$ p- w  v2 J这种观念其实相当程度要归咎于国内很多漫不经心的、粗糙的“黑胶演示”。在国内的音响展上经常可以听到厂家用黑胶来Demo一套系统,然后经常会听到哔哔啵啵的杂声。确实很多厂家和展商太粗糙了,随便拿出脏的、不干净的、状态不好的唱片就大大咧咧随便播。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大厅里听B&W音箱的展示,音源就是LP,展商放的不知道哪里找来的唱片,持续不断的豆声,听得让我感到难堪。这种事情对厂家来说应该是根本无法忍受的。' l5 A4 A0 ^7 Y/ H, R

% J: W  v" `  c: g9 Q' V6 u: ]; |% X! A" G/ ]; S6 N  ~8 b

, V3 C. n5 s& |1 \9 w5 ]  v我在慕尼黑展上听的系统演示,凡是用LP作为音源的,大多数效果很好,唱片干净而无杂音。印象很深的是一次听卡玛系统的Demo,厂家人士拿着一摞崭新的唱片,每张都是现场拆封拿出来播放的!那当然效果完美了。国内那些拿着脏唱片随便播放的行为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B7 O; b4 N- {1 l

4 |& n2 Y; ^: T+ L' s# Z4 U; N" @' k6 l, Q

" D  n9 V3 d" g% r6 @# S% c实际地讲,新唱片不说了,二手市场上收来的黑胶,有一部分状态好的,是可以做到基本无底噪播放的。然后认真玩黑胶的发烧友肯定需要备洗碟的设备。最推荐的当然是“线洗机”,效果优于超声波洗碟设备。二手市场的黑胶经过清洗后表面杂音肯定是会大大减少的。还有一些播放的杂音是唱片翘曲造成的。唱片翘曲会造成有规律的杂声,这种情况需要用专门的“压平机”进行压平处理。下图是我的日本ORB唱片压平机。如果嫌它贵,现在市面上有国产替代品,只要三千多元。当然效果我没有对比过。这玩意就是一个均匀加热和温度控制的事情,理论上技术难度不会太大。3 j% q: q0 R! k  N" L' L

+ C9 P0 n- a. j' E: K/ Y) X! R; N6 O+ u; p
* u( S$ _0 p. P0 A, [$ i. \+ [6 p: l! x
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品相不错的唱片在经过清洗和压平之后,杂音和底噪都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具体说是“偶发杂音”,甚至有部分唱片可以做到犹如CD那样安静地播放。最后就是,选购时品相不好的LP直接跳过就是了。现在二手唱片那么多,网上大把大把,找品相好的就是了。" u/ C# l$ W4 {2 i% G

' d# X4 O. w( X) S. r5 b
0 {" O' T9 M  }( s" U! C& p
( X1 d/ F6 l) |) A) f/ X! q% h( O( N6 d. H1 L7 _4 z+ o$ @
) n3 N" T! b+ y3 E' v, |- t' ?
第三,玩黑胶一定要追求“全模拟”。数字录音、数字混音的黑胶唱片没有意义。
: L  v& c+ f- {) [9 w8 l, E6 p% L6 k% F# i; ?

$ c. b* ^) F, B$ u. U8 t
: }2 m3 K1 y. M7 z' v; i所谓全模拟制作的AAA唱片,有些发烧友是很讲究的,认为那样才是一路模拟方式到底的、正宗的模拟黑胶唱片。而数字录音、数字混音制作的黑胶唱片,就不正宗。! E5 D1 w1 ~* l" ~
& t' i( V# u% v/ ^0 y- N: k  b
  \2 K, c+ ^; Q8 Z' Y2 D- o

* ]: o1 q! M+ w* i, Q- J/ R5 i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也有变化。总的来说逐渐走向开放心态,开始接受数字录音的LP。是的,数字录音的LP有一种听感类似CD的感觉,包括采用数字混音制作的LP也会带有接近CD的感觉,但是抛开“正宗心态”,仅说耳朵的听感,我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 |5 o7 m/ f4 ?% E1 }
) n6 x* S$ x! Z/ F
2 A, ^$ O5 j$ r
0 i7 B% k) A3 b事实上在1980年代,即数字音频技术刚出来的时候,有些唱片公司率先使用了数字混音技术,即把多音轨的模拟母带首先进行数字化,然后再对数字带进行混音和剪辑。这种Digital Remix的优点很明显,听感上声音清晰度提高、底噪降低。因为模拟开盘带每复制一次就会引入新的噪声,信噪比下降,声音也会更糊一点点。原始的录音母带如果用模拟技术进行混音和剪辑,最后的成品必然已经带有品质的下降(比起未经剪辑的原始母带)。数字混音方式的优点是确实存在的。
% v1 O9 s1 K7 r- P9 V
( `( r; \6 i7 L# L, l: @! p$ c* L  R# J) F( V' g( R+ }. Y0 Z

: s( e( ~0 [! m在1980年代,同一张LP可能有两种版本,数字混音的版本和传统模拟混音的版本。我也做过一些对比,发觉数字混音的LP是有其优越性的。下图这种标着Master Sound的CBS/SONY的黑胶就是采用数字混音的,事实上当年也会贵一点。
9 W4 x, V( R. z0 s
4 ]1 [, _2 |( r% R* k9 z7 C; a+ X* b( [' s- r( U; F. I3 [

# @! t# P5 _% U- o/ Z, Z顺便说下,目前环球音乐有一个系列的复刻黑胶唱片叫ARS系列,都是请英国伦敦著名的Abbey Road Studios做Remastering的,从听感上说我认为这个系列也是数字混音的,即环球音乐把数字母带提供给Abbey Road,然后ARS在数字母带的基础上做重新混音。这个ARS系列黑胶的网评也是正负都有,有的认为声音比旧版LP更干净清晰,也有的认为没有旧版唱片的“模拟味”。这应该就是数字混音带来的结果。我的观点是,心态开放些,别老是以旧版唱片为“绝对标准”去评判复刻。数字混音会带来更清晰一些的声音,也有好的一面。
5 z; u4 I8 I+ R( W) Z
- w2 I3 [  [% J2 K1 |
* [# i* V+ T0 i
# j# D& _. Z1 K5 v5 }
" d: s8 N6 h/ ]  a第四,黑胶系统的“调整”非常重要,要具有很高的“调整功力”才能发挥出黑胶系统的实力和潜力。7 _  {5 N% u/ a1 m: a4 e2 S/ n

7 S/ t* ~) V8 g6 H( [: e8 a1 ]4 c  [  _; X' z

6 O' D" f/ Y. k6 F6 y这个问题是颇有意思的。毫无疑问黑胶系统是需要调整的,包括唱盘的水平和避震、唱头和唱臂的各种角度和高度,肯定不是随随便便一装就OK的,但问题是,“黑胶调整”真的那么神秘、影响天翻地覆吗?我个人觉得,黑胶调整这个因素也被有些人神秘化、夸大了。: d* V" P& M" x% k$ Q

. m# v( g- k9 C) j2 f) g% p6 X/ b  q* Y8 @
4 l8 D/ H3 g9 Q! a$ Y. T
就像喇叭摆位这件事,喇叭摆位毫无疑问是影响声音的,但是一定需要一个仙风道骨的大师来告诉我们具体的一对喇叭该怎么摆放才最佳吗?, i/ w: m# Y5 A% K, h
1 R5 u3 h" r6 ~" F+ D  i
. ], G' F6 L2 I
: w* T  ?6 y' t3 g
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首先,喇叭摆位是不存在绝对、排它的唯一最佳方式的。其次,具体一个用家的环境里,喇叭如何摆位最佳,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是一个需要主人自己慢慢调整、而不需要一个“大师”来告诉主人应该如何如何的事情。喇叭摆位,以及摆位如何影响听感,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原则,但是最终的摆放需要用家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听音类型去确定。这里不需要盲从一个“权威”。! L$ U& b$ g, E5 r9 P& a7 h9 e
2 p& l6 p8 Q9 k& X$ Y

# s' u$ z! {! ]& [  k9 w
  Z0 ^, G3 {$ Z) w; a! P黑胶的调整(主要是唱头和唱臂)我认为是同样的道理——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原则,但是具体的选择是个人化的,不是需要一个“高手”才能“调好”。其实玩过一段时间黑胶的用家最终都会逐渐认识到,一些调整的角度、高度、针压等会如何影响声音。然后具体调到什么针压、什么角度和高度,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是根据自己口味的。不是说请一个高手师傅来,按照他的标准调好,就是Best状态了,就“充分发挥潜力”了。不存在这样的状态,没有这样的事情。  X7 a* H7 v! r: m. o7 Q3 L/ f6 X
  |! s4 q& ?# T% p  a
0 c; E7 ?: q5 y

! I8 N% T7 u6 x9 A2 G0 O: e在玩HiFi这件事情上,我是反权威、反“大师”的。HiFi调整总体来说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不需要一个“大师”来为主人拿主意做决定。
) [- ~* x# n  r: w- {' t( s
+ ]2 V: D: k4 K# b0 t% o% b6 j; Y$ \/ ^9 ?3 D" I

; x* j; I  S0 X  V1 r另外,调整带来的影响也往往被夸大化了。实际上的影响是微妙的,唱头基本横平竖直了、按推荐针压了,唱臂靠辅助工具基本角度对了,声音就大差不差了。其实从我个人经验来说我一直推荐用正切唱臂,因为调整更简单,连专用工具也不需要,也不需要设置和调整侧滑。我隔一段时间会换唱头玩,每次换个唱头,再靠肉眼微调一下,十分钟内搞定,并不复杂。当然正切唱臂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它往往需要配合一个气泵,有气泵噪音的问题,但是仅从调整角度看,它是最简单的,而且循迹角度的误差也小于普通唱臂。普通唱臂无论什么形状和长度,无论怎么调,总是存在一个循迹角度误差的,甚至对某些玩家来说,普通唱臂的循迹角度误差带来的“失真”也是黑胶的“味道”的组成部分。我是不需要这种明明可以避免的误差和失真,所以很早就决定只用正切唱臂。
音频应用

2470

积分

2

听众

-311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2470
发表于 2006-6-28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黑胶的几个认识误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902

积分

3

听众

-27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902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花溅墨喜欢。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902

积分

3

听众

-27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90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的。等等吧。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6 19:34 , Processed in 0.03198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