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mp3]viewFile.asp?ID=15122[]<br><br>
<P align=left>琵琶吟 Song of Pipa<o:p></o:p></P>
<P align=left>专辑名称:《卡门》 <o:p></o:p></P>
<P align=left>演奏者:琵琶:赵聪 吉他:秦万民 <o:p></o:p></P>
<P align=left>出版日期:2005年4月30日 <o:p></o:p></P>
<P align=left>出版社:北京中唱时代音像有限公司 <o:p></o:p></P>
<P align=left>ISBN号:CN-A01-04-560-00 <o:p></o:p></P>
<P align=left>简介: <o:p></o:p></P>
<P align=left> 琵琶乐和吉他结合,别有一种心情, 琵琶与吉他,均为弹拨乐器,但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琵琶的前身之一,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到中国,逐渐演变成东方传统乐器,吉他的前身之一。 <o:p></o:p></P>
<P align=left> 中亚地区的游吟诗人、神巫和苦行者们弹奏的一种名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ta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单弦诗琴,却经丝绸之路传到了波斯以及整个西方,演进成了今天的吉他。2004年春天,4月8日,在北京鲍家街43号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和琵琶教育家李光华先生,分别带领他们的学生共同举办了一场极富想象力的音乐会。两位学者型的教授,在一次偶然的小聚中,擦碰出这样一个创意,让他们各自的学生用各自的乐器展开一次妙趣横生的音乐对话。于是,一场小提琴VS琵琶的音乐会在北京春天的夜晚引来无数的掌声与喝彩。 <o:p></o:p></P>
<P align=left> 在那个令人惊喜和兴奋的夜晚,有一位仪态优雅的女生就在李老师的行列之中,她就是赵聪,中国优秀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当天应招返校,为她的老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助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这场别致的音乐会也悄然传扬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主题:当东方遇到西方。向上也许可以追溯至汉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四夷来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丝绸之路,下则可穷至鲍家街43号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林李音乐之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o:p></o:p></P>
<P align=left>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录音项目也在普罗艺术的音乐编辑中酝酿,它的创意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东西相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时隔半年后的秋天,赵聪走进普罗艺术的录音棚开始了与西方音乐的再次邂逅,但此次面对的却不再是小提琴,而是另外一件西方的经典乐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吉他。 <o:p></o:p></P>
<P align=left> 从狭隘的文化层面上看,琵琶与吉他的邂逅似乎是一种机缘巧合,但当它们展开了一次尝试性的对话之后,大家可以尽弃所有的偏见和担心,演奏家们的信心也陡然大增。 <o:p></o:p></P> 在作品的选曲方面,专辑有特别开放的态度,所涉及的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参半。当然,这个专辑中的任何作品,面对这样一种方式必须重新编曲,但味道是新鲜无比的,如同使用橄榄油去做一次中式的烹饪。<br>[MP=480,80,true]http://www.audioapp.cn/mybbs/UploadFile/2006-3/20063319331832380.mp3[/M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1 9:36: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