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果器与合成器
虽然看起来不太一样。但是效果器与合成器有很多的共同点。
我要告诉你一种你也许难以接受的观点,那些你最喜欢的乐队——尤其是那些非常依赖吉他效果器的,也许玩的实际上是电子乐。虽然我这么说听起来像是说些不负责任的的话来骗阅读量的,但是还真不是!
从1900年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将乐器进行电声放大,以吉他跟贝斯最为突出。电吉他与后来我们称之为合成器的乐器就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成型的。虽然近些年对于它们之间的区分愈加明确,但是在观念与技术上,它们之间的鸿沟似乎变得不是那么难以逾越了。
电子管设备
来聊一聊我们都不陌生的话题,电子管,这些小东西简直就是个奇迹,从1906年开始,它给吉他放大器、雷达甚至是电脑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到五十年代的时候,吉他电子管放大器的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吉他手使用也比较普遍。但是那个时候电子乐还是一种非常先锋的艺术形式,我们今天称之为合成器的乐器在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普遍,它们体积庞大,造价昂贵,声音极具实验性。
在1951年,RCA (美国广播唱片公司)尝试着去破译热门歌曲背后蕴藏的规律,为了代替音乐中的管弦乐的部分,他们设计了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合成器。这个新发明出来的玩意是一款模拟计算机,体积巨大,占了整整一个房间,它有一个像打字机那样的键盘,使用者以代码的形式输入音乐。不管是声音还是造型,它就像是来自于Dr. Suess(译者注:苏斯博士 美国儿童作家)作品里头的东西一样叫人莫名其妙,所以,这个发明当然没有怎么受到大家的关注。
晶体管设备
晶体管在四十年代被发明出来,到六十年代的时候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电子音乐中。像Moog 与Buchla这些品牌的合成器已经离不开这种元件了,但是当时电子管吉他放大器却依然是主流。晶体管放大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才被那些追求阴暗,相对较冷音色的吉他手所接受。
尽管一开始并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但是晶体管还是在单块效果器领域大放异彩。比如,66年出现了Fuzz Face,70年出现了Univox Super-Fuzz与Big Muff,这些效果器以及它们的无数衍生版本如今依旧很受追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