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7 08:18:21
|
只看该作者
HD-SDI矩阵优势何在?如HD-SDI矩阵在PTZ及系统控制上比传统矩阵具有哪些优势?在声音、电力及控制讯号的传输,HD-SDI矩阵的优势何在?而控制管理软件,是否有不同于传统矩阵的操作管理?
一般而言,不管传统矩阵或是SDI高解析矩阵,基本上都是以Belden1694A同轴电缆为影像讯号的传输介质,而在摄影机PTZ及声音的传输与控制上,则多以RS-232/422或RS-485双工或是半双工(Full/HalfDuplex)方式来将控制讯号传送到摄影机上。在SDI摄影机到达3G-SDI的型式条件下,也有厂商将声音、电力及控制讯号,以领先影像讯号半周的方式,载在影像同步讯号空白部份,这样就达成一个单一同轴传输矩阵的要求,不过以目前的产品技术条件来说,讯号传输距离,仍然是SDI矩阵挥之不去的障碍之一。
SDI矩阵系统大致是提供RS-485制协议,这会牵涉到过去在工程上必须要注意的厂牌控制协议(ControlProtocol),透过相同的条件就可以实现对SDI高速球或一体机进行PTZ控制。键盘可透过RS-232/422或RS-485网络端口对矩阵进行控制。SDI矩阵产品同样具有控制设定软件这种功能,在系统设定与操作上,能提供用户便利的操作管理。在长距离的SDI高解析矩阵与高解析摄影机间,系统现在还可以藉由SDI光端机所组成的回路,建构成为一种非压缩高解析的数字实时监控系统
HD-SDI矩阵核心操作系统与传统矩阵一样吗?影像效能一般如何?HD-SDI矩阵采用的处理器系统为何?核心操作系统为何?其运作效能是否稳定?
大部份SDI高解析数字矩阵控制系统,都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例如ARM系列的处理器,且会使用较为稳定可靠的Linux核心操作系统,以稳定系统的运作效能。系统可以在SDI路由上,支持到最大128或256路输入,128路输出包含影音讯号的输入输出SDI接口。
至于在影像效能上,目前由于SDI摄影机本身的格式条件不一,SDI矩阵必须考虑到可以兼容接收720p或1080i/1080p@30fps或60fps的SDI影像讯号,同时,针对模拟的标清或960H高线数模拟影像讯号输入到输出,也要能够任意切换,这是SDI矩阵有的特定影像效能,也是过去传统矩阵所无法达到的。
当前随着各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升级,以及4K、8K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超高清、融媒体时代。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新业态,新需求日益变多。制播向一体化、平台化转变,与此同时,IP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在采用HD-SDI矩阵后,是否可以与IP网络监控系统整合?整合的方式、架构与采用的设备需要哪些?又对于不同讯号的转换,需要哪些转介设备,以达到整合的目的?
与IP监控系统整合方面,在监控系统联网要求下, SDI矩阵一般都会配置网络端口或是可以在连接影像转换服务器(SDIDVS)下,将讯号直接以SDI转TCP/IP,或经NTSC或PALVideo再由DVS转为TCP/IP讯号,仍然是可以将SDI矩阵与网络监控系统做一个完美的系统整合。同时,透过监控中心联网方式,由中心对矩阵进行统一配置管理,多组矩阵可以经由网络从中心矩阵下载配置信息,可以一次建置及管理SDI矩阵,以实现SDI高解析矩阵联网上分散部署与集中管理的要求。
HD-SDI矩阵的各项稳定性如何?哪些冗余设计?是否有新的应用方式?当功能有所不同时,矩阵的架构与设计是否有所不同?冗余系统的设计,结构为何?
从不同的SDI矩阵结构,如模块式、插卡式、刀片式等,都是SDI矩阵在开发过程中,频频产生问题的来源。例如系统能否在模块化插卡式上,进行热插入等,都关系到系统稳定度与可靠度的效能。
当然模块化是一个最好方式,包括控制、电源系统等,这些结构大大方便了故障解决和系统维护的工程。同时,由于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矩阵扩展变成容易堆栈,一方面方便厂商生产,也同时提升产品的生产速度,减少产品故障率,提升稳定与可靠度。在冗余备份能力上,大部份的SDI矩阵的控制和电源系统,除了要求模块化、插槽或板卡结构外,目前制造大都以双控制、双电源(Redundant),而且冗余式热备份(自动备份),以避免手动备援系统可能造成系统失灵的隐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