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新机种价格门槛大幅降低 VR(虚拟现实)和 AR(增强现实)这两个词汇,大约 2 年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2016 年被认为是 VR 元年,AR 则拜宝可梦手机游戏之赐,效果广为许多人熟知,不过这两项技术在 2017 年的普及速度却很缓慢。 根据调查,VR 三大领导品牌中,市占率最高的是 Sony 的 VR 设备 PlayStation VR,2017 年底全球累计出货量约 200 万套,其次是Facebook旗下的 Oculus Rift,第 3 名是宏达电的 Vive。《东洋经济周刊》指出,普及缓慢的原因在于体验的门槛过高,VR 设备本身就要 5 万日元左右,还要购买高性能的个人电脑或 PS4。 因此各公司相继开发新机种。宏达电推出预定 2018 年 1 月在中国问世的 VR 一体机 Vive Focus,约人民币 4 千元就能体验。Oculus 也预定 2018 年初推出一体机 Oculus Go,售价只要 200 美元左右。 另外内容也是关键,目前的用户多半是喜欢游戏和科技的人,开发业者降价之后,还积极思考如何吸引更多族群,同时避免玩久了会头晕的状况。 事实上,AR 和 VR 技术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例如不动产业者透过 VR,让顾客在购屋前先浏览内部;零售业在虚拟空间展现实体店铺,让消费者即使在线上购物,也好像亲自到店采购一样。AR 则可以用来补强人的能力,例如把道路资讯、行驶数据等投射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让驾驶人不必移动视线,专注在前方道路上,以提高安全性,这种抬头显示器(HUD)的普及,即归功于 AR 技术的精进。 此外,从 Google 等公司募集了 20 亿美元、却未推出任何产品的 Magic Leap 公司,终于在成立 7 年后,于 2017 年 12 月发布了 AR 眼镜 Magic Leap One,号称视觉和音效逼真,而且不容易产生晕眩感,预定 2018 年要推出创作者版本。因此今年是值得期待 AR 和 VR 创新技术的一年,预料市场规模在 2020 年会达到 1,200 亿美元。 AI:超强运算的梦幻电脑将问世 除了智能音箱、AR、VR 外,AI 也可望在 2018 年应用在各行各业,使市场急速扩大,各企业预料会有更多合作,例如工业机器人和医疗业界、汽车相关业者在自动驾驶方面积极合作,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AI 专用的半导体开发竞争也会更激烈,除了现在广泛被使用的 nVidia 绘图处理器(GPU)之外,Google 也开发了深层学习处理器(DLU),英特尔和富士通公司也不让 nVidia 专美于前,分别开发 AI 专用的处理器。调查业者 Tractica 预测,2017 年到 2025 年,AI 市场规模的年平均成长率约为 57%。 此外,《日经产业新闻》也对 2018 年的新科技做了预测,首先是量子电脑的商用化实验将陆续展开。被称为“梦幻电脑”的量子电脑,运算能力可以达到现有电脑的一亿倍,目前由加拿大的 D-Wave 系统和美国 IBM 公司领先。不过,日本电信电话(NTT)和富士通公司也不甘示弱,正在开发应用量子力学的电脑。日本政府从 2017 年 11 月开始,推出量子神经网络(QNN)云端系统,开放给民众试用未来科技。尽管商业化的课题仍多,今后这样的实验将越来越多。 《日经产业新闻》还预测,2018 年利用物联网的量身订制品将大增。经营购物网站 Zozotown 的 Start Today 公司,推出穿上身就能测量身材的紧身衣 Zozosuit。这套衣服上布满感应器,消费者穿上之后,感应器就能测出全身 1 万 5 千个地方的尺寸,开发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不必实际试穿,也能在网络上买到合身的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