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26|回复: 1
收起左侧

[耳机] 关于煲耳机的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7844

积分

4

听众

950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7844
发表于 2010-2-14 15: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制立体声录音(binaural recording)
- u: ~3 h( |! ^* Y) M/ Q0 W6 R" X, Y3 _: D! a5 L5 k
指有意将录音话筒装在仿真人头的耳通道内的一种特殊录音方式。由于仿真人头的物理结构,在录音中将包含有一些特别的空间信息。当用耳机去听这类录音制品时,便会产生不同于真实情况但又甚为奇妙的三维空间感。这种方式录音的唱片又称“人头唱片”,专供耳机使用。
$ v1 q& P. L; ~  x4 `& @7 q/ q5 [. J/ l( T
听过耳机的朋友大多知道,耳机重播音乐的效果和喇叭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音场”方面。耳机虽然也能营造出音场的效果,但远不如喇叭自然。“耳机的最重大缺陷就是音场不自然”已经成为发烧友的共识。这是什么造成的呢?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用喇叭重播音乐时,声音信号从喇叭发出,通过空气传播,到达人耳。这时,人耳听到的“喇叭声音”和听到自然界中各种声音一样,经过耳廓、外耳、耳道,传导到耳鼓膜,被大脑神经所感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耳廓、耳道、人的头盖骨、肩部等对声波的折射、绕射和衍射,都会对声音造成一定影响。在声学上,用HRTF,即“头部相关传输函数”来描述这种影响。正是由于HRTF的影响,人的大脑能根据经验判断出声音发出的方位和距离。人即使蒙上眼睛也能判断声音发出的方向和距离,这就是靠大脑根据HRTF影响的经验做出的判断。通过耳机欣赏音乐时,声音是被耳机的驱动单元直接“灌”进双耳的,也就是说,人的耳廓、头盖骨和肩部等对声音造成的影响没有了,HRTF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大脑就无法准确判断声音的方位和距离。很多人觉得,用耳机欣赏音乐时,音场的感觉不自然,乐器的定位似乎是虚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另一个原因是,制作立体声录音时,一般左右声道的话筒彼此相距几米、甚至十几米。相距如此远得到的立体声信号被两只相距只有30厘米的耳机单元灌进双耳,通常得到的效果就是:音场的大部分似乎挤压在左右耳之间的脑海中,俗称“头中效应”(In-Head Effect)。
+ m% d3 {/ {  T, }  |2 H+ T# O- e0 I' Q; V
然而,有一种“仿真人头”(Dummy Head)的双声道录音方式完美地解决了耳机的这一弊端。用仿真人头方式录制的唱片当用耳机欣赏时,能营造出比喇叭更为逼真的360度音场效果,是迄今为止在音场再现方面最完美的一种高保真录放方式。要想用喇叭营造出可与之媲美的音场效果是不可能的,除非用无数只喇叭将听者围起来,录音时用上无数声道!然而,仿真人头录制的CD只有用耳机欣赏才能体会到其妙处,用喇叭欣赏并不能发挥其音场上的优势。为什么呢?这就要谈到仿真人头录音技术的原理了。
% {% I1 T- r. i5 H8 _& b( J' x; s8 O" g
简单地说,仿真人头录音方式就是把两个微型全方向性话筒安置在一个与真人头几乎一模一样的假人头的耳道内(接近人耳鼓膜的位置),模拟人耳听到声音的整个过程。这个假人头有耳廓、耳道、头盖骨、头发和肩膀,甚至皮肤和骨头也是采用和人体最为接近的材料制造的。这一切都为了一个目的: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人耳在听到声音时所受到的一切HRTF的影响。这样两个话筒录制到的信号应该说就相当于一个在假人头所在位置的真人的双耳所听到的声音。这个双声道的信号不能加任何后期处理(否则就会破坏“模拟真人头”的真实性),直接灌录到唱片上。只要用耳机欣赏这张唱片,就能几乎完美地将录音场所的音场(360度)还原出来,好象听者就处在录音场所中似的,因为所有的HRTF都保存在了唱片上,被耳机重放出来。& W2 v% F/ T5 v! P8 J$ a( ~
& x; c/ W  V& Q+ }
显然,用喇叭放这张唱片也会有不错的立体声效果,但绝不能跟耳机相比。因为在喇叭播放的过程中,听者又受到了一次HRTF的影响,乾扰了唱片中原有的原始HRTF信息。用双声道录音就可以完美地还原出360度的音场效果!这本应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是,仿真人头录音只适合耳机重放,这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所以市面上采用仿真人头技术录制的CD极少,很难寻觅。在著名的仿真人头技术网站http://www.binaural.com/上,有一百多种CD可供订购,但由于发行量少,大多价格昂贵,发烧友到国外网站订购时,支付和运输都很麻烦。6 k6 A& Y6 w! i* n5 V' p0 m
* d/ g4 y6 o' ]+ n9 _$ m
笔者的一位美国朋友知道我是耳机爱好者,特意从Tower Records订购了一张仿真人头录音,赠送给我。这张价格高达50美元的限量发售镀金CD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张用仿真人头技术录制的大型交响曲的唱片,收录有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风琴交响曲”,弥足珍贵。出版仿真人头CD的几乎都是一些小型唱片公司。这张CD是由Newport Classics出版的,编号NCAU10001。制作这个录音时,一只纽曼KU100仿真人头就摆放在指挥家上方,录音场所内的一切声音都被完整地记录在20比特硬盘上,经Sonic Solutions工作台的编辑,制成最终的镀金CD。监听用的器材包括B&W Matrix 801Ⅲ扬声器、森海塞尔HD580耳机、Bryston 4B功率放大器和Apogee的20比特数码-模拟转换器。传统的双声道录音方式只能记录、还原180度的前方空间,而这张仿真人头唱片记录的是录音场所内360度范围的完整空间信息!用森海塞尔HD580耳机来欣赏这张CD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录音时就是用此耳机作监听的。当然用别的高保真耳机效果一样出色。从整体上说,这张CD不仅音响效果发烧,动态大、频响宽、分析力超高(管风琴发出的超低频令人直起鸡皮疙瘩),更充分展现了“仿真人头”技术的优势,确实音场之逼真无与伦比。. [$ U( a3 _/ @: q: c- O" i
0 `; ?/ `/ Y- G/ d) |% s
熟悉耳机的朋友都知道,用耳机欣赏普通的CD时,音场似乎是“堆积”在两耳之间的头脑中,“头中效应”的存在使音场效果不自然,和听现场明显不同。而这张“仿真人头”CD展开的音场完全脱离了欣赏者的头部,很明显是声音来自外部空间的逼真感受。欣赏时只要闭上双眼,便仿佛身临其境,坐在录音场所中,面对整个大乐队,各个声部的位置、水平和纵深的排列,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4 Q) E* |4 K- i, @- n0 w0 e; E" ~! o5 u) l# {2 a) c4 U
举个例子,“管风琴交响曲”末乐章开始不久,有一段弦乐赋格,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个声部轮流拉奏,在一般的唱片中,这些声部多多少少是混在一起的,而在这张仿真人头CD里,每个声部的空间位置和深度都异常鲜明,决不带半点含混,比我听过的所有喇叭系统都更加逼真。另外注意,这首交响曲中的管风琴位于左后方,而不是通常的正前方。当我第一次从双声道的耳机中听到“后方”传来的声音,我还真吓了一跳,下意识地要回头看看呢!360度的空间感真是厉害!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Hi-Fi搞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即使是最高级的系统,仍比不上现场的感觉。原来,关键就在于音场!360度的音场感觉和平时听到的小于180度的音场感觉,差异真的很大。仿真人头技术是唯一能百分之百还原360度环绕音场的技术,比任何“多声道环绕声技术”都远远优胜。' W/ k+ y4 L) O. s

  U5 N/ n7 k  }# x仿真人头CD既然这么好,那么无法从国外订购CD的普通发烧友怎么搞到它呢?我寻觅了许久,终于发现了一张发烧友有可能在国内买到的仿真人头CD:美国TELARC唱片公司最近出版的一张名为“雅歌”(Song of Songs)的CD,竟然是用仿真人头技术制作的。对国内的耳机发烧友来说,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体验360度音场的机会!假如你拥有一副Hi-Fi耳机,不管档次是高是低,都应该去买一张仿真人头技术制作的CD来听听。它带给你的是绝对的震撼,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环绕声系统”也无法比拟的360度的绝对临场感! 
2 X* q$ s- F+ f% p& }2 A) a6 t' I% v! l9 |, U  E3 o/ K& a) z
- q, j- y/ p! ~$ U; _
" ~) y- z* u6 ~: K

8 ^* v% ]" X1 K* ~# n0 H/ p1 x[ Audio Stax 人头录音] 大家可以对比着中文看下,再去视听!/ c+ D4 @  l2 r/ _: F& }5 j

( Q) \6 d( Y" G. @* J第一轨是环绕效果演示,主角是一对夫妻。在左前方的女士介绍了房间布局后,估摸近50岁的男主角从屋外打开了右边的大门,走进屋来,他边说话边擦着你的身后走到左边,KISS了女士一下,然后冷不丁地贴近你的耳朵压低嗓子来句耳语,把你吓了一跳。然后随着女士的方位指点,男士开始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四处游走,一会儿拍拍这儿,一会儿搬搬那儿,一会儿又打开窗户,让马路上的嘈杂声涌进屋子……你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陌生的男人不怀好意地围着你转悠(女人的这种感觉应该更明显吧),慢慢地,这位男士来到了你右边,说话声越来越大,这个声音有些特色但绝不是亲切与磁性的陌生男人一步步凑近你,你想躲都躲不了,只得闭着眼横下心,听他强行说给你听的“悄悄话”,然后他又边说边来到你后面,贴身站在你脑后,你真恨不得能向前逃去……最后,两位同时凑上来,嘴巴分别贴着你的两边耳朵,压低嗓子来句告别语,令你毛骨悚然,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心里却庆幸这并不令人舒坦的逼真演示终于结束。$ |# y, e1 @# r/ n+ K
4 j" L9 [0 Z2 B3 i& M
这轨演示巧妙地利用了距离对人感觉的影响。记得曾从哪本书上看到过,人与人之间随着关系、熟悉程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距离底限,双方的距离一旦超过这个距离底限,就会使某一方感到不自在。你在听这轨演示的时候,你就像一位盲人,对一位从未打过交道、嗓音也不亲切的陌生人,这个距离底限值应是相当大的,可这位陌生人偏偏不识趣,故意凑近你,装神弄鬼地压着嗓子跟你说话,你当然说不出有多难受。我曾兴冲冲地让我十三岁的女儿听这段演示,她只听了两分钟就不听了,说是没意思,搞得我灰头灰脸。事后从妻子那儿才知道,因为演示效果太逼真了,女儿听得害怕了起来,所以不敢再往下听了。
/ F: b& u; T0 W' R% v
) }% @& `% b% u& b' g. b6 q/ }第二轨是几段效果演示,首先是一个女人洗澡的过程,然后是火车站的嘈杂,最后是呼啸飞驰的火车。感觉效果比第一轨稍差。从13轨至21轨,除了19、20轨是没有什么音乐元素的声音演示外,其它的各轨是各种体裁的音乐和各种乐器的演奏片段,录音温暖而真实,旋律优美动人,尤其是那种环绕效果让你感受到一种实在的被音乐包围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现场感,听这样音乐与你平时听耳机或听HI-FI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第5轨的铜管乐合奏让你感觉乐队就好像是围着你在演奏;第9轨的交响曲片段使你好像坐在音乐厅的最佳位置,切实感受交响乐的强烈动态与巨大震憾;而第11轨的合唱又让你感受到合唱的声浪扑面而来,那深远的空间回响昭示着演唱场地是一个很大的教堂或剧院…..每一轨都很有特色,都值得欣赏。
6 E1 z% }# O7 X! S  m8 N% V8 g8 p4 ^/ c. w* B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好几个音轨尾都包含了现场的鼓掌声,尤其是在第9轨中,演奏时间只有2分钟,但鼓掌声就长达1分半,这张唱片之所以如此青睐掌声,原因不难理解:平常我们听HI-FI,不管是现场录音中的掌声还是在录音合成中刻意加上的掌声,是从前面传来的,这就不像是观众的掌声,倒像是乐队为自已喝彩了,当然有点不伦不类;而从这张唱片中听到的掌声,是你前后左右的观众用手拍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掌声,你就在这些观众中间。4 B% L- y) N& b- i+ S- y
6 f- {5 Y: W$ c  t
听人头唱片与平常用耳机听一般唱片的最大不同,就是感觉到声音好像不是从耳筒的位置出来的,声音已明显跳出了耳机的束缚,让你觉得触手可及。从整张唱片来看,环绕效果是不错的,尤其是在左、右及后面三个方向,定位显得很真实,但在演示前方的位置时就有点怪怪的,人好像在你的额头上或头顶上方活动,定位有点虚,这与人类的听音原理有关系,无法求全。也正由于这点,说听人头唱片能感受到真正的360度环绕是不确切的,要想感受到真实(没有夸张成份、没有音场失真)的全方位环绕效果,现有的所有录音及重放方式都是无能为力的但人头唱片毕竟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值得体验一回。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3 13:08 , Processed in 0.02276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