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声 {1 j. |$ j6 O/ Q2 C7 m
布置左右声道两组音箱时,不要离得太远,要计算两组音箱的声音到厅里听音座席上的时间差不得超过SOms(间隔差不得超过17米).也要计算到达听音者的直达声和主扬声器对面墙的反射之间的时间差小于50ms。另外也可以考虑对主扬声器对面墙作好吸声处理或做成扩散面进行公道扩散,或者设计好反射面,使一次反射声能反射到后排观众,改善后排的听音效果。因为声音传播的特点和人耳掩蔽效应的结果,回声的形成有如下规律,以便我们把握利用。一般来说,①大房间比斗室间轻易产生回声;②混响时间短比混响时间长轻易产生回声,③语言声比音乐声轻易产生回声;④听音者在离声源近的地方比离声源远的地方轻易泛起回声。7 |" J0 o$ {3 ~( C$ z! P
$ E, o9 u6 H' d T1 _
) \* W& R" d% x6 M9 B9 f$ Z- Y& R% v8 a& G7 Q1 I/ p$ \4 h) L
% A% ^5 u" A8 g- I W 2、颤抖回声- O z' T+ P) A/ w
平行墙或有规则的多边形都有产生颤抖回声的.可能,可以改变这此平行墙.改变多边形规则的平面成。注惫,假如虽有两面平行墙.但声源不在两平行墙之间.而且声音传播的方向不与这两而墙垂直,此时、造成颤抖回声的缺陷固然存在,颤抖回声实际形成的可能则大大减小了。, U7 a: }$ h+ Q+ l* [1 q- y
, j7 {8 [& a6 o% o; e
3、声聚焦( I. w/ @5 l; K9 D, o) d
' ~. l: K* H8 k* I# F6 S4 r! n 在设计巾避免凹形圆弧墙面或曲面,如不可避免,可以用装饰材料将凹面的聚焦点聚在超出或高出听音区,或者曲而内使用吸声材料和凸面的圆弧反射材料,吸收或扩散声能,破坏其聚焦。
) z5 I" `2 h, P& _: H, [3 e% Y& @- g; a1 y/ x
4、声耦合
1 m" w7 V0 H! e$ ~8 l5 m
3 v8 e! K1 E$ T, \" B9 t 留意未经处理的空间与厅堂进行耦合使混响时间加长或受到临近空间的混响声的影响,可以采取隔音和对耦合空(过道.长廊)进行吸声的处理方法来减少影响。
3 Z" P0 @# l- O' E2 K0 a, d! w& \5 V7 G$ K% P
5、声影7 D# _# Z* P! J6 \+ `3 h0 W
* d1 x* U" T5 p7 G1 W( p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舞台、扬声器布笠装饰结构要保证所有观众都能看到中高音扬声器.避免声影产生,必要时在扩声系统设计中增加辅助扬声器。
& b( L. M" g4 _8 j& a, j. o, \% N% F% Y3 h
3 X" W' H;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