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标题: 中古调式辨析 [打印本页]

作者: 625790581    时间: 2008-8-15 18:27
标题: 中古调式辨析
中古调式辨析
0 D# W. S, }' q/ V$ X
' p/ j( q- e2 q& v- N* `$ S一、简介
" ^- U% ^+ c, J- x' ~6 F
( T4 x! K/ Q1 h- h3 O  y5 }. W4 l4 b, d7 P中古调式又称教会调式、特种自然大小调。它在大小调盛行之前,就在欧洲音乐中应用。大小调体系是由于和声的运用之后,脱胎于自然大小调从而发展出的和声、旋律大小调。而自然大小调式是中古调式中的伊奥尼亚调式和爱奥利亚调式。
9 Q. V& b3 z% [& ~% f
" d7 N- I5 u. A3 Q- ^" ?, l大小调的区别在于主音与三度音的关系。大三度是大调的属性,小三度是小调的属性。正是大小调的根本区别,决定了中古调式的属性。
. q& N; |3 ^  c' M: A
" E. N, q' g& f  c; I, x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古调式分为:! b' v* z6 X; ~$ }$ P' D

. |: e1 O* V( m& {0 j1 c大调类:伊奥尼亚Ionian,利底亚Lydian,密克索利底亚Mixolydian;
, F0 {6 `* s! B
$ d7 j% ]# S% K  t2 k* Q8 b/ j$ @小调类:爱奥利亚Aeolian,多利亚Dorian,弗里几亚Phrygian,洛克利亚Locrian。
/ ]) D  d6 a. \9 ?, {6 r3 Q* ]  a
除了自然大小调的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以外,其它的调式均有特征音程,因此称为特种自然大小调。
; f2 B: i5 P9 ~( X5 `, L; q: j7 M/ ^  I. q  L8 x) K) i
二、中古调式的记忆与分析1 y4 b  D& H' k0 l

5 c8 U( \' o2 g' m分析或者记忆中古调式,要将其与自然大小调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其特征音。
! b% U* R- T. L! `* y( k4 c& o7 l) Z3 X
大调类:
3 P. Z* x5 h* E/ D  E
' w6 T# i- z9 }. k: a) g# q伊奥尼亚——自然大调/ ^: B: A- ?& M2 u6 ~, x

' ]  a8 C2 {  e/ m) {, J9 O5 s利底亚——升四级大调4 _* Q. Y1 F# ^, C( g3 @
0 @; o5 s" o2 z
密克索利底亚——降七级大调
, U6 |' U% f* ^/ Z8 q" h' _& _* B. [& s, z& W
小调类:
2 M4 V. j7 s! U+ B& v
# g; z, t9 H8 Q. `, c爱奥利亚——自然小调
' w" g3 n2 `  N" C# ]( q3 z( o( z* j( F9 m
多利亚——升六级小调
; f$ K  G, d% Z0 h- ^3 D* ^( X0 H
3 y+ l6 e5 P. {! I弗里几亚——降二级小调
1 a2 ]1 Z1 y# t2 K% V; }0 S+ o- s+ x9 R
7 H- s, n& Y4 W: g洛克利亚——降二级、降五级小调
4 t0 _) B( K5 Q) n' E" ^( P  T
  Q9 R/ P1 h* G1 [. m6 c
( z( @2 _! L* {: }2 X: L+ B$ ~0 _+ X& C2 u; G/ \' {
中古调式的分析有两类:
- z/ j+ L6 N2 @0 w: e/ d, H& ]# @& ~4 x( J, N  v
1、使用同名大小调调号,特征音使用临时记号;
9 o( c& \" z' n4 ?" z8 S& K) z6 k- Z5 e5 Y7 V2 [! t* ?% z2 [
2、使用以伊奥尼亚调式主音为主音的调号,调性中心在除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之外的音上。" k! o' Y% N) @( M6 h3 Z3 @0 Q

( f- \* {3 }" \: O+ q
! T6 M/ o2 {' p% _8 ~% ~% y9 B/ W; a" j+ `% b
三、中古调式的特征和声运用
  S( c& k1 W+ S4 ?* V; l" i8 M4 [3 H; o# U' e* l5 A
由于中古调式产生于大小调盛行之前,那个时候的功能和声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中古调式出现在一些欧洲民歌或者教会圣咏的音调中。
, z2 [& W$ C# [* F# n
( ~5 v& M; G; H# U+ ?$ w7 c( e) r大小调一统天下的时代过后,许多作曲家在寻求新的音调时,又重新使用中古调式进行写作。此时中古调式的特征音,建立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决定了一些不寻常的和声运用。' B! F0 \' C3 i
+ [* {3 f0 o2 C; l1 U$ h% M5 S, u! x
我查过一些和声书,对于中古调式的和声运用,都写的不是特别详细,因为一旦使用中古调式的特征和弦,其功能性将大大减弱,因此许多作曲家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都采取与大小调和声交替使用的方法。1 x7 G- V5 u2 |! c- ]
" Q. U* M$ k# B3 D- B# r
这里只写一些简单的特征和弦用法。! K) T, |5 O( ^5 h) k) b( f

9 G: P$ \; s4 _9 v4 I, e3 i多利亚调式。多利亚小调,主和弦为小三和弦,属和弦为小三和弦,而下属为大三和弦,它的下属和弦就非常明亮;! `" h1 x4 w6 Z6 j" p6 m6 |

. }  G0 W0 S8 u弗里几亚调式。弗里几亚小调,特征在于降二级音,这样它的二级和弦就是大三和弦(我在想拿波里降二级是不是就来自这里),一般小调二级都是减三和弦;2 O* n" d" g( O  s- g2 D

% |' @3 |- ?! h$ x0 @3 s. p9 B1 J上述两个小调,都是在下属使用大三和弦造成明亮的效果。
* h5 V! V9 l* s9 e" K7 J! ^
+ f2 a9 k& d% [# u& o洛克利亚由于主和弦是减三,几乎是没有人用的。(忽然看到一本书说爵士音乐使用洛克利亚比较多,对于爵士乐研究不多有空去看看)
0 v; n$ Q  O! M* y/ I" r3 u$ q* h# M# \, Y5 s

' \! t! ?2 D! }/ H+ i# ]
' m# G! g# Z5 b1 E! B与之相反的是密克索利底亚大调,v级小三和弦弱化了调式七级音的导音功能。
; s1 ?- q+ j, V2 W: Y3 m! L; M, W. [1 k* N9 [. [
而利底亚调式的升四级,则常常使用二级大三和弦作为重属离调的音使用。
, n4 ]( w3 ?2 d4 z8 ?
& R* n4 ^2 z# A8 [* R! }下文是我在另一个回答中写的有关密克索利底亚的和声运用。
7 ^) M  O4 X: o, M. y% ~
# T; i. W) B# r' L% p0 G4 o流行歌曲中五级小和弦起什么作用?应该如何使用与解决?
9 e8 o0 P( _: G, C& K
; S3 }" K7 F0 L" I6 C& F8 h: Zv级小三和弦弱化了调式七级音的导音功能。
% \$ o/ ^5 ?& \; ~& Y1 |8 i" l! z" O9 ]3 D
调式中七级和主音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时称为导音,这个音通常会高于平均律更贴近主音,从而起到引导主音出现的作用。/ ^& f+ L- s; U4 p( m  t6 Y# G' g6 Y
" `# j: ?1 U  W9 d
当调式中七级音和主音是大二度关系时,称为下主音,此时这个音引导主音出现的功能减弱。/ T% @0 W8 P8 Y" x. M
# Y" ^/ n" M+ B0 w7 C
使用下主音的调式通常有自然小调和密克索利底亚大调。下面分别分析一下小五级在这两个调式中的色彩作用。
" s8 d& K- P, c- S2 x( }( j+ W% R5 ]- G% X3 {2 w

; [5 ]# U. |/ A7 o5 y
" R' o$ B# x4 ^; B( A  l: @和声小调的正三和弦中,i、iv是小三和弦,V级是大三和弦,这样功能性更强,主和弦也更稳定,而且有色彩对比。自然小调的正三和弦i、iv、v是小三和弦,这样它的正三和弦就只有一种色彩,功能性也不强。1 b$ ?, S& D# \- E0 P$ T8 j. \

0 \: c+ C0 {9 \0 j# A' j
( f+ C" z6 W, k1 @
  y9 [9 n5 C9 H# N. h自然大调的I、IV、V级都是大三和弦,为了使正三和弦有更多和声色彩,我们通常在IV级下属和弦上做文章,降低vi级音使其成为小三和弦,并与主和弦、属和弦形成色彩对比。而下主音的使用,使属和弦变成小三和弦,主和弦和下属和弦是大三和弦,与通常和声大调的用法不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弱功能色彩和弦。0 c0 V4 ~. o! o% m% Z

$ a7 p" }) U7 a/ e因为有人问v级和弦的解决问题,再详细讲一下自然小调和混合利底亚调式的和声布局。
# \: N4 x2 |* U4 M" ^- k2 c0 T" P* ~% E1 }0 A: S
由于v级的下主音弱化了七级音功能,使调式的和声布局不再以属到主的解决为调性核心。属和弦弱化,下属和弦的地位必然增强。
/ s0 P( `5 F6 l5 e2 ^) v( i& z
' @5 E9 q* ?: n1 f4 e: n6 U7 w+ q' ~在自然小调中,由于导音作用的消失,调式六级下行到属音的倾向性增强,下属和弦的地位提高以后,为下属——主的变格进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六级音下行到属音,也可以配置iv—III的进行,使其达到平行大调的变格进行的效果。
* \6 h% q- ~3 \2 w8 e
# V* K9 W& r) R6 s! L密克索利底亚调式由于属和弦功能的弱化,即使在民族乐派的作品中,也多为小属和大属和弦交替运用,密克索利底亚的VII级大三和弦,倒是常与IV级联用,或者在和声布局中强调下属到主的变格进行。3 ~6 F; Y. x7 Y, S

5 Z# F2 J9 ]7 P5 |因此,小属和弦,一般是不直接做v—I的解决处理的。
作者: sunguang    时间: 2008-8-16 08:44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中古调式辨析




欢迎光临 音频应用 (https://www.audioapp.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