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 写歌词的十条秘诀

[复制链接]

182

积分

3

听众

8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8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29 21:52: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歌词的十条秘诀% L8 K' Q) P/ C. z5 c6 E
有的人认为好的歌词应该是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有的人认为好的歌词应该是优美如诗曲折委婉的。有的人喜欢直抒胸臆,有的人喜欢出其不意,这其中并没有标准答案。更多的是符合自己的审美,贴合歌曲表达的意境与情绪,展现出独有的特色。1 A; L+ Q/ A9 q

% _+ i% f+ @: E/ `3 d( |" S: ~: h# ^5 p' j
( F- w, `0 w% j6 B4 r
那么,如何写出一副令自己满意,让听众叫好的歌词呢?笔者总结了十条提升写词水平的小秘诀。
9 I& _$ j/ t  [0 L  w9 w+ {" M: f+ t. D! L" [4 ^* y* D6 f

; B: P* [) L- W$ o0 z6 _01
+ \# K! z$ l4 a/ _' b熟悉多种音乐类型( x2 l9 M1 C; E

6 j! p- d9 j. a# e. E$ A# {- B' ]  t( |* z0 \8 N! [
$ n/ h+ A% v8 |' }" Y0 X

, T4 C" N/ ?7 B+ G这可能是写词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一点。
/ g# w; }2 |% v, |9 m/ G
& ~+ h% s1 f! G6 a, h& |“写词根据题目或者制作人的要求来写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比如陈奕迅的《好久不见》,“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这样的词会给人一种安静的沉浸式的一种状态的感觉,这样的歌词比较适合慢速的流行抒情歌,或者民谣、后摇(作为口白)之类的音乐形式,如果放在比较重的音乐里就会显得格格不入。8 U$ `  ]9 v8 X9 o, W  n; U' }8 o

; o9 j" b) K' n0 z
! q. E$ u+ U1 V: [" c  z  r/ {假设制作人或者甲方爸爸给出一个“爱而不得”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沟通音乐类型。如果是流行类的歌曲,写作的重心就可以放在纤细幽深的心情上;如果是摇滚类的歌曲,写作的重心可能会去突出怨天尤人的情绪抒发;如果是说唱或者民谣,写作的方向可以是娓娓道来的一段故事;如果要求比较皮,非要整个老蓝调、大乐队什么的,那就参考一下《hit the road Jack》,进入滑稽的舔狗模式吧。  A6 w" g. e9 W* f' {" h

. q) I2 o$ _$ D5 L1 M& J2 F) l- U
" M. r. Q4 }) \0 X$ F
' ~/ C+ @9 V3 n& T7 z$ D
9 K$ S8 f! i# B* L9 v, D5 K( r02# C( {7 B/ G* o! X8 j8 F  b7 V; M  K7 \
从全局的角度切入' I- P# g6 r; ]$ z- ?3 E9 |' D$ Y

3 _5 |) L7 S, Q' ~4 `! d+ }! `# M- w2 _# A2 Q( n! g

' c: ]$ L# o7 R6 n' F2 R- h- ~/ t) R, K1 ?9 G; J# p" A. U
我们在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片头片尾曲经常会让画面和歌词很贴合,极有带入感。同样的,在歌曲填词中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切入。不论你是否是唱作人、制作人,写词的时候都可以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设计。& h& {; P! O* _& d" @8 B9 T

( J4 U; d+ ~) F& f9 A8 t8 ?  m+ Y4 M+ {" S( a3 _: @6 G

" l; v8 W: e$ e拿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举例,民谣类的歌曲首先从主歌部分进行叙事,在大调的框架下平稳进行,“你看过了什么,你经历了什么”。而后到达副歌,情绪递进有一个转折,开始有根音半音下行,有一种纠结感,“你却说不出”。
& i7 W1 E/ X8 c
. R2 M: L* s5 ?7 p$ o* L
# @/ X+ O  G% L( \: n) M& }- A1 n# L5 R  [* s9 s
到达B段末尾,情绪再上一层,配合减和弦,加入形容词进行强调,同时照应前文,“你‘勉强’说出”。整副词的结构非常清晰,又能配合音乐有情绪上的不断变化。
" n! j- }; K' l) x, E0 {7 k" Y
9 M# {+ J, v) N. j$ B0 z) }! H: g9 v8 a9 r# x- U' f3 v4 z5 _
& T$ F" E5 B1 `# j. J; z0 p
6 G$ o9 o9 Q3 }- t
5 C9 F% l! B6 ], {! i- U/ H
' v' I/ P* l6 h9 U) Z
2 ?( Z9 k' i: H  _1 y. b, o/ g9 L

* H$ _3 I0 P. C) F) _填词的时候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有了旋律(或者带编曲的Demo),根据旋律进行的状态,编曲配器的变化去写作符合当前段落的词。5 n0 X! Z; O' r+ [, F3 {

8 Q4 M3 x% W4 B
) J3 l; ]& d2 C! W8 F+ W( q
& x+ ^( j( z% m6 y8 l2 b以寻梦环游记OST《Remember me》为例,第一句是一个大和弦,有一点温馨甜蜜,‘Remember me’,第二句一个借用的小和弦,带着忧愁与纠结,‘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歌词情绪与整个音乐是融为一体的。' V; C/ H, u8 F
/ r; l2 P+ z' b" z/ y8 }4 Q) H2 o

' V* j- t- _$ J  S5 K, u
6 o/ f4 H9 {/ [  n& Y( M% N% E& i  h2 j
8 k1 B& Z7 A) V. v  W- Q4 K. I* t+ A; y
037 ]2 P! I2 Y5 n+ u
从自我的角度切入+ ]( @3 |; j# V) E- ]$ b

6 U' R" U, k! {8 \9 g+ p% b& Z& l1 j+ \$ z- V' n; m
# \6 [) T1 h2 R  M5 R* u9 S2 G
4 w+ W, Q9 W! r" e
归根结底,音乐是表达,歌词是表达。那么有的词就完全不用去在意整体的状态是怎么样(让作曲编曲脱发去吧)。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意识流写作,无招胜有招(谨慎)。3 K* W: ?4 X. L5 f( H0 t9 q
  |' u/ i9 L: i2 Q! b6 i! @

! j8 z% C$ {  b) v% m" i; W, p0 j$ V- ?+ N# f% X
假设拿到一个主题是“雨”,那么首先可以写,雨挺大的。顺着思维出去,这是一个独孤的夜晚,外面冷心里面更冷。我孤零零的,咖啡冷了,勺子搅动,时针还在转动,生命还在行走。然后想到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同奔驰着,多么美妙的幻影或者梦境。接着写这个幻影里又有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旅人的马匹、住在小山村里一生不出世的女人,云云。
" N' P' e7 Y- Y" q1 ?0 v# @- Y, m
/ O# G) u' ^) s# J/ z9 Q: W# y
* z- f3 U1 [4 S& A7 y! ^9 b
4 R9 u6 d7 X9 t- p7 m重点在于勾勒像胶片放映一样的画面,强调自我情绪的代入感,整体写作就更倾向于散文诗。, }6 R  ]0 G2 J- l/ P( t
& I' O9 V- [& N  x  r. C
$ J6 `* o3 E; v: \  q( d& G) [

4 }- C- W8 c% ]6 D1 a' _& h; C, p* s% R$ i6 c

/ u& M: Q$ T  s+ S0 O9 V; G  b04) M# c- W$ @  P% A7 N
注意歌词的内在逻辑
* T4 q0 v4 A/ j8 l+ u8 ?, f! N7 d4 j# ^) h
% U( N) w0 f& o5 H( K* ]3 a0 Z
+ T4 R4 x8 \0 v+ _; j. f2 M

8 y7 t9 }) C( s相信大家对于“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这句话简单讲就是注意内在逻辑。刚才说到了意识流,不论怎么发散,始终应该去围绕核心的主题。这个主题并不是歌名或者题目,而是整首歌曲要表达的感觉。, ^& h- q3 T7 }3 g% T9 I/ X
6 U1 |$ t. }* {7 R; V1 ~

9 p) R* k3 Z. X" _  B, j. @
, C  X2 m) w$ v6 s以陈奕迅的《富士山下》为例,整体的逻辑点就在两句词上,“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其他歌词几乎都是分段描写的画面片段、讲述点滴,但是始终在阐述这个核心的点。
- a( H% o7 m+ L1 G4 {/ x7 T% x0 W7 s+ U4 [
不论用词多么花哨,意象多么华丽,始终是为了凸显想要表达的感受,否则整体歌词就散掉了。/ s) a* R2 _0 H. U5 g6 R% i- o4 J# W

+ P: S- j! X% `
& k* B1 R: G+ d5 C9 ^- O- z& \* L: T: M
05
( ]5 |9 Q# o! a9 n! }+ M) u控制歌词的表面逻辑
9 s9 g' i: f' q3 R
. T+ [2 U$ x, [) B! X) ?) A8 ?# f$ ]+ n
$ z% W% [3 P% B4 Y2 t0 B
. ^1 I: z- I0 @7 I$ D
表面逻辑相对于内在逻辑来说,主要就是读起来是像普通文章或者日记一样的感觉。虽然说万事万物皆可歌唱,但是通常意义上来说歌词看起来像是正常歌词的一个重要的点是控制了表面逻辑。并不是前一句就必须要接到下一句。
# N  A0 T' j/ B7 H+ ?( r- W
' h4 y; U% ^2 r2 F; Q: y/ z
* l4 m9 q6 B5 I6 i( K) w' J0 f
' J* h; w& w/ X) a3 u2 i: v2 v

3 ^2 S. i; f% R6 H% Z$ A6 M
) }$ l+ E( X0 X/ t# t5 ?2 I$ _以许美静的《倾城》为例,“传说中,痴心的眼泪会倾城。霓虹熄了,世界渐冷清”,这两句是很典型的表面毫无逻辑关联,只在隐藏逻辑里有“城市”和“霓虹”的联系。但是放在整首歌里面又很贴切的句子,表达出一个分别的状态。
2 O. E2 p7 K6 r; q0 P( ^2 z, `1 T6 j5 D

. o% [2 `9 l/ n9 Y1 e- m+ I) E5 I* b, g6 A: \
但这仅仅是部分控制,也不能整副词都前言不搭后语。少用连词,多省略主语,只让这些词语在适当位置出现一下会很有效果。
. V6 W0 p7 @( j$ H. w2 T* h& n) g

1 X2 h" I6 E$ F% S7 u. L
7 a7 |, x; V8 b. Q7 V
- w* V' H/ l* g$ b
* \( V( O  y8 z' k06% r; P0 ~" ?2 t7 I9 n
合理使用病句, P" G: S0 T3 |8 B9 ^* d
! C: g5 W* {( X  p- I6 q* `% R" G- l
( Y" P$ V4 Y+ n) k
$ k* w# r( e9 @! T
, n; H3 R) {9 I, I6 Z
使用病句用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就是,离调、借用。( p7 G, G7 e# b; N
  i9 J" C1 K; ~/ P; l7 U% b

& w$ \$ o, U/ G) w; O
' Z. A) G0 P6 b9 {: N$ Z8 B( k" X; }是的,歌词也可以“251”。这种形式最常见的就是连续的使用形容词搭配(定语从句)对歌词中的主体进行修饰。
/ E( E) m. c6 g: G' B' S3 M2 P  e6 |
, `) d6 j* A( q$ e# _& a$ z/ g2 r
# K% b9 E" e$ ^% e, ~

0 k! E6 Q  X  F, R
; ]" e3 L$ t! R9 d" M9 V# O- B( W# E5 O. B; a7 ~
- U" Z% Y1 |2 {+ N
以HUSH!的《第三人称》为例,“殊不知是他难以言喻的对决”,按照正常的语法来说“对决”这个词语是不能用难以言喻来形容的,我们常见的比如“殊死对决”、“正义的对决”之类的。但是在“难以言喻”前面加上“殊不知是他”这个定语,就变得合理了,用来表达主人翁“他”的挣扎情绪。8 |) b/ d0 v4 |7 t( X- [- @7 l
9 a$ U. o) y# k- m% V4 x* y
0 G" x) b2 p8 {% W& }& {

3 p! f5 y3 U0 z) C, n. w6 J- \
+ m4 N' T$ I" G- C
  X& ?# j, W: j' g! p$ Q" F1 X0 Y4 ?+ |) K1 _3 r$ ~/ k8 a* }5 O
第二种常见的情况是词性变化。比如动词作形容词,形容词作名词之类的。比如杨千嬅的《芬梨道上》,“风吹树树林惟有弃掉黄”,这个“黄”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名词,也非常有画面感。9 |9 A  `& R6 B8 z: K( L. y

- \+ }3 o! L% _2 ?8 j/ }; q9 ?% u) P) z: L7 c( p$ S8 ~) X
/ u6 G, S  h% J) ^% O- b0 z
第三种常见的情况是打破常规的搭配,比如林宥嘉的《残酷月光》中,“我以为的遗忘,原来躺在你手上”,去掉多余部分就是“遗忘躺在手上”,这本来是存在搭配错误的,但是换一个搭配就很熟悉,“把命运攥在手里”。
( K0 q+ S" i& i: K  `* C6 u5 B3 {6 n% T, @! ^& y# D2 n0 x

4 o: B. q$ P% o4 y3 `( ~. Q& L! [: Q1 z. D. B. V3 x$ f6 G, x/ X
. u& ]; H7 {4 l/ n

% R1 a" j/ B2 }8 @07
  o1 E  b3 M' i9 y' ^合理使用省略
$ h' ?" C* c  [" b0 R! m+ R- A9 @- b: |. i7 ^

0 |; G+ u7 }- n) I" I3 s. O3 o, Q2 K3 q% J% d
$ x0 f! v! n4 S; D! P: C; a. Q8 a
省略通常会有两种形式,省略主语和省略宾语。这种手法一般用在祛除句式冗杂过多累赘、给听众以遐想上。
/ G3 B1 X! k1 z/ b6 Q1 q* d7 I$ r) E
) l! U; h2 F* h7 l: }

: D9 d  ~. a: U# g3 H: `+ {& X$ h0 X  Y6 ^& `

1 u0 n: k8 h4 w1 h2 y# }! G7 J2 M; M4 k9 }* N) k
- N, M3 i; r2 {; N* p3 u1 I
以焦安溥的《关于我爱你》为例,“在(**)必须发现我们终将一无所有前,至少你可以说”,这里其实是省略了主语,可以理解成“某个”让我们必须发现,替换了“最终我们将会发现”这个句子。这里“必须”有一种被动的成分在里面,凸显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J- h+ R2 |1 w  Q, q
8 ~3 v9 o1 k. y7 |, c6 C/ I6 {

4 F; C- \- Z4 Z2 |2 g: J8 F/ o$ E
6 J( A7 i% p# a2 D, C0 n
7 g9 r7 M! S& D% `7 D! v9 |陈绮贞的《雨水一盒》中,“我从来不喜欢那些现成的人生隐喻,除了,(**)遥远异地(**)”,“遥远异地”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名词,那就是在前面省略了谓语“在”或者“通往”之类的;也可以理解为形容词,也就是省略了后置的宾语,“遥远异地的什么什么”,想象的空间就足够大了,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
3 p- }0 R, y2 m, ^# i3 i
1 S0 d, [: P+ W/ D; v8 [6 h
# b0 r- Y( N  c0 u
2 ]4 o1 B$ `6 o* i
- [; I" @$ e( `8 v3 a7 U: i- M5 L! P; i9 N7 \
08
$ m3 K8 V# }; Q# P5 @* t7 f注意复杂化的方向" {3 C% ?2 j( o5 ^% [1 ?2 _, J$ D
* E+ E5 D, @$ X8 B; K
$ g4 K, X* H* K. r

- R. I: |( D6 K2 y0 N. z8 O) \* M
歌词复杂化的主要作用,是在听感和阅读上会产生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把握不好很容易走向为了复杂而复杂,导致中心思想表达不明确,听众难以理解。而过分去追求不一样的搭配则会产生一种十分强行的感觉。
% T2 F, _8 p! C* H8 ~. U( V
! s4 F% i9 t% Z  n/ Z9 Y
+ R& ]' k6 L/ L3 L
8 e* {3 n0 r2 v) `6 H/ P; n5 y
* W+ h$ E# l0 I: k! l
3 I$ i; c( j! u, O& Y4 Q8 p+ w
6 d# ?9 ?9 w( Q  o4 r前面说过的方法都可以将歌词合理地复杂化,仍然以焦安溥的歌为例,《城市》这首歌里,“喜悦与伤痛是命运于社交中当时多嘴的舌。聊遍了所有万千的脸色,还是在等一瞬间的心动”,这两句简化了就是“情绪是舌。聊了,等心动”,阅读理解有没有!英语考试有没有!用不常规但是听众易于理解的搭配,配上合适的定语,加入连接词和助词,整个句子就会变得浅显又精彩。8 q7 B& t7 |/ d' j4 B4 g+ `- ?+ g

* f' r6 a' p( Y2 Y- K; J, t" z7 c# J# Z
% f; C# P: `( @+ N3 O2 S) B
! ]" p0 L; Q; h9 X# c
3 u! z( p4 I4 R. ~
090 J# d" ?1 Q# A: f
偶尔忘记你的韵脚& i8 v, D( m* x; D' E# v  [- {5 e" ~
8 y( a/ A/ o2 B# D6 X

+ z3 H4 |* x  q. k
) a6 y% h6 j4 w3 G6 ^  c1 o# i! L4 i
相信大家已经见过太多为了押韵而押韵的词,就像是百度一下出来的,混音老师听了都想让返工。( z# t& ]$ l. H0 l
/ o% o1 u0 }8 b! `+ O* L! m8 j1 }

# S/ K- ~! a! u
- e7 C" g) r4 ]" A% c* L& l  L) `# v8 z! S) A
0 V3 d8 q, B! Q& T" k4 o
大部分情况下,押韵一是为了传唱朗朗上口,类似于顺口溜;二是符合歌词某一部分的特点,读起来像歌词,有文学感。抛开说唱不谈,在一部分情况下,表达情感往往优先于押韵。典型的一首歌就是《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词相当感人,尤其和当代社会对比起来,但是并不押韵。" [* [. y0 y4 [! {1 X

, u# u/ {0 L5 k, O: O+ \9 y- l9 Y9 y9 |0 a. K/ O5 C7 \

) u8 w. i3 W% @& t" R9 o. @- b" Z0 E" i4 q
6 _$ |6 u% A# i7 |4 f% \
10. @1 k8 \8 B: B) H! W1 O
使用伴奏进行练笔
& W( h% ~- N! @/ F
# L) g* N) d) j- s! `5 Z
% [1 {( M( o5 q
* c' o) q, o( O- t! `
/ ?8 H0 x# m$ j' L/ y- a' A- A* C这应该是很多rapper都很熟悉的写作方式,拿到一个Beats开始填词写旋律或者练习freestyle。对于纯粹的词作者,或者唱作人来说这种模式也十分有用。
! v, x- N3 F0 G/ K! Y8 X1 R" J$ [9 O* U, @3 g
- T( Q  K+ R: C$ J" G8 [

$ e4 I& A& N. {4 {( q8 w/ m可以找Beats,可以找白噪音音乐,甚至于爵士曲目。玩儿法大概类似于十二小节蓝调的Jam。试试在已有伴奏(主旋律)的情况下,写出符合这个曲子的词,也可以同时哼一些旋律。练习通过歌词表达情绪、贴合旋律、训练groove。6 p  k" v% L6 t$ V
# h0 P. N. Q3 A2 H* I

, t* r- _0 _: h& `3 k5 q# `5 U+ _
: T3 J* X6 Z% e, C$ j* Z/ S3 n3 t. O, s( X( v
歌词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支,既需要勤加练习,也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与生活阅历,需要多多尝试,累积经验。大家对于写词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窍门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667

积分

19

听众

4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667
2#
发表于 2021-2-25 16:25:0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写歌还是靠天赋和才情更多一点,技术只能是辅助。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9

积分

3

听众

1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9
3#
发表于 2021-3-16 13:25:38 | 只看该作者
写词太难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