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发表于 2009-4-29 14:39:04

歌词的创作的表现手法

歌词的创作离不开一定的表现手法,掌握一定的手法是写词人的必备,下面我根据我的理解谈一下,希望给大家以借鉴。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如《一剪梅》《白月光》《小白杨》等,均用这种手法。移情于物,以物言志,都是歌词含蓄的一种表达。

用典
缘于典故的内涵之深,影响之广,典故是词家写词之必备。歌曲《精盅报国》《涛声依旧》《梁祝》等都是用古代著名事件或诗词来表达现在的情怀。拙作《大风起夕云飞扬》《相思扣》都是这种用法的一种尝试。

衬托渲染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渲染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如抒情歌曲大都采用喻情于景的写法,既表达了感情,又渲染了歌的气氛。
许多歌曲中运用景物的回环往复的曲式,往往可以衬托出歌词所要表达幽深的感情。

隐语双关
例如祖海的那首《东边太阳西边雨》,就是引用了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原诗句中就是运用隐语双关。这种手法在民歌中经常出现,是中国人重含蓄的一种体现。

排比
排比,是指三个或更多的结构相似或相同、句法相似的语句连接运用。最重要的作用是加强语势。
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被收入了新版《大学语文》诗歌篇中,其中理由之一就是“歌词相当整齐,采用许多的排比和重复,这是比较少见的,通常不少歌曲的词都会比较散。”
歌曲通过排比造势渲染表现,是感情抒发的需要。

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新疆民歌中最常见,蒙古民歌中的长调牧歌,音乐语言、曲式结构都是简洁精练的,全曲只上下两个对偶乐句旋律,但最能表达蒙古人热情奔放,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统一,同样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当代流行乐坛,也有对偶句流行的大趋势。

赋、比、兴
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
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 要想言之有物,赋的写法是初写词者应该饿补的方向。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例如《两只蝴蝶》《披着羊皮的狼》等,当然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大家自己研究。诗歌重含蓄,这种技法也是写词应具备的。
兴,就是"</SPAN>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SPAN lang=EN-US>"。 陕西民歌是 “兴”手法的最好诠释。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很多词作家在民歌上有很多借鉴。

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做反复。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等多方面的修辞作用。在副歌多采用,反复是歌曲创作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牛萌 发表于 2009-4-30 23:08:09

写的不错,进来学习!!

dbx分频 发表于 2009-6-10 16:01:16

好贴,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歌词的创作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