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音箱的误区
自制音箱的误区成品音箱的价格相对较贵,特别是音质好的音箱常使工薪阶层人士觉得难以承受,所以对动手能力强的音响爱好者来说,自己制作一对音箱是很有吸引力的。但音箱虽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制作,却又是最难做好的音响器材,它的复杂性不仅在于箱体、单元、分频器等的物理特性和设计,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莫测的空间电声学条件的配合。
音箱由扬声器单元、障板、分频器及其他附件组成。其中障板(箱体)和分频器可以自制,在投资相同情况下,自制可使用更好的扬声器单元和分频器,这样自制音箱足可与工业生产的音箱媲美。但自制音箱有不少误区,常使效果不好。
盲目套用音箱图纸是误区之一。音箱的尺寸是根据扬声器单元的参数计算,并通过大量实验而得,如按现成图纸制作音箱,由于不同品牌扬声器单元的参数不可能一样,也就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所以不能简单套用,但面板狭窄,体型纤瘦的箱体声场较好,也容易摆位。
低音单元口径越大越好是误区之二。诚然扬声器口径大对低音重放有利,但对家用来说装有大口径扬声器的大音箱,难以在空间较小的居室内得到合理的摆放,而且小口径扬声器的瞬态反应能力要比大口径扬声器好,加上低频响应的好坏是取决于其锥盆推动空气体积多少,并非单由口径决定。所以一般家用还是以采用较小口径(200mm或以下)的长冲程低音单元配以小体积音箱为宜。
分频器选用不当是误区之三。音箱的性能扬声器占有首要地位,但分频器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它对音色、力度及高中低各声部的再现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售分频器大都品质一般,随意选用会使重放声的声场狭窄、定位模糊、中音欠缺、高音刺耳、低音浑浊。实际上为了减小相位失真及损耗,简单的分频器往往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此外,各扬声器的效率不尽相同,其平衡是容易忽视的通病。
吸声材料用量不当是误区之四。音箱内敷设吸声材料的目的对低音反射式音箱而言,是为了防止箱内驻波的产生,所以一般只需在箱背面及侧壁薄敷一层即可,不能用得过厚,而且要固定在箱壁上。密闭式音箱内的吸声材料用以阻尼箱内空气柱的共振,增大空气压缩力而使刚性减小,所以用量需多些,甚至疏松地充满整个箱体,其用量对效果影响甚大,需由实验而定。
非同一厂牌单元不可是误区之五。有些人以为只有采用同一厂家的扬声器单元,音色才好。但实际上同一厂家的扬声器单元由不同厂家制作出来的音箱却会有风格迥异的音色,这说明选用的扬声器单元是否为同一厂家并不重要,倒是单元的配合才是极重要的。
胡乱选用单元是误区之六。一个扬声器系统性能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单元的选择与搭配。如中低音扬声器的Q值往往受到忽视,一个阻尼不佳的扬声器将使低频失控,中频含混,不同类型的音箱对单元有不同的Q值要求,万万马虎不得;中低音扬声器的频率响应上限和高音扬声器的频率响应下限间应有超过一个倍频程的重叠区,并以此而定分频点,这是十分重要的,自制音箱的中音区不好,往往毛病就出于此;还有音箱的箱体仅对重放声的低频产生影响,中、高频的好坏,仅与单元有关。
音箱制作好后,耐心细致的调校十分重要,务必做到低音、中音、高音各频段取得平衡,不仅分频器要调,箱体内吸声材料要调,低音反射箱的倒相管也要调,这个最后阶段的工作相当艰巨,但也相当有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