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超低音认识多少
超低音 ( SUBLOW / SUBWOOFER )是一个影响人们心理上的感受,驱使脑部产生的化学变化去接受这能量,从耳朵能听到的,身体皮肤真正感受的,那种感觉并不是每天24小时都在接收的。在声响心理学上,有人钻研哑音域部份,应用在人类方面有很多的结果,例如有实验者在一部平常无什么特别的笑话影片里,不定时的加入聆听不到的低频率,在过程中不告知观片的人,不久即有人感觉不安全,有人会自行提早离去,有人不舒服之类的状况出现。哑音的频率很低,也许 40 ~ 20 Hz 或是更低,那绝对是人们听不到的,但是身心在其内会逼出人类危机意识的潜能,这是因为这种感觉对于人类而言是很陌生的,又频率愈低,就没有所谓方向性的问题,当一个人掌握不到那环境事情焦点时,所谓的第六感危机意识即刻出现在生理及心里反应上。
就人类的生理反应,这是很有趣的,各位在电影院观看一部星际片的时候,大战舰出现时都会有低频混荡在环境里,以营造视觉进入脑中枢的不足气氛,这些气氛的频率大致上在 80 Hz 以下,能量的延展下去一直到喇叭单体对频率的截止点。那么就一个音乐现场声音支持系统内,在既有的可感觉、体会得到的低频音频里,我们将其低频音域增强时,它会加强气氛的营造。运用在音乐上,超低音是何等的重要!
一般的系统操作者大多不清楚或不善用超低音的应用方法,也就是说 SUBLOW 的使用技术,因为市场应用的原因,往往只要一般通用的喇叭音箱就可以进行现场广播的租赁工程,而从事的工作人员并无法常态的接触超低音来使用,所以体会不到超低音箱子在现场真正的意义。
对于 80Hz 以下的系统,它们大致上分为两种结构:一为合并式 ( 一体整合式 ) 的低音系统,一为分离式的低音系统。
所不同的地方是前者无法单独由混音平台上调整低频音域的电平或是讯号源,后者的系统是使用可调整指数较高的声音架构。当初该系统在市场上被区分出来后,整体合并式的低音系统往往被归类于低阶系统,这很冤枉,合并式的低音系统并非不好,制造商在出厂时把应有的标准与之匹配组合好后就开始了贩卖的行为。各位都清楚,一种东西是可以有千百种的使用方法,所以,当设备的使用方式超出原设计者的初衷时,当然会被人误解为劣品。
自然的,在系统要求投资经济,或是简单的音乐播放,夜总会小型工程等,以合并式的结构即可满足要求。当然有人会问这两种结构运用在 Live Tour 上,到底有何不同之处?
我们简单的举一个应用来说明,以一个 Vocal 麦克风收音进入 Console 后,在你不去调整 Channel 上的 EQ. 时,即便人的声音无法延伸到 100 Hz 以下,但是麦克风它会,这种非刻意的喷麦、风声、现场噪音等,所产生的过多低频能量,它会完全的显现在你的低音喇叭上来增加单体、扩大器的负担,尤其当这些声音能量都是你不要的。你可以 Low cut ,当然你可以pass 这 70 ~ 90 甚至于 100 Hz 以下的低频反应在你的 Vocal 麦克风信道上,但实际上合并的低音系统,为了要满足低频在现场的布满值,增加其低频能量是全部而不是局部,所以还是会有些不需要低频色彩的乐器通道被影响,这前后的被一些莫须有的低频泛音工作着,是很不科学与浪费能量的。又舞台上的 Vocal 麦克风并非只有一支,然后整体音效加总完成后,你会发现尚有过多的一些低频泛音,通常就有人会去减少 House 的低频 EQ,或衰减 Vocal channel 上的低音来平衡现场听觉的平衡值,各位,这两个动作都已牺牲掉从前级输出讯号的忠实度,就现场而言,是牺牲掉别的乐器的音频空间。大半的人没有去体会现场声响内容的原因是平常一般人并没有常常接受较大于嘴巴所发出来的音压,仅偶而接触到大音压的聆听环境,首先的感觉都只有大声的印象,那要来区别音场等化的能力明白度,并没有这样的理性能力。
这是一般简单合并式的喇叭系统,分音器是直接用低音喇叭里的被动式分音网络。 感谢方老师支持! 好!支持: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学习、感动并支持!!! 再来欣赏,依然感动!: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