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 发表于 2008-2-29 19:02:41

编曲和作曲的区别

编曲

很多人最初分不清编曲和作曲的区别,尽管已经有很多文章都普及过了,在这里还是要通(luo)俗(luo)易(suo)懂(suo)的说一声:编曲是常说的伴奏制作,作曲是常说的主旋律创作。



下面的几个建议是我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已经自学一段时间,稍微有些基础,或者正在学习的同学:

1

乐器不是堆的越多,音乐就越动听

喜欢把乐器堆在一起,甚至觉得四大件有点俗套,于是一首流行歌里,加了各种觉得好听的音色,最后做出来的作品,各种小打,各种合成器,各种叮叮当当,花里胡哨,导致整体作品无主次,结构混乱,高频重,中频缺,低频空,点缀的乐器盖过了主旋律的表达。

其实吉他,贝斯,键盘,鼓,弦乐仅仅用这几种常见乐器就可以做出很好的编曲,除非是在制作一些有民族风和地域性歌曲的时候考虑加入特色乐器,正常的流行歌曲应该先把四大件的编曲做到满意,再去设计点缀音色。

否则加入各种不必要的音色,在没有经过音色分布设计的情况下,不仅不会更动听,反而会觉得累赘。

2

并不是所有音源插件都必须懂

在网络时代,得到音源太容易,只要硬盘空间够,什么奇怪的音色都能弄到,有很多同学把几十G,甚至几T的硬盘装满之后,看见网上谁谁谁用什么音色,就非要把他搞懂,即使是同一种乐器,不同厂家出品的音源,都要搞的明明白白。

然而事实是,编曲编得烂,不是因为你没把市场上几千几百种音源都学会,而是可能因为你连吉他怎么弹,钢琴左右手怎么分布,弦乐大中小提怎么写,和弦进行怎么流畅......这些基本的都没搞清楚。

大神写的好,不是因为用了哪款音源就成了大神。研究一些目前用不上的音源,还不如先多花时间研究目前熟悉的音源,多接触乐器弹奏的方法,了解常用乐器的音色分布特点和弹奏技巧,把基础的编曲做好,再慢慢地接触新音色,增加编曲的丰富性。

3

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基础一定要扎实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知识点时,要学会自己去思考,探索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求帮助,不要遇到问题就马上找人问这问那,明明是一些一搜一大把,稍微想一想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是想等着别人12345的教,没有思考能力的学习,永远都不会进步。

有自己的制作风格固然是好事,但个人风格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房子再华丽,根基不稳就是豆腐渣工程。编曲除了需要了解宿主和音源的使用,乐理知识和了解乐器演奏也是关键,扎实的乐理可以让你更好的写出优美且独特的和弦听感,了解乐器演奏技巧可以让你在编曲的时候,把乐器的演奏做的更自然,乐器之间的分布搭配更合理动听。

4

多听不同的音乐风格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也跟风听说过音乐圈鄙视链,制作人有个人擅长的风格和审美喜好是一件好事,但个人认为,对于一个优秀的制作人来说,不喜欢的曲风,不应该一味的带有偏见,是可以尝试接受所有音乐风格的,多听不同音乐风格的歌曲,对一个制作人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听歌时学会去分析不同歌曲风格的编曲特点,可以增加自身编曲的可创造性,不同风格的融合也会让自己的作品有新的感觉,不排斥,不鄙视,因为无论什么风格,都肯定会有值得学习,值得参考的地方,当你未来真的进入这一行,就会明白这一点对你来说有多么重要,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客户会要你做出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只能靠你经验的累积。



5

编曲进阶时,尝试思考音乐情感设计

当编曲水平到达一个深度时,需要考虑的东西比最初基本的和弦进行和三七和弦的组合更多更复杂,很多人编到某一个程度就失去了情感设计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瓶颈。

一首编曲之中,如果只有三和弦和四大件加上基础节奏型,毫无情感和情绪起伏,只能说做出来了随便一个AI软件都能做出来的东西。

在构思一整首歌曲的时候,同时也要思考乐器搭配,纵向、横向的织体结构,和弦色彩,走向等。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需要细品。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多去体会一下不同乐器音色,不同和弦色彩带给你的感受,尝试不同的和弦链接听觉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编曲和作曲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