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takt 发表于 2004-12-25 02:58:00

音乐与自噬细胞

音乐与自噬细胞

  李允琪,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作曲教授。她的作品在众多国家被广泛演出,并获得了许多作曲和钢琴表演的奖项以及委托创作等荣誉。她的钢琴独奏作品《音乐自噬》是应密歇根大学的生物科学教授柯林斯基博士委约而写,在作品中她探索了如何用科学来作为音乐素材,并发掘出新的、有趣的方法去组织音乐,又能够反过来用音乐来帮助解释科学理论,而教授可将音乐的阐释引入到科学的课堂上。“音乐自噬”这一词的英文为Macromusophagy,来自生物医学中的一个名词:巨型细胞自噬(macroautophagy),是指一种在真核细胞中相当常见的现象,能够藉由与溶酶体(lysosome)结合将细胞质中的大分子与胞器代谢。简单来说就是细胞的一种自我吞食功能,控制蛋白质和细胞器的降解,并在生物机体的生存、发展和动态平衡中起着一种基本的作用。

  作品由几小节处于“饥饿状态”的和声开始,当细胞膜接收到讯号,钢琴中音区域便出现重复音和蜿蜒曲折的音,形成了引入部分;之后以G为中心音,代表细胞膜,慢慢加以变化,加入A、降B等音并开始扩大音域;后以若干音为中心,围绕着这些紧密排列的音逐渐开拓,代表了吞噬泡的扩展,慢慢进入音域更广阔的音乐姿态;之后再分变为不规律的单音形式,速度变快,代表了自噬体的形成;接下来,在前一基础上混合了大音程上下跳动的形态,代表双膜CVT囊泡以液泡为目标进行混合,并释放了单膜CVT到体腔内;音乐到了这里发展为较为强劲的大七度和弦及其他双音和弦,代表消化吸收的过程;最后音乐进入到尾声,速度自由,以多个带装饰音的点描式单音结束,代表最后阶段的“蒸发”,而装饰音则演示了自噬作用最后阶段的回收过程。整个“吞噬”过程涉及由重复的不协和音群到进行曲风格的音乐姿态的演变,仿佛自噬过程中的“复杂”走向“单一”,使这一深奥的科学理论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这首作品已被密歇根大学的教授运用到了多个课堂上,其中有盲人学生表示在听了音乐后理解了这一科学进程。相信未来类似的试验还会继续,期待更多的音乐作品能够与科学生动的结合起来。

chingxi 发表于 2005-1-23 06:39:00

谢了,做得不错

5234348 发表于 2005-1-23 07:30:00

看不到

7321856 发表于 2005-2-19 21:52:00

喜欢

3182156 发表于 2006-8-9 14:34:00

<p>谢谢</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与自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