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乐章-贝多芬第22钢琴奏鸣曲
第2乐章-贝多芬第22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这一乐章是轻快、趣味和幻想相结合的乐章,虽然它的篇幅较长,但却是一个“无穷动”的典型例子。乐章的表现手法丰富,技巧华丽,也可以说是一首相当有意义的练习曲。乐章的音乐性格十分奇异,似乎是在含糊不清的旋律与和声轮廓中漫游,似乎能从中听到邮号声、铃铛声,充满具有浪漫色彩的音响。
乐章几乎全部以分解六度音忙碌地奔驰在音型式的主题上,而且片刻不停地一直前进到最后的高潮。在任何段落都几乎找不到可以称为对比主题的旋律,主要动机形态都渗透到每一个段落,因此,没有一个地方不响出主要主题,这是非常独特而奇妙的作曲法!
乐章从头到尾浸透了幽默之情,那就是充满了无比丰富的和声以及灿烂夺目的大胆转调和调性徘徊,意外急剧的f或ff与p的交替对比。十分明显,衬托整个乐章的坚固根源是三大支柱:第一部分是温柔优美的,其形式也是独特奇妙的。第二部分是主题进行典型展开的部分,其规模是出奇地大,充满着许多大胆的转调和力度对比,这就使它近似了奏鸣曲里的展开部,音乐至终使人感到是一种犹豫、傍徨。第三部分在主题的主音持续音背景上,以柔弱p的音力再现了主题,然后由第二、三部分素材做了反复,进入尾声时感情突然变得活跃起来了,它的进行是完全服从于主题的形象意志。
因此,兰兹所说的话称得上是真知卓见的。他说:“贝多芬在这里开拓的新手法,很可能是想为音乐世界进行一次根本的改革。根据这样的语法写作的作品(象Op.101等),是在这Op.54的十年后才出现的事,实在是非常奇妙的。”
总之,这乐章外表看来象是无表情的、干燥的音乐,而事实上却具有更高层次的表情,这就是所谓人世外或超人的表情。
演奏注释
主题是p的性质,要充分理解(dolce)这个标记,开始于低音声部的2小节动机要弹得柔美些,然后高音声部慢2小节紧跟在后面进行,弱拍上的sfp可以强烈,但表现上要有分寸感。第一个动机是上行的分解六度,紧密交织地重复三次,第
二个动机在下行模进中两只手作反向进行,将乐句引向属调的完全终止。
注意(cresc.)每次都被突然的p所打断。
中间部分从三度关系的A大调开始,只用主题的两个动机发展,当主题清晰出现处可以看出其调性变化的情况。
指法的安排要很好地遵照标记的要求。
要注意左右手音粒的整齐很音线地流动。
此句逗要明显,突然的p。
低音区半音下行的二分音符的持续音要弹得浑厚、丰满、右手的分解句型起伏有致,注意和声地色彩性变化。
转入G大调,第一次短暂地出现了八分音符切分号声的,音型,f、p的交替对比要准确,要感奋到是一种不停地音流推进。
ff必须是十分有把握的,七和弦的不断半音转换是突出的,它暂时破坏了调性的感觉。
这些sf应弹得很响亮,但不能破坏总的p音响。
(espr.)是p的性质。右手的分解从容些,节奏切勿加快,低音声部(bbB一bA)故意纠缠不休。
左手上的连、断奏更替必须十分准确,音乐近似铃铛响声。
到达主调的属和弦,并将该和弦延伸成16小节段落。
主题再现与乐章开始时相比有了本质的变化,转调的方向也不同,左手分解八度持续音预示了_种_光明、欢乐的色彩。
低音声部的二分音符又是阴暗的色彩,音乐的流劫又变得不安。
停在主调的半终止上开放着。
强烈的sf不必带来(crlesc.),随后的ff要来得突然。
主调的半终止,属和弦延伸成10小节段落。左右手的交替弹奏要做到时值准确、连断清楚,音乐渐渐地安静。
左手的颤音一定要做出(cresc.)效果音响。
突然的pp。
尾声,回到F大调并转快速度(Piu Allegro),又是明快地、欢乐地、急速地流动,仿佛音乐的运动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充满了一种力的动性。
左手的八度显得坚定、有力,右手的解仍是整齐、均匀。
是主三和弦,在这9小节中,很强的力度将主动机分解成小的部分、小的因素,表现了进一步增强的紧张情绪。ff的性质直逼亭潮,又胜利地响起号角般的八度切分音型,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因为你太棒! 高手就是高手,小弟好羡慕你们啊。 太好~~太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