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磁带饱和现象?
磁带饱和现象与其他形式的饱和不同,它并不涉及传统意义上的电气组件,而是与嵌入磁带中的磁性颗粒有关。当信号足够强时,它会重新排列所有可用的磁性颗粒。当颗粒无法再被重新排列时,就会发生饱和现象。
此外,磁带饱和现象还常常会产生其他形式的饱和,因为用于将信号传输到磁带上的放大器也会发生饱和。这些放大器通常会使用晶体管和电子管,这意味着饱和现象可能在信号链的多个环节中发生。例如,一个信号可能会先使放大器中的晶体管或电子管饱和,随后如果信号足够强,这个已经饱和的信号又会使磁带饱和。
这,意味着磁带饱和有可能成为最为复杂的饱和形式。
饱和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创建吗?
简而言之,可以。饱和现象既包含谐波生成,也包含压缩。我们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插件,或者使用失真和压缩插件,以数字化的方式创建饱和效果。尽管数字仿真技术这些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模拟饱和能够产生更复杂的谐波。
一款磁带饱和效果器:Softube推出的Tape。
饱和现象可以通过插件来仿真,但它的某些方面仍然无法完全复现。
对于许多人来说,使用模拟设备来实现饱和效果根本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原因是,模拟设备相当昂贵,尤其是与数字插件相比。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免费插件也能实现听起来很棒的饱和效果,这为制作人和工程师在预算有限时提供了更多选择。
尽管饱和效果容易获取无疑是件好事,但必须指出,模拟仿真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模拟处理。原因在于,模拟处理涉及无数变量——从使用的组件、电流的强度,到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用于封装电气组件的金属类型,这些因素都会对模拟处理产生影响。
然而,说到数字处理,这些细微的变量根本就不存在。当然,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更多的变量可以在软件中以代码实现。然而,要通过编码来模拟模拟处理和电气处理中存在的所有变量,甚至只是其中的大部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再次强调,数字处理本身仍然非常出色,但在现阶段,模拟处理更为复杂。 饱和与失真虽有联系,但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失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术语,它指的是对波形形状的改变。
当我们想到失真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种失真形式——谐波失真。这种失真根据其幅度、类型以及谐波的数量,可能会产生非常悦耳或非常刺耳的音色。
饱和则是谐波生成与软拐点压缩的结合。当一件硬件的电气组件被过载时,就会发生饱和。当电气组件饱和时,它无法再以与输入成线性比例的方式输出信号,从而导致压缩和失真。
不同的电气组件,比如电子管、晶体管以及磁带中的磁性颗粒,在饱和时会对信号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的谐波、不同程度的失真以及整体上不同的音色。
尽管这个话题相当复杂,但最重要的收获是,失真和饱和这两个术语不应该被混为一谈。如果这样做了,一个术语的含义可能会与另一个术语的含义混淆或被误读,这反过来会使工程师们更难清晰地讨论相关话题。 <p>学习,欣赏!!!</p> 不错嘛 呵呵 有机会相互交流一下哦 不错。。欣赏。。。支持。。。。。我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