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sis 发表于 2006-9-4 04:02:00

第3乐章-贝多芬第26“告别”钢琴奏鸣曲

第3乐章-贝多芬第26“告别”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欢乐的末乐章以奔流的音乐突然爆发出来,有如暴风雨的突进一般,全部由十六分音符的属七和弦琶音构成,沉弱在欢乐声之中,这是表现贝多芬与鲁道尔夫大公再次会面时那种充满欢快的喜悦和乐观主义情绪,那种高兴心理状态的深刻表露。

短暂、性急的引子具有欢呼之声,形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序奏,说明了重逢使贝多芬如此地动情、如此地欢乐。主要主题承接了引子,是个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温柔抒情曲调,它和蔼可亲、具有女性的典雅性格和舞曲风味,同时以低音部反复、灿烂的经过乐句、清晰的断奏、辉煌的小音型,刻画出绝妙的钢琴效果。副主题在bB大调上出现,它将主题分割成许多小乐句,以变奏、反复、左手向右手做美妙的呼应弹奏,把与鲁道尔夫大公再次见面时的热情完全表达出来。 展开部相对地说是不大的,副主题为主要构成,颇多意外的离调(bG一BG—B—G一bA)使人感到恍惚,但新意倍增。再现部当主要主题再现的时候则提高了八度音,它采取了十六分音符织体的细微波浪型节奏形式,副主题移调至bE大调上忠实地再现。尾声则具有简洁、欢呼声般的明亮即兴性质,具有感慨万千一样的情感。最后,全曲在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总之,这乐章是贝多芬与鲁道尔夫大公两人感情交流的展现,是一幅内心无限喜悦造成的一种欢跃起舞似的情景,并始终沉浸在和平感的气氛中,充满象透明缤纷交错一样的美。

演奏注释

f的性质。在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进行中应始终明显感觉到是六个八分音符的脉动,而十六分音符应当分为两个音一组,音乐的急速流动似乎是喧闹的欢呼之声。

(dim.)表现得充分些。

突然的f,但不必渐强,准确地做出右手似小提琴弓法的连贯弹法,左手的跳音要清楚。

p的性质。主要主题是心灵的温柔抒情,在高音区漂亮柔美地弹出,它是一种欢天喜地的歌唱,左手的和弦可以弹得轻柔些,严格地遵守休止符。

(cresc.)主要主题移向低音声部,并在这之上附加了高音声部的新乐型,注意不要把右手第三拍上的G音与其后的十六分音符音群连在一起。

右手第一拍的两个八分音符要断开,其后类同。

右手采用了八度分解的形态与左手的连贯进行,应当密切整齐起来,主题依然浮现于低音声部。

sf是指左手的最后一个八分音符。

从这里起的sf都是指左右手八分音符的第一、第四拍。

ff的性质。右手六度分解做出一个灿烂的经过句,左手的密集和弦伴奏显得有些急躁,注意速度不能快,节奏分明。

右手的三连音节奏转换敏捷些,并且明白转为属音调。

这里仿佛是断续的军号声,四分音符注意弹得短促些,所的sf都要依照标记做出效果来。

p突然插入,整个段落是构成在F大调上,音乐更是轻盈、透亮。

左手的转调和弦应当加以强调。

副主题在bB大调上出现,是变奏的重复乐句,它被分割成个4小节的乐句部分,音乐仍然是描绘欢快明朗的情绪。

第一分句在高一个八度音程上反复。

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相互呼应,是不协和和声的进行和解决,并推出(crese.),低音声部的第一个十六分音符可弹得沉重些。

右手的和弦断奏要弹得干脆,左手始终是连贯的。

ff的性质。三连音一定要时值准确地与左手整齐起来,sf只管左手的和弦。

展开部。右手上单个的短促四分音符应当与左手八分音符联合成连贯的八分音符进行。

细腻地表现八度陈述的上行乐句,可以有(cresc.)推进。

pp的性质。千万不能渐强,左手是非常连贯柔和的。

音乐是平稳的,所有的模仿要清楚地表现出来。

右手注意两个音一组的奏法。

(cresc.)高音声部透亮地弹出,左手应精细地做出流畅。

再现部。有关呈示部的注释同样适用于再现部。八度的旋律进行要弹得丰满、俊俏,左右手的连断奏应准确。

左手八度断奏是辉煌的。

尾声(Poco Andante),这是贝多芬在快板乐章结束前采用的手法,具有即兴的性质。

很好地做出(espressivo),它意味着(piu tranquillo)。

左右手是倒影的平行三度进行。

pp的性质。延长号可以自由处理。

(Tempo I)以强音的力度,直起冲上,在高昂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wjfangyhy 发表于 2006-9-14 04:33:00

欣赏了,谢谢楼主发布,好文章,收藏了啊

羽音123 发表于 2006-9-17 21:28:00

好!支持!欣赏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3乐章-贝多芬第26“告别”钢琴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