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琴的减字谱背后的文化形成
浅论古琴的减字谱背后的文化形成西方音乐的五线谱用其化分好的音准和节奏来成为固定的曲子人们认识一个曲子的概念就是一种系统化的音律的 规划好的变化
中国古人学习古琴音乐的减字谱不像西方人用给音定标准定节奏的五线谱 这两种谱完全是两种音乐的概念 来自于两种文化
作曲家做好曲之后 演奏家用此套规划的音符变化来再现 (注意“再现”这个词的,就同西方的斯坦尼体系戏剧和古典油画一样)
西方艺术入门难 而之后的升华容易
而中国古人学习古琴用的古琴谱是记指法
记指法容易上手很直观其实只要是认识汉字的现代人解释给他也很容易懂
入门很容易而升华难 (中国画和书法也如此)
入门只用老师一点就明白 而升华则需要有跟老师的深的交流 以及自己的体悟和修行而成
就是没节奏怎么办其实节奏来自于跟过老师传授之后的语感也包括自性的体会和美学修养的提升
但开始学曲还要跟老师模仿中学习 等一定程度之后老师把脉之后自有引导
其实学曲就像我们学汉语一样的 小时候学字也是跟着大人模仿 之后便能自己有一定表达了 而别人同时也是能明白的啊
等我们学会说话了说之前不会去想具体哪个字放在哪个位置上用多快的速度而我们平时不考虑语法的表达别人也不是不懂啊
我们小时后学汉语不学语法也能学会说话 而汉语语法是学校非弄来考试的
过去孩子学汉语都先背《三字经》 《千字文》来学汉语文化学的其实更快
其实琴曲的《秋风辞》 《良宵引》 《平沙落雁》这样的基本曲目在学琴过程中的作用 就像过去孩子学文化先背的《三字经》 《百家性》 《千字文》一样
琴谱有题解 有段落 有断句 有固定指法组合 有轻重缓急 有方圆刚柔
因为用减字记谱的古琴曲中有很多发挥的余地 所以学会一琴曲的状态不是按照某套组合音律的规划而再现出来,
而是明曲意悟自性的人曲和一状态
综合修为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入师法自然的境界,会一定的曲目有一定的语感之后自能打谱,便能将自然之声融会贯通而作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