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里的歌与人·蔡绍序(男高音)
蔡先生1909年出生在四川省安岳县思贤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父亲和大哥都酷爱川剧,幼年时他经常随父兄到茶馆里喝茶听打围鼓。唱戏的庙坝也是他父子兄弟喜欢光顾的地方,致使他从小就对川戏兴趣盎然。蔡绍序十多岁就加入了围鼓行列。他不但会唱,还能在“硬场面”(打击乐队)坐上一方。1925年,他考入安岳县中新制一班读初中,受到了更多新音乐的影响,对唱歌产生了兴趣。由于他嗓音好,经常在学校的一些演出活动中担任独唱。1929年,刚满二十岁的蔡先生为了学习音乐,爬山涉水,徒步三百多华里到了成都,考入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宋居田老师学习声乐。他的嗓音纯正,音量大,音质好,音色美,音域广,学习声乐的基本条件好,在宋居田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他的音乐素质和歌唱水平与日俱增。 成都艺专毕业后,为了向更高的艺术殿堂攀登,蔡绍序又于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声乐系,师从应尚能教授学习声乐。在此期间,他还向在该校任教的俄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克利诺娃求教。他在克利诺娃那里得到了关于声区的转换与衔接,运气的从容自如和轻松流畅,以及其它许多非常切合实际的、具体的指导,其中有不少是克利诺娃在理论和自身演唱实践结合中的心得、经验,使他受益匪浅。由于他孜孜以求,广征博引,在不长的时间里,歌唱技巧,艺术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1938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蔡绍序到重庆国立音乐学院,一边任教,一边演出。在这期间,他培养了一批学习声乐的学生,还参加了许多演出活动。他在歌剧《荆轲》中担任主角荆轲。他那铿锵的歌声似行云流水,像江河奔泻,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蔡绍序卓然超群的歌唱艺术也由此而广为人知。
1943年,他离开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到了成都,担任成都南虹艺专音乐系主任。后不久,受聘兼任四川大学教授,指导四川大学合唱团。这时,蔡绍序的声乐艺术已达到了出类拔萃、熠熠生辉的境地,无论在音乐界,还是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名气都越来越大。在成都期间,他曾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教授联合灌制了《满园春色》的唱片。
1949年蔡绍序担任12军文工团副团长。1950年秋,他受聘为上海戏剧学院歌剧系教授。1951年3月,有关部门指派他随中国青年艺术团出席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青年与学生联欢节。继而又到苏联等东欧国家作巡回演出。他唱的《满红红》、《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深受国际朋友欢迎。出访印度回国后,蔡绍序被调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蔡绍序被迫离开舞台,在1973年获准恢复声乐工作后,继续坚持练习演唱,在62岁时仍能唱出高质量的高音C。1974年因病去世。
蔡先生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坚持“洋为中用”,在用西洋唱法唱好中国民歌的探索中取得很大成功,他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上海歌剧院著名男高音饶余鉴、女高音黄葆慧,上海乐团女高音王伟芳、声乐教授王维德、石林等均是蔡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时期带出的学生。
——以上是网络上常见的对蔡先生的介绍,原作者不详
蔡绍序先生(1909-1974)是民国期的男高音。声音形态偏癯儒,当下壮阔健朗的男高音审美标准,不适用于对照他。但,这确实是民国时代中国男高音最常见的范式。
存世录音介绍
第一张个人专辑唱片
1963年中国唱片社发行的《嘉陵江上》(片号M-514)
A面(钢琴演奏1-3、5-6为 程莘华;4为丘和西):
1、歌颂毛主席……(西藏)松拉才郎作词丁善德作曲
2、千里草原把身翻……白萍词黎英海曲
3、码头工人歌……蒲风词聂耳曲 邵敬贤配钢琴伴奏
4、黄河之恋……田汉词冼星海曲 黎英海配钢琴伴奏
5、嘉陵江上……端木蕻良词 贺绿汀曲
6、会昌……毛主席词羊路由曲 刘福安配伴奏
B面(钢琴演奏1-4为 程莘华;5为彭雪琼)
1、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金鼓词丁善德编曲
2、好久没有到这方来……(四川民歌)茅地编曲
3、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丁善德编曲
4、想亲娘……(云南民歌)丁善德编曲
5、李有松……(浙江民歌)黎英海编词曲
第二张个人专辑唱片
1982年中国唱片社发行《蔡绍序(男高音)独唱歌曲选》(片号 M-2822)
M-2822这张唱片的曲目与M-514有少许差别。难得唱片封套刊出了一段不长的发行词,推荐这位已经离世的歌唱家,可惜没有注明写作人——
蔡绍序毕生致力于运用欧洲唱法唱好中国歌的实践。他演唱的《码头工人歌》《黄河之恋》《嘉陵江上》等歌曲,嗓音清亮、情绪饱满, 透得出, 放得开;他的高音挺拔有力。中声区柔美流畅,他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想亲娘 》等民歌和改编的民歌,热情洋溢,细腻婉转,充满乡土气息,声情并茂,本唱片选择了他的十一首歌,均系其生前1962年的录音曲目。
A面(钢琴演奏1-3、5-6为 程莘华;4为丘和西):
1、思乡曲……戴天道作词夏之秋作曲
2、千里草原把身翻……白萍词黎英海曲
3、码头工人歌……蒲风词聂耳曲 邵敬贤配钢琴伴奏
4、黄河之恋……田汉词冼星海曲 黎英海配钢琴伴奏
5、嘉陵江上……端木蕻良词 贺绿汀曲
6、会昌……毛主席词羊路由曲 刘福安配伴奏
B面(钢琴演奏均为 程莘华)
1、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金鼓词丁善德编曲
2、好久没有到这方来……(四川民歌)茅地编曲
3、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丁善德编曲
4、想亲娘……(云南民歌)丁善德编曲
5、点绛唇(登楼赋)……(宋)王灼词 黄自曲
非唱片录音
蔡先生在民国时代的录音不算多也不算少,有比较上口的文艺歌曲,还有当年的国统区“主旋律”——和郞毓秀等录制的《三民主义歌》要说影响还是很广的,但四九之后这录音就不方便播出了。虽然蔡先生有两张个人黑胶唱片专辑存世,但未能再版CD,部分存于78转唱片上的录音音质也不太理想。倒是他在1959年为上海海燕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聂耳》配录的插曲,沾了数码媒体的光,发行了视频光碟。《开路先锋》这首铿锵的作品在片头叠映演职员表时第一次出现,很好地确立了整部电影作品的明朗激越的风格。蔡先生的领唱尽管号头不大,但节奏和力度以及吐字非常讲究,精确地诠释了作品的精神内核。如果说三十年代金焰等在故事片《大路》中的配唱版本还有一丝谐谑,蔡先生的版本已经完全地成为号角吹响似的进军歌曲。《聂耳》中还有一段《马赛曲》的演唱,蔡先生也参与了。
硬盘文件
disk
1 专辑音频
1982年中国唱片社发行《蔡绍序(男高音)独唱歌曲选》(片号 M-2822)
2 合辑中的录音以及部分散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