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
马头琴内蒙古草原有这样一个传说:王爷用箭射死了苏和心爱的白马,苏和十分悲伤,日夜思念,一晚,梦见白马告诉他:“用我的筋骨做个琴吧,我将永远陪伴你,解除寂寞。“于是苏和用马骨做琴杆,上面雕着马头,用马皮蒙琴筒,马尾做弦和弓毛,制成了第一把马头琴。
蒙古语称莫林胡尔,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相传公元十二世纪已在蒙古族中流传。
音箱为松木制成,呈梯形,两面蒙以马皮或羊皮,琴杆细长,用榆木或紫檀木制。两根弦,用马尾制成。弓弦也是马尾制做,演奏时弓子不夹在弦中。马头琴发音低沉,音量较小。定弦与一般拉弦乐器相反,外弦音低,内弦音高,多为四度定弦。
马头琴除了作为独奏乐器外,也是民歌、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也可与四胡等合奏。
演奏方法常用以下两种:一种是用左手指的二、三关节处按弦;一种是用指甲从弦下向上顶弦。后一种指法所发音量较前一种大而清亮,声音结实有力。因琴弓和琴身分开,所以可奏出双音,增加了色彩和表现力。马头琴善于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乐曲,特别适合于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在伴奏民歌时,多用三度、四度的颤音来模仿演唱者的一些特点。
建国后,对马头琴进行了改革,扩大了音箱,改用蟒皮蒙面;弓子改为富于弹性的弓子;用尼龙丝弦代替马尾弦,使音量增大。将定弦提高了四度,既保持了马头琴原有的柔和、深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有力的特点。
定弦:d1-——a;音域:a——a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