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金耳朵”
“金耳朵”顾名思义就是对音色敏感人群的一种评价,或者是通过后期一系列特殊训练而来的一种技能考核。
而其简单理解为在任何情景、任何设备器材、任何音乐裡面可以准确判断其音色上的优良以及高中低音等区段的偏差。
与此同时
比之更高阶的就是在音响行业裡面,凭音色就可以判断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偏差,或硬件裡其音源、解码、功放、前级、后级、喇叭、音箱、环境等各自影响因素以及音色偏差的问题出处。
至于
乐器;除了音色往往还结合音准、谐振弥散性、技巧、情感、意境等因素。
若要
判断“金耳朵”的级别,必须从其个人判断的公正性出发,即为“中肯”,摒除个人音感上的偏向与偏见。
其实
“金耳朵”评价当中也分有水平级别,而这也是最难的。尤其考究综合音乐修养水平,是否熟知音乐当中每个角色的“特殊声线”,每件乐器的常规发挥以及特殊背景的新老乐器特色等。
但“金耳朵”
其实也是大千世界,可以理解为某种商业操作的标志性产物。让人有意地针对某种功能进行客观或主观性批判以及同行比对。
其实
这种机制本身并无对错,而其通过考试获得颁发的“金耳朵”证书则是证明其人已经一定程度掌握了如何中肯判断音色好坏的技能,而其水平则因应不同人的修养水平而有所差异。
但值得强调的是,“金耳朵”并非等同于天赋或技能优势,更不能籍此以己之长量他人之短,否则“金耳朵”就有失中肯真意了。
其次
就是“金耳朵”并不仅局限于某种乐器范畴,也非仅限于音响器材的广谱频段上。即在“宽频”或“窄频”情况下也能判断出其“频宽”以内的高中低比例均衡。
正如我们能否判断交响乐中大中小提琴、大中小号,大中小鼓或中乐二胡、古筝、古琴等的音色的鬆紧浮沉润燥等表现。
而在音响当中,能否在分频器电路等因素制约之下仍能分辨出高音喇叭、低音喇叭、超低音喇叭各自的“频响覆盖范围”以及各自的“均衡”与“等响度曲线”。
说到底
其实这一切都考究起对声音的认知程度以及艺术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其心性修养。
因为“中肯”
往往是临界于理性与感性之间。
练耳的方式有多种
但不要固定于一种方式,而在局限当中也可以多听来自不同国域的经典与古典演奏,尤其是西方古典交响、小提琴、大提琴、吉他、教堂人声等。这些都经过长期严谨的质量筛选、音频采录与演奏家之间磨合所得的艺术结晶。
儘管在琳琅满目的设备世界当中我们很难找准那种好声音的感觉,但至少我们还是有不少机会亲临音乐会进行现场感受,逐步校准自己的听感尺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更何况我是乐器制作师兼音响调音师?
“金耳朵”就是一门审美哲学,只能假以时日熏陶,并无捷径可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