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新手入门-混音工作流程
录音新手入门-混音工作流程
混音的目的是建立一首歌曲的整体声音,包括调整音量大小、左右相位、等化器与效果器等,本篇文章将简单介绍混音的准备工作与流程,希望能帮助到开始接触音乐制作的朋友。
混音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聆听系统:一组可信任的近场监听喇叭,Dynaudio LYD系列监听喇叭是个不错的选择,藉由DSP技术的应用,小音量也能维持精准的声音与音场定位,特别适合现在小空间编制的音乐制作人。
接著,开始大量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是类型相同的混音作品,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在混音工作开始前找到一些不错的参考基准Reference,也能够清楚分辨出不同混音作品间的差异,例如乐器间的音量比例、声源位置、效果器的使用与频率分配等等。
最后在正式开始进行混音前,还需要确认以下几点:
1.检查编辑
这是在开始混音前最重要的步骤,需花些时间检查编辑的品质,举凡人声的音准、节奏拍点以及录音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喷麦与杂音等等,如果在这边没有抓到问题,都会造成混音中的麻烦,所以请务必在这个阶段确实的检查一遍。
2.系统化整理
将同类型的音轨排列在一起,并将音轨标上明确的叙述名称与颜色,让画面变得简洁清楚对于混音过程会省力很多。
3.音轨编组
进行混音前,可以将同类型的音轨编组(Group)来增加作业上的方便,一般最常见的处理是对鼓组的设定,设定好群组Group的好处是可以将节奏组乐器与其他乐器独奏来检查声音,还可以在后制阶段作整体的音量调整与添加效果器。
4.设定好Insert与Effect Send
使用软体效果器Plug-Ins对混音来说是最基本的,常见的软体效果器包括:压缩器Compressor、等化器EQ、合声Chorus、残响Reverb和延迟Delay。在混音正式开始前,花点时间检查音轨发送给效果器的Send与回送Return是否有正确设定。
当你已经准备好上述混音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混音处理。大多数的音乐作品都是运用立体声,所以我们需要先处理立体声音场。
左右相位Panning
左右相位调整一般称作Panning,用来设定声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声源设定在置中、偏左与偏右的位置,这是让混音具有立体音场Stereo Field的关键。不论是调整人声与乐器间的音场定位关係.还是考虑将不同乐器声源放置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以便让乐器之间不要互相打架。
一般情况大鼓、小鼓、贝斯与人声通常会设定在中心的位置,而铜钹类常会摆在左右两侧,键盘与合成器通常会以立体声来创造左右相位的效果,而吉他乐器也常会以立体声收音的方式来呈现宽广的音场效果。在这个阶段,务必要仔细声源是否有发生反相的问题。
初混 Rough Mix
通常会先在音轨上制作一个概略的初混来作为开始进行正式混音的参考基准,基本上会先从节奏组(鼓组与贝斯)的音轨开始进行,接著是主唱人声与主奏乐器的声音需要被凸显,不能让其他乐器覆盖。
在混音阶段进行音量平衡时,请记得保留一些馀裕(Hedaroom),不要一开始就将音轨的音量拉到最大,这会对后期还要拉音量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当找出主要人声与主奏乐器的适当音量时,再将其他乐器的音量增加。
自动混音Automation
目前大多数的录音系统都有自动混音这项功能,可以让混音的流程更简化。除了基本的音量改变、调整左右相位、静音,也能在效果器参数上做调整。如果能在善加利用自动混音,不仅能让混音更有效率,也能带来许多具有创造力的效果。按下Audient iD4与iD14录音介面上面的iD按键,透过它的虚拟滚轮ScrollControl设计就能让你轻鬆开始在混音过程中运用自动混音。
反覆尝试做出几个不同版本的混音后,将会逐渐接近你想要的结果。
混音是一门复杂且需要长时间经验累积的工作,幸运的是,网路上有许多资源可以运用,例如免费的Youtube影片教学或是线上课程或是在网路上下载一些大师的混音档案来作参考与学习,这些都事是让自己功力能大幅进步的关键。 学习了!!!
页:
[1]